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5年,所有TOPCon產線都會向BC(背接觸)技術方向轉變,BC技術將完成從小衆到主流的轉變過程。BC技術的優勢還在於兼容性比較強,可以疊加TOPCon、HJT等N型技術,這也是我們判斷BC技術會逐步成爲市場主流的重要原因。」
近日,TCL中環(002129)研究院副院長張雪囡在接受證券時報等媒體採訪時談到了公司在電池技術路線上的考量。她認爲,相比其他電池技術,BC電池的轉換效率具有天然優勢,發展空間廣闊;如果TOPCon電池潛力達到極限,疊加BC技術,會讓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記者注意到,Maxeon是TCL中環佈局BC電池技術的關鍵一環,「Maxeon是IBC電池的開山鼻祖,其前身SunPower成立於1985年,IBC產品迭代至今已有20多年,Maxeon的技術研發能力非常強,多次突破了行業轉換效率紀錄。」張雪囡說道。當前,Maxeon已經是TCL中環的控股子公司。
張雪囡強調了IBC電池的其他幾點優勢,一是抗裂性,能承受極端天氣條件,據介紹,Maxeon甚至提出了再延長IBC產品質保期的想法;二是在遮蔭條件下仍能安全運行,不會形成熱斑,減少組件損害風險,在局部遮擋情況下的抗熱斑表現也更優;三是適應低溫運行條件,發電效率更高。
今年以來,光伏行業專利保護方面的話題持續升溫,在BC專利方面,TCL中環有哪些佈局,是否形成了自身的護城河?
針對這一問題,張雪囡介紹說,在技術積累方面,Maxeon在30多個國家擁有IBC電池結構專利、獨特材料以及專有工藝等在內的超過1900項專利。「當前市場的新進入者佈局時間比較短,而我們在專利方向佈局較早,特別是SunPower在美國申請的專利是最多的,而且美國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非常強,專利質量也比較高,這些對TCL中環在BC方向上的佈局有很大幫助,因爲公司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專利和相關製造經驗。」
就在上月底,TCL中環公告,基於Maxeon的IBC電池-組件、TOPCon電池工藝、疊瓦組件等系列專利,以及品牌和渠道等優勢,爲更好應對產業下行壓力,充分發揮雙方的比較優勢和業務協同效應,進一步推動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助力子公司業務結構優化,完善公司在全球市場的業務佈局,TCL中環擬購買Maxeon全資子公司SPML的100%股權、Maxeon非美國地區銷售子公司的100%股權以及包括Sunpower商標在內的相關有形及無形資產。
對此,張雪囡表示,TCL中環將與Maxeon共同推進下一代IBC技術,也就是Maxeon第八代技術的研發活動。「Maxeon在研發活動上產生的技術進步、知識產權都將被Maxeon和TCL中環所共有,通過持續的產品研發創新,行業產品的推廣和技術迭代,可以更好地滿足行業下游對更低度電成本的需求;TCL中環與Maxeon也會繼續積極推進業務合作,在重點區域市場進行重大戰略重組,結合雙方優勢賦能業務發展。」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張雪囡也談到了推進BC電池大規模生產的成本控制及產能提升方面的考慮。首先,在技術方向,我們未來的研發重點是非銀金屬化方案,以實現電池成本的大幅降低。在效率方面,BC電池效率持續提升達27%—27.5%,再疊加相應的組件封裝技術,能更快推動BC產品的大規模商業化生產。在產業化生態方向,TCL中環會爲BC電池提供針對性的材料解決方案,既能保證品質,也能進一步降本增效。
當前,光伏行業正持續推動「反內卷」自律行動,張雪囡認爲,此前,組件低於成本價投標的情況對行業產生了不利影響,而TCL中環作爲行業龍頭,積極參與行業自律活動,「公司通過理性地調整產銷結構,更加註重上下游客戶的戰略協同、合作,助推行業自律和可持續健康發展。」
「未來之爭肯定還是技術之爭。」張雪囡強調了技術創新在穿越週期中的作用,她認爲,過去10年,光伏產業的降本增效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做得最好、最快的,未來可再生能源市場還很廣闊,但更多的因素取決於企業是否有技術積累,以及能否持續完成技術創新。
另外,也取決於企業是否有雄厚財力來支持創新,「有的企業規模較小、技術水平欠佳,經過這一輪週期,可能走向破產或關停。通過競爭,優勝劣汰,能保留下來的玩家也會走得更遠的。總的來說,要有持續創新能力,還要有雄厚實力支撐。」
根據TCL中環的判斷,當前,光伏行業供應增長已經減緩很多,而行業需求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未來可預期的依然是保持每年15%—20%的穩定增長,而且當前的行業導向是自律,推動價格提升,讓價格回歸理性。「從這個維度上看,光伏行業參與者對於行業向好有決心、也有信心,從產業經營維度上看,我們對2025年的經營情況同樣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