12月以來,在銀行存款增長面臨壓力的背景下,同業存單的累計淨融資規模達到新高,一些銀行同業存單發行額度使用率逼近上限。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華夏銀行、渤海銀行等紛紛上調了同業存單的備案額度。
根據中國貨幣網數據,12月以來多家全國性商業銀行更新2024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增幅在7%-26%之間。具體來看,華夏銀行於12月20日公佈了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的2024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的調整,新增366億元同業存單發行額度,總額度增至4366億元。12月17日,建設銀行更新了其2024年同業存單發行計劃,披露的發行總額度爲16379億元,較年初的備案額度增加3394億元,上調幅度爲26.13%。中國銀行也調增2024年同業存單發行額度2615億元至12703億元,上調比例爲26%。蘇商銀行、四川銀行、渤海銀行、恒豐銀行也上調了額度,上調比例分別爲21%、18%、8%、7%。
事實上,2024年是同業存單「供給大年」,額度較往年使用更加緊張。從上述數據可見,國有行備案額度使用較多,城農商行的額度相對充足,不同銀行間額度使用率有差別。
對於同業存單使用增多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由於今年以來存款利率下調、非銀同業存款利率優化等政策出臺,以及對「手工補息」的整改,銀行體系存款增速明顯下降,「存款流失」現象越發嚴重,導致流動性壓力加大,利率更高的同業存單融資,可以部分緩解壓力。其次是政府債券融資的大幅放量導致銀行負債存在缺口,需要通過發行同業存單來彌補。
值得注意的是,同業存單利率從年初以來持續震盪下行。中信証券研報分析,資金面和資產荒驅動存單利率下行,穩定的資金面爲存單利率下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底層邏輯是對「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預期。同業存款定價規範後壓縮了利息收益,貨幣基金、理財子等機構加大了對存單和短債的配置。
展望2025年利率市場,存款和同業存單等負債端成本仍有繼續下移的空間。東吳證券分析師蘆哲認爲,存款利率調降或繼續從替代效應推動居民和企業一般存款轉化爲非銀存款,存款仍有外溢至低風險資管產品或股市等資產市場的衝動,流動性結構上「非銀充裕、銀行中性」的局面或延續。存款與同業存單等負債形成比價效應,負債成本確定性下移或打開長期和超長期限利率的下行空間,在期限利差已經超歷史經驗平坦化的局面下,收益率或將順着曲線 「由短及長」系統調降。
在當前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因其穩健的收益而受到青睞。近期農銀匯理基金、貝萊德、財通資管等機構的多隻新品基金被投資者搶購。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個人投資者如對理財產品的日常流動性有需求,可關注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其主要投資於銀行間市場上的同業存單,流動性較好,基金本身也設計了較短的持有期,便於投資者在需要時快速贖回。」
在上述人士看來,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在風險上低於債券基金,收益往往高於貨幣型基金,是因爲存單的利率通常高於貨幣基金投資的短期存款和回購協議,此外,同業存單指數基金可以使用槓桿策略來增加潛在收益,而貨幣基金則不允許使用槓桿。(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孫騁,編輯|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