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錯過
過去一年多,科技股最閃眼的,毫無疑問是英偉達。
不僅生意賺到手軟,投資者也賺到喜笑顏開。但是,在股價瘋漲很多倍,甚至數度超越蘋果,登頂全球第一市值之後,英偉達的走勢,出現了一些滯漲。
從投資的角度看,英偉達市值已經3萬多億美元,再要求它翻倍,着實困難。這並不是說英偉達就此「歇菜」,但沒有更進一步的盈利提升催化,市值不太可能複製過去一年的升勢。
而且,過往的經驗也累次證明,當「基建」完成之後,半導體的需求是有可能降速的。而且,半導體始終是週期性行業,週期律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刀,英偉達大概率也逃不過。
雖然有樂觀的觀點認爲,鑑於AI產業才剛開始不久,以及英偉達在整個產業鏈的地位絕對高,未來可能會演變像雲計算這樣,有着長期現金流入的商業模式,有可能對抗半導體的週期率,但無論如何,投資英偉達最好的階段,已經過去。
既然如此,尋找科技投資的「新大陸」,就順理成章成爲大家關心的問題。
但,這個「新大陸」到底在哪裏呢?
01
「新大陸」已經出現?
首先,簡單地再復盤一下過去科技投資「新大陸」是怎麼出現的。
一句話說完,就是新的產業革命出來的時候。
就說過去4年吧,我們相繼見證了兩場科技革命,一個是電動車,另一個則是AI。
這兩次革命,都催生了很多牛股,比如海外的特斯拉、英偉達,國內的鋰電池產業鏈、光模塊等等。
所以,要問下一個投資「新大陸」在哪裏,就等同於問下一個科技革命在哪裏。
業界一直有一個前瞻,包括前段時間在格隆博士採訪李開復博士時,後者就明確提出,下一個科技革命將是量子計算。
爲什麼是量子計算?
因爲量子計算能夠實現兩個困擾計算機技術的難題,一個是計算速度,另一個是加密。
方式是通過打破目前最基本的計算數碼單元,只能爲「0」或者爲「1」,實現同時出現穩態的「0」和「1」,即量子比特。
這種狀態之前其實也是能夠實現的,但出錯率還是比較高,必須將出錯率壓低到一個「閾值」之下,才能實現這種穩態。
如果能夠順利解決這個「閾值」問題,計算的速度和安全性就會大大增加,很多原先受限於這個因素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
比如,藥物研發速度就加快,以前的「10年10億美元」規律,就可能會變成「3年3億美元」,還有運行了數十年的摩爾定律也有可能被推翻,芯片的計算性能,根本不需要18月翻一番,有可能1.8個月就翻倍。另外,大家可以更安全地將數據存儲和計算。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項,那就是AI的訓練速度也有可能大大增加,很多應用有機會提前實現商業化。
恰逢最近,谷歌宣佈了其最新的量子計算芯片Willow,在全球科技界都引起了巨大轟動,連馬斯克、奧特曼等科技大佬都驚呼「wow」!
Willow到底有多牛?
這麼說吧,Willow解決了多年來的一個關鍵難題,可以在使用更多量子比特進行擴展時指數級地減少錯誤;在RCS標準測試基準中,Willow能在5分鐘內完成計算測試,而當今最快的計算機來進行測試都最少需要1025年。
此次突破,證明量子計算在計算能力上的巨大發展潛力,也標誌着量子計算技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實際上,已經有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佈局了量子計算,谷歌之外,還有微軟、亞馬遜、IBM等等。這些公司無疑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受益於谷歌的突破,使得各項研發和應用能夠提前到來。
當然了,作爲投資者,大家最關心,還是量子計算究竟有哪些能夠比肩蘋果、特斯拉、英偉達的,10倍股的機會?
02
10倍股在哪裏?
說到量子計算的投資策略,其實都是之前IT產業的延續。
你可以說是「硬件+軟件」的組合,也可以說是「先基建後應用」的組合。從PC時代的wintel,智能手機時代的高通+蘋果+安卓,再到AI時代的英偉達+open AI,都如此。
而蘋果能夠打破PC廠商「靈魂」被別人掌握的命運,其實也是基於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統。
這是IT特點決定的,因爲信息技術,處理的就是信息,芯片作爲信息處理的中樞,軟件系統則是完成各種操作的指令集,兩者共同成爲IT技術框架中的核心。
做IT投資,就應該抓住這兩個核心。
那到了量子計算時代,芯片在哪裏?軟件系統又在哪裏?
芯片谷歌已經給出了答案,當然後面還可能有別的公司,尤其像英偉達這類公司,要做出類似的芯片,可能性也很大,谷歌想單獨壟斷這個市場,難度還是比較大的。
後面實力稍弱的AMD、英特爾,相信也會推出自己的量子芯片,當然競爭力如何,只能到時再看了。
至於軟件系統,相信也是各個大型科技公司之間的角逐,像微軟、谷歌、蘋果這類傳統的軟件系統大公司,都是極具實力的競逐者。
可以說,這兩大領域,都是巨頭之間的競爭,小公司,基本只會作爲配套商出現。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這類公司市值過大,彈性不足,真的會有很高的收益率嗎?
如果你這樣想,建議你把目光回撥到2007年,當時的蘋果公司市值有1700多億美元,雖然比當時最高市值的能源公司(5000億美元)低,但放在科技圈,也算很大的市值了。
現在,蘋果的市值是3.75萬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6年,漲了20倍。原因就是蘋果推出了智能手機,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啓了移動互聯網的大時代。
所以,並沒有什麼規定,大公司就不能增長。只要在新的科技增長賽道上,拿得出好的技術和產品,得到市場認可,大象一樣可以跳舞。
當然,就股票彈性而言,小公司可能會更高一些。
比如最近比較火的,基於光子的全棧量子計算和解決方案公司Quantum Computing,今年升幅已經超過700%;全球第一家商業量子計算機供應商D-Wave Quantum,升了428%;全棧量子計算的先驅Rigetti Computing漲超354%;量子計算行業領導者IonQ Inc 升幅達到176%;量子科技公司昆騰昇幅超過127%;專注於量子加密技術的Arqit Quantum 股價也接近翻倍。
IonQ就預測,到2030年,量子計算市場規模將成長爲650億美元,到2040年將上升至8500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30%。(注:上述個股僅作爲舉例說明,並非推薦)
量子計算,已經成爲又一股改變世界的力量。
實際上,衆多的科技巨頭早已佈局這一領域,包括微軟、亞馬遜、IBM等等。而隨着谷歌的突破,量子計算商業化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爆發。
這股力量也會映射到咱們國內,極有可能成爲繼新能源、AI之後的又一藍海科技賽道。
至於具體標的,這裏就不做評論了,各大券商研報已經足夠多。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除了像谷歌、微軟、亞馬遜這類市值的科技公司,目前很多量子計算概念股市值較小,像前文提到的Quantum Computing,股價10月底至今,勁升10倍,市值也才6.3億美元,國內的概念股也差不多。
這類股票不好的地方,在於波動性極大,低位可以佈局,追高要謹慎。
另外,倉位配置上也需要做好「大+小」,求穩的話,更多倉位比例應該傾向於大型科技股,如谷歌、微軟,小比例傾向於小公司,這樣就可以進可攻,退可守,既能有效降低波動率,又不失彈性。
03
結語
作爲科技投資者,總是在追逐下一場科技革命的路上,因爲當中蘊藏着巨大的投資機會。
無論是去年的AI,還是再早些的電動車,又或者是更早的智能手機、PC互聯網,如果單從收益角度看,掐中時點進入,後面就是常常的坡厚厚的雪,躺贏多年是沒有問題的,投資回報之高也不用多解釋。
雖然這種機會不可能天天都有,但投資邏輯是可以簡單重複,投資策略也是可以一以貫之的。
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新的其實就是舊的重複,或者說延續。
現在,AI方興未艾,但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似乎已經擺在面前。
很多時候,我們經常聽到有投資者抱怨,總是錯過上車機會。但股票市場好處就在於,「公交線路」並沒有改,新的科技革命總會發生。所以,並不需要爲錯過某一班「車」而感到可惜,因爲總會有下一班「車」,只需要看好時間,耐心等待,車子到了,上去就是了。
就像錯過蘋果的朋友,多年後等來了特斯拉,而錯過特斯拉的朋友,又等來了英偉達一樣。
即使身處科技革命中,投資機會也不是一次就完,中間會反覆出現很多次機會,但凡抓住一次,都會有不錯的投資收益。
現在,量子計算正不斷顯示出它改變世界的力量,這又會是一個不容錯過的科技浪潮。(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