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林喬
12月9日,江蘇恆瑞醫葯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經董事會審議通過,爲進一步助力公司國際化業務的發展,公司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
公司表示,本次發行的H股股票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研發創新、產品商業化及公司運營等用途。
據統計,當前共有包括藥明康德、復星醫藥、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19家藥企同時在A股和港股市場上市, $恆瑞醫葯 (600276.SH)$ 如若登陸港交所成功,將成爲第20家相關公司。有業內人士指出,香港是內地生物醫藥企業上市融資的首選國際平台。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市場相對穩定,可爲企業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融資渠道。內地生物醫藥企業在港上市既可以獲得多元化的資金支持,又可以提高國際知名度。
恆瑞醫葯擬赴港上市
恆瑞醫葯表示,本次股票的具體發行時間,將由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及/或董事會授權人士根據境內外資本市場狀況、境內外監管部門批准/備案進展情況及其他相關情況決定。
據恆瑞醫葯資產負債表,截至2024年9月30日,恆瑞醫葯貨幣資金高達221.3億元,此外還有7.74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本次發行的H股股票募集資金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研發創新、產品商業化及公司運營等用途。
據統計,當前共有包括藥明康德、復星醫藥、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19家藥企同時在A股和港股市場上市。
10月,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作出聯合聲明,宣佈將優化新股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包括加快合資格A股公司審批流程,以進一步提升香港作爲區內領先的國際新股集資市場的吸引力。
近日,港交所環球上市服務部主管徐經緯指出,香港交易所在協助全球生物醫藥公司上市融資方面持續發揮重要作用。他表示:「香港是內地生物醫藥企業上市融資的首選國際平台。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資本市場相對穩定,可爲企業提供安全、便捷、可靠的融資渠道。內地生物醫藥企業在港上市既可以獲得多元化的資金支持,又可以提高國際知名度。」
此外,港交所中國區上市發行服務部主管韓穎姣指出,創新藥行業在過去的幾年中迎來了高速發展,香港交易所也在2018年推出了針對生物科技上市的上市規則18A章節。自18A章生效六年以來,越來越多內地醫療健康領域企業選擇赴港上市,也使得香港資本市場的多樣性、流動性、深度和廣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截至今年10月底,香港交易所共迎來了132家醫療健康領域的IPO發行, 總融資額超過2774億港元,其中18A生物科技公司數量爲67家,總融資額超過1218億港元。」韓穎姣指出。
位居醫藥板塊基金重倉股之首
經營業績方面,恆瑞醫葯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1.89億元,同比增長18.67%,歸母凈利潤46.20億元,同比增32.98%。
第三季度,該公司多個藥品獲得中國和美國監管機構批准,得以開展臨牀試驗或受理上市。其中,ANGPTL3單抗和HR19042膠囊被中國藥監局納入突破性療法;白蛋白紫杉醇仿製藥在美國獲批上市;同時,該公司重新向FDA遞交卡瑞麗珠單抗的上市申請。中信建投表示,這些成果表明,該公司持續轉型創新藥研發並邁向國際化,將有助於推動長遠業績的穩定增長。
截至12月9日,恆瑞醫葯股價報收49.38元/股,年內漲幅約爲9.72%,當前市值爲3150億元。基金持倉方面,截至三季度末,恆瑞醫葯被基金重倉超過373.7億元,重倉總市值超越邁瑞醫療,位居醫藥板塊之首。
醫藥板塊蟄伏待起?
醫藥板塊已經回撤數年,在此期間公募基金的持倉比例也同步下降,2024年第三季度,全部公募基金對醫藥板塊的持倉持續回調,全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醫藥股持倉佔比爲9.66%,環比下降0.22個百分點。而全公募基金重倉持股中,對醫葯生物行業的持倉佔比於2020年第二季度出現最高位爲18.23%。
但四季度醫藥板塊卻走出了底部溫和反彈的行情,博時基金陳西銘認爲,醫藥行業經過三年多調整後目前在磨底蓄力階段。細分領域方面,看好兩個方向:一是具有消費屬性的消費醫療,在經濟預期有所修復後,其業績預期和估值將持續提升;二是估值彈性較大的成長股票,包括創新藥及產業鏈等。
長城基金梁福睿表示,2024年第三季度後,醫藥板塊中長期投資時點便已到來,目前隨着國家醫保局重視商保的態度逐漸明朗和增強,醫藥增量支付的時代有望在2025年到來,從而拉動醫藥內改善型藥品耗材的臨牀放量,所以醫藥板塊中長期投資時點已經到來,且確定性在提升。在這一底層邏輯基礎上,剛需性和創新性醫藥產品有望受益於支付端增量供給,值得重點關注。此外,隨着經濟基本面逐漸修復,消費型醫藥產品在競爭格局改善的背景下,增速有望回升。
國泰創新醫療基金經理邱曉旭認爲,創新藥是發改委認定的新質生產力產業,醫保支付給予第一優先級,加之整體體量不大,享受臨牀診療騰籠換鳥的紅利,綜合使得創新藥品類國內銷售基本盤相較其他醫藥品類更加穩健;另一方面,中國創新藥企在立項研發、差異化、臨牀推進等方面都已具備全球競爭力,2024年多個國產創新藥在美國市場實現超預期放量,且近期國產雙抗新藥海外授權超預期,帶動了市場對創新藥資產長期海外價值預期的大幅提升。除了創新藥板塊,也看到院內集採藥品、專科藥、手術耗材等領域,整體業績保持韌性或出現向上拐點,減重與代謝新藥及產業鏈依然具備長期的投資機會。
編輯/Jef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