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万联证券:固态电池产业化加速 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萬聯證券: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 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智通財經 ·  12/17 17:30

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材料體系迭代,有望帶動鋰電產業鏈升級。

智通財經APP獲悉,萬聯證券發佈研報稱,目前,固態電池已從實驗室研發階段逐步過渡到工廠試點階段,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發佈也日益頻繁。根據各大廠商公佈的計劃,預計從2026年開始,固態電池市場將正式邁入量產階段,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有望顯著提速。基於對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和降本路徑的研判,EVTank預計固態電池將在2025年開始放量。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材料體系迭代,有望帶動鋰電產業鏈升級,建議關注電解質體系、正負極材料方面。

萬聯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固態電池安全性高,有望突破能量密度上限。

安全性:固態電池工作溫度範圍更寬,耐熱性更好,且固態電解質具有耐高溫、不可燃、絕緣性好的特性,安全性能大大提升;能量密度:目前,液態鋰電池技術已經基本成熟,材料的潛能基本被挖掘得接近極限值。固態電池在正負極材料和電池結構兩個方面均有提升,能量密度能達到500Wh/kg以上,有望實現能量密度極限的突破。

材料體系迭代,從半固體向全固態轉化。

固態電池技術研發難度大,半固體電池是過渡階段。同時,固態電池技術進步,有望推動電解質、正負極材料體系的迭代。細分環節來看,電解質:氧化物進展較快,硫化物上限較高。目前固態電池主要分爲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主流技術路線。其中,聚合物起步時間較早,技術水平較成熟,但上限突破難度很大;氧化物各方面的性能表現較爲均衡,但製備成本較高;硫化物商業化潛力大,但產業化研究難度也最大。

負極材料:硅基負極是中短期的主要方案,金屬鋰是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傳統液態鋰電池主要使用碳族材料(如石墨)作爲負極,未來的發展空間有限;硅基負極材料理論比容量高,可以大幅提升電池性能,但受限於體積膨脹;金屬鋰具備高容量和低電位的優點,是全固態電池負極材料的終極目標。

正極材料:高電壓、高比容量正極材料是發展方向。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兼容性強,目前主要沿用三元高鎳體系,在三元材料體系方面技術領先的正極材料廠商具備發展優勢。長期來看,富鋰錳基的高能量密度優勢突出,有望成爲未來的正極材料迭代的主要方向。

各國政策持續發力,推動固態電池技術落地。

政策方面,自2020年以來,日本、美國、韓國、歐盟持續推出固態電池產業相關政策,把固態電池產業化作爲國家的戰略目標之一,我國陸續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關於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支持固態電池產業的發展。

企業佈局方面,日韓企業聚焦於硫化物路線,歐美主要投資於初創企業。其中,日本固態電池技術研發起步較早,在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具備領先優勢;美國固態電池技術的發展主要由初創企業推動,重點企業包括Solid Power、Quantum Scape、Factorial Energy等,通過與歐洲汽車製造商合作,推動固態電池產能建設;國內固態電池參與者衆多,涵蓋了整車企業、電池廠商、固態電池初創企業、鋰電材料廠商等多個類型,在固態電池產業鏈各環節均有佈局。

產業化轉折點將至,未來市場空間廣闊。

2025-2030年,固態電池技術預計進入快速突破階段,材料體系有望加速迭代。目前,固態電池已從實驗室研發階段逐步過渡到工廠試點階段,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發佈也日益頻繁。根據各大廠商公佈的計劃,預計從2026年開始,固態電池市場將正式邁入量產階段,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有望顯著提速。基於對固態電池技術路線和降本路徑的研判,EVTank預計固態電池將在2025年開始放量,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的出貨量將有望達到614.1GWh,在整體鋰電池中的滲透率預計在10%左右,其市場規模將超過2500億元。

投資建議: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材料體系迭代,有望帶動鋰電產業鏈升級。

電解質體系方面:氧化物體系固態電池發展速度快,技術較爲成熟,硫化物體系固態電池發展上限高,具備較大發展空間。建議關注在氧化物路線及硫化物路線佈局完善,研發進展領先的下游電池廠商,以及具備固態電解質關鍵原材料生產能力的上游企業。

正負極材料方面:隨着固態電解質的應用,鋰電池有望兼容高比容量正負極材料,正極材料路線預計將從磷酸鐵鋰、高鎳轉向高鎳固化、富鋰技術路線轉化,負極材料路線預計將從石墨烯向氧化硅、金屬鋰技術路線發展,建議關注高鎳正極及硅基負極環節佈局領先的個股。

風險因素:建議關注產業化進展不及預期、原料價格大幅波動、下游需求不及預期、技術路線替代、政策變動等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