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拋出一個大膽的新願景,以反映計算領域的未來走向。近期的嘗試無疑是Vision Pro頭顯。
蘋果勾勒出了這樣一幅畫面:消費者將在混合現實(即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融合)中完成大部分計算任務。至少從理論層面看,這一構想的吸引力不言而喻。Vision Pro及其他混合現實頭顯爲用戶提供了無限的屏幕空間,以及相較於手機或電腦更爲沉浸式的體驗。
但這一概念也存在若干缺陷,比如在面部長時間佩戴會引發不適,還容易導致使用者與現實世界脫節。此外,Vision Pro高達3499美元的售價也註定了只有少數消費者能夠即刻擁抱這一體驗。
因此就計算而言,它仍然難以超越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傳統設備。不過,蘋果正在探索另一條有望成就其下一款突破性產品的路線。
蘋果設計團隊正在研發一款類似於巨型iPad的設備,展開後的尺寸相當於兩個並排的iPad Pro。據悉,這家總部位於加州庫比蒂諾的公司已爲研發該產品投入了數年時間,並計劃在2028年前後推向市場。
蘋果對可摺疊設備的目標是避免當前同類產品展開時會出現的摺痕。該公司已經取得了進展:蘋果工業設計團隊的新產品原型機已經幾乎看不到摺痕。但目前判斷蘋果能否完全消除摺痕還爲時尚早。三星電子於5年前推出了首款可摺疊手機,而時至今日,仍未攻克摺痕問題。
目前,蘋果iPad的最大尺寸爲13英寸。蘋果深知,無論是遊戲玩家、軟件開發者,還是熱衷於看電影的普通用戶,都期望屏幕越大越好。而要推出一款接近20英寸的大屏幕移動產品,使其可摺疊是唯一合理的途徑。否則,它會很難裝入手提包或揹包。
蘋果並非首個嘗試此概念的公司。早在十多年前,微軟公司就曾嘗試開發類似的概念產品 Courier,並在2019年推出了名爲Neo的雙屏平板電腦。但這兩次嘗試最終都不了了之,Neo項目取消後,該公司認定消費者並不熱衷於雙屏平板電腦。
目前尚不清楚蘋果這款計算設備將運行何種操作系統,我猜測是iPadOS或其衍生版本。它應該稱不上真正的iPad和Mac混合體,但可能兼具二者的部分特性。到2028年,iPadOS應該已經足夠先進,可以運行macOS應用程序,並有望支持Apple Pencil等iPad配件。
據我觀察,蘋果當前關於可摺疊屏幕技術的研發工作主要集中在這款高端設備上,與此同時,它也在探索可摺疊iPhone的可能性。目前,蘋果是唯一一家尚未推出可摺疊手機的主要手機廠商:三星、谷歌、華爲等品牌均已擁有各自的可摺疊產品。但我預計,可摺疊iPhone的問世時間不會早於2026年。
上週,一份聲稱是蘋果顯示屏計劃的文件出現在社交媒體X上。文件顯示,這家iPhone製造商有意在2028年至2030年間啓用18.8英寸的可摺疊屏幕。這與我掌握的有關蘋果可摺疊計算設備的消息大體相符。路線圖還顯示,MacBook Pro將於2026年切換爲OLED屏幕,MacBook Air則會在2027年跟進。這也與我得到的消息一致。
整體而言,蘋果致力於拓展儘可能豐富的硬件產品,旨在引導消費者依據不同用途購置不同設備。當下,蘋果眼中的理想客戶是同時持有iPad與Mac、並擁有iPhone、Apple Watch以及AirPods等移動設備的用戶。
這也是蘋果從未合併iPad和Mac產品線的原因所在:它期望消費者兩樣都買。而等這款可摺疊產品推出後,再想讓用戶同時購買3種不同的計算設備,恐怕就不現實了。用戶更有可能用可摺疊產品來替代iPad,去完成創意類任務和輕度計算工作。而Mac(或許會配備觸摸屏)仍會是處理重度工作的首選。
在蘋果的理想世界裏,等到這款可摺疊產品上市之際,Vision Pro頭顯已然流行起來。增強現實眼鏡也將構成產品線的補充。
如此一來,或許未來的某一天,終極果粉的形象是這樣的:手腕上戴着Apple Watch,鼻樑上架着AR眼鏡,口袋裏揣着iPhone,書桌上擺着Mac,揹包裏裝着可摺疊iPad,茶几上還放着Vision Pro。
當然,一切仍存在變數。即便是推出可摺疊設備,蘋果也面臨艱鉅的營銷挑戰。就目前來看,可摺疊的概念尚未在覈心電子產品愛好者群體之外普及開來,主要原因是這些產品價格高昂且略顯笨拙。
關鍵在於,蘋果更爲精緻的解決方案能否博得消費者的青睞,畢竟Vision Pro尚未達成這一目標。如果蘋果能夠成功,這款設備有望成爲該公司在2020年代推出的最激動人心的新產品。編輯/陳佳靖
責任編輯:劉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