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行(601838.SH)作爲中西部地區的知名銀行,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較爲快速的資產擴張和業務增長,但在這一過程中,資本充足率的壓力逐漸顯現,尤其是核心一級資本較上市時已顯著下降。
證券之星注意到,儘管該行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增長,增速卻出現了明顯下滑。更爲嚴重的是,在擴表的同時,成都銀行面臨着資本結構不平衡和股東回報需求之間的衝突。核心資本的持續不足和激烈的市場競爭成爲制約其未來維持高增長的關鍵。
營收和淨利潤增速放緩,擴張壓力漸顯
成都銀行的前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其營業收入達到172.41億元,同比增長3.23%;歸母淨利潤爲90.38億元,同比增長10.81%。
證券之星注意到,儘管同比增長依舊保持正增長,但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速分別下滑了6.32%和10.00%。而在兩年前,成都銀行三季報的營收、淨利潤增速還高達16.07%、31.60%。
今年三季報中增速的下滑標誌着成都銀行的增長勢頭正在放緩,且這種放緩趨勢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加劇。
從營收結構來看,成都銀行的利息淨收入爲136.04億元,同比增長1.78%,但增速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達到7.83%。
此外,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增長了15.92%,而投資收益增幅爲20.32%,分別顯示出該行在非利息收入領域的某些優勢。然而,利息淨收入的下滑和投資收益增速的放緩都表明,成都銀行在傳統銀行業務上的增長動力正在減弱,尤其是在利息收入這一核心盈利來源上,增速已經顯著放緩。
目前,隨着利率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和金融監管政策的收緊,銀行傳統的息差收入壓力逐漸加大,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都銀行仍無法擺脫增速放緩的局面。尤其是在風險加權資產快速增長的背景下,營收增速的下降可能意味着該行可能還將面臨盈利質量下降的問題。
核心資本充足率持續下降,資本補充壓力加劇
對於銀行來說,資本充足率是其健康發展的核心指標之一。然而,成都銀行在資本充足率方面的表現則顯得較爲吃力。
證券之星注意到,自2018年上市以來,成都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從2018年首次上市時的11.14%下降至2023年三季度末的8.40%,接近監管要求的最低水平,且短期內難以大幅回升。
尤其是在其總資產快速擴張的情況下,資本補充的壓力顯得尤爲突出。數據顯示,成都銀行的總資產從2018年末的4923億元增長至2023年6月末的1.22萬億元,增長幅度達到了148%。
這一擴張速度雖然表面上顯示出成都銀行在市場中的高成長性,但其背後隱含的資本補充困境同樣不容忽視。風險加權資產的快速增長意味着該行對資本的需求進一步加劇,尤其是在覈心一級資本補充渠道狹窄的情況下,成都銀行的資本結構越來越難以滿足監管和自身發展的需求。
事實上,爲了應對這一問題,成都銀行近期推出了通過發行資本工具、補充資本的方案,包括擬在2025年發行110億元的減記型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
然而,市場對這種資本工具的接受程度以及債券的發行條件仍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雖然通過永續債等方式補充資本可以靈活滿足除核心一級資本外的資本需求,但這種方式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依然存在較大疑問。
與此同時,成都銀行在增發可轉債方面也曾有所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截止今年9月末,僅有28.04億元的可轉債實現了轉股,佔總發行量的35.05%。在股價未能顯著上漲的情況下,持債人轉股的動力不足,進一步加大了銀行在資本補充方面的難度。
資本結構不平衡,股東回報和資本補充存「矛盾」
除了核心資本充足率的下降,成都銀行還面臨着資本結構不平衡的問題。
儘管該行近年來的資產質量有所改善,不良貸款率保持在行業較低水平(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不良貸款率爲0.66%,較年初下降0.02個百分點),但由於資本不足,成都銀行的盈利增速和資本補充需求之間形成了較大的矛盾。
2023年,成都銀行的分紅水平進一步提升,從2018年的27.19%增加至29.31%。然而,隨着核心一級資本的不足,該行對利潤留存的需求逐漸增大。
換言之,如果繼續提高分紅比例,勢必會對資本充足率形成壓力,尤其是在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逼近監管紅線的情況下,分紅水平的提升勢必會加劇資本補充的難度。
成都銀行面臨的局面正是如此:在保持業績增長和股東回報之間的平衡時,如何確保資本充足率不被忽視,成爲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從股東結構來看,成都銀行的股權趨向多元化,前兩大股東分別爲成都金控和豐隆銀行,持股比例分別爲20.0%和19.76%,其餘股東持股比例均未超過10%。
股東的多元化使得利益訴求更加複雜,如何兼顧不同股東對回報的需求,以及如何平衡股東回報與資本補充之間的關係,仍然是成都銀行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趙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