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Web】12月8日消息,近日,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在快手平台上線。由快手可靈AI聯合李少紅、賈樟柯、葉錦添、薛曉路、俞白眉、董潤年、張吃魚、王子川、王卯卯等9位知名導演打造的9部AIGC電影短片正式亮相,涵蓋奇幻、志怪、親情、動畫等多元類型。[圖片]值得一提的是,作爲中國首個AIGC導演共創計劃的成果,9部AIGC電影短片也被中國電影博物館永久收藏、放映展示。
「AI讓我們擁有了無窮的想象力,你要去哪裏都可以」
據介紹,9部AIGC電影短片全部使用可靈AI進行視頻生成,電影導演完全依託視頻生成大模型、群體深度參與電影級內容創作,這在中國尚屬首次。
「AI讓我們擁有了無窮的想象力,你要去哪裏都可以。」導演葉錦添直言。以葉錦添作品《快遞員》爲代表的科幻題材創作,也成爲不少導演在試水AI作品的第一選擇。
在作品《快遞員》中,葉錦添描繪了一個新奇的太空世界,外星快遞員Lili帶着喚醒地球的任務開啓了尋找銀龍之旅。斑駁的地球表面、飛船快速着落騰起的灰塵,每一幀逼真的畫面都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隨着Lili的冒險,逐步揭示了地球的衰亡和潛在的復甦希望,體現了對於生命、存在和未來的深刻思考。「我覺得好好玩,有一個外星人在那裏看,眨一下眼睛,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有一種人的味道態度,這讓我感覺到很驚訝。 」葉錦添說。
俞白眉的作品《百鬼勿擾》講述了鍾馗在濃霧山林中與各種妖怪鬥爭的故事。短片通過鍾馗的冒險,展示了他在面對妖怪時的勇氣與智慧。同時,故事結合了現代科技和「勿擾模式」,暗示了在忙碌生活中保持寧靜和專注的重要性。
《獨行月球》的導演張吃魚則從知名科幻小說作者天瑞說符的作品《保衛南山公園》中獲得靈感,以重慶爲故事背景創作了科幻電影短片《最後的防線》。
短片中,高維生物熾天使降臨,撒下超過一千萬個太陽的光輝,整個地球都籠罩在陰霾中,人們退居到亞洲內陸,重慶成爲最後的防線,人們齊心協力打造出了名爲紅蓮的巨型機甲與怪物對抗。不少現場觀影者認爲,主角在巨大的機器人頭頂擺桌子吃火鍋的宏大鏡頭,「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AI技術爲電影敘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語言」
隨着技術的不斷迭代和突破,以可靈AI爲代表的視覺大模型及產品逐漸成爲視覺行業的新基建和新工具,並極大提升着製作效率。導演王子川介紹,他和AIGC創作者、剪輯師等,以非常精簡的團隊配置完成了AIGC電影短片《雛菊》。
《雛菊》圍繞計算機、機器人等現代科技產物與人的關係展開,通過重複蒙太奇,時而緊張時而悠揚的音樂,用高速剪輯的炫彩特效鏡頭以及和諧空間的構圖帶給觀影者強烈的視聽衝擊。「可靈AI可以儘可能地模擬出你想要的每一個動態和整體的敘事節奏,包括所有的衝突、畫面內部的調度,都可以完成。」王子川說。
在與可靈AI的合作過程中,王子川導演深刻體會到了文生視頻和圖生視頻技術對電影敘事方式的深遠影響。在他看來,技術不僅僅是工具,它們是敘事藝術的新維度,爲電影敘事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語言,「AI可以把創作者想象快速變成一個可視化的內容呈現出來」。
「在創作過程中,每一次描述,可靈AI都會產生很多不同的畫面。」在導演董潤年看來,AI產生的畫面給他帶來了很多靈感,實現了與AI共創。
在他的電影短片《新世界》中,爲觀衆打開了異次元的平行空間。《新世界》中通過展現主人公小雅在不同世界的穿梭,來表現其內心的孤獨與恐懼,最終在媽媽的呼喊聲中找到了勇敢生活的力量。
藉助可靈AI以充滿張力的畫面進行情緒表達的,還有王卯卯導演的AIGC動漫電影短片《再見兔子》。《再見兔子》的故事從男孩因試卷不及格而感到恐懼和絕望開始,巨大的怪獸、沒有盡頭的階梯,都是內心壓力的具象化。電影短片通過「找不到出口的世界」隱喻學業壓力,呼籲大家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王卯卯看來,「動畫是最適合發揮想象的創作形式,AI的加入帶來了更多表現手法。」讓卯卯和創作團隊尤爲感到驚喜的是,動畫創作過程中,可靈AI還扮演了重要的創意輸出角色。比如主角小男孩緩緩「墜落」時樓梯融化的畫面,是由AI在主創給出的提示詞基礎上「超常發揮」生成的。「此外,小男孩被蛇追着奔跑的閃轉騰挪畫面,在原本的鏡頭設計裏沒有,因爲可靈發揮得太好了我們就做了保留,這些畫面都和主創團隊的故事構想形成呼應。」
影視內容生產的很多環節都可以藉助AI實現高效創作
對於創作者而言,從劇本創作到場景設計,從特效到後期製作,影視內容生產的多個環節都可以藉助AI的力量,實現更加高效、精準的創作。
快手科技副總裁、大模型團隊負責人張迪認爲,「9部AIGC電影短片不僅展示了可靈AI在模擬物理世界、創造獨特視覺效果方面的強大能力,也體現了導演們對新技術開放包容的態度以及勇於嘗試的精神。」
李少紅導演認爲,AI拓寬了更多藝術創意的想象空間,特別是在虛實關係的表現方法上帶來了很多靈感。一向關注女性成長的李少紅,在其首部AIGC電影短片《花滿渚》中,爲觀衆再次展現了女性力量。
在導演薛曉路看來,AI對於一些虛擬環境的表達和建構,有其獨特性優勢。在製作短片《喵心歸處》時,她和團隊則希望測試一下AI對於現實環境的復原、指定角色形象的復原,看看能夠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從現在完成的情況來看,我覺得AI還是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的,但是不得不說,裏面還是有一些鏡頭覺得它還有提升的空間。所以也因此,讓我對AI的未來會充滿了期待。」
導演賈樟柯在AIGC短片《麥收》中描繪了人類未來生活的圖景。賈樟柯介紹,他本人一直都在關注AI的發展,此次在作品《麥收》中首次嘗試並探索了AI在電影創作中的可能性。整部AIGC電影短片採用了公路片的傳統電影敘事手法、分鏡方法等等,通過AI創造出了更多應用場景。在6分鐘裏,可靈AI能夠實現多重空間的轉換以及人物的貫穿始終,「是非常大的驚喜」。
不過賈樟柯也坦言,希望通過運用可靈探索AI本身的可能性。「所以,我可能不會迴避目前在發展階段中,可靈需要完善的一些東西,或者說整個AI技術面臨的一些挑戰。我覺得只有我們創作者,跟科學家、科技人員一起努力,一起去觸碰那個邊界,我們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AI才能夠更加快速的發展。」
AI加持下,一個全新的影視創作時代已經開啓
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膠片到數字……百年來,每一次技術變革,都是電影工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在AI的輔助下,可以預見的是,一個全新的影視創作時代已然開啓。
快手科技副總裁、大模型團隊負責人張迪介紹,自今年6月6日發佈以來,可靈AI保持着高速迭代,在模型質量、美學表現、控制能力等多方面都取得了顯著進步,目前已擁有超過500萬用戶,累計生成超5100萬個視頻和超1.5億張圖片。
可以看到,一方面,技術的變革勢必會帶來更多專業影視內容創作上的突破,伴隨着創意轉化爲作品的路徑大幅縮短,更多普通人也能參與到影視級內容的創作之中。另一方面被反覆提及的,則是AI和未來人類的生存關係,在內容生產環節,AI將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創作者又將如何與AI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共創」。
誠如導演薛曉路所言,新技術的發展,始終伴隨着人類的恐懼。但最終,人類會和技術和平共處相得益彰,「我相信AI也是如此」。
無論是光怪陸離的科幻場景,還是觸動人心的溫情瞬間,無論是對美好未來的暢想,還是對當下現實議題的關注,可靈AI導演共創計劃的9部AIGC電影短片,都以不同的內容風格展現了AI在影視內容生產中的潛力。
首映禮現場的圓桌論壇環節,參與《快遞員》創作的AIGC應用師石碩介紹,他在創作中大量運用了首尾幀控制等功能,石碩認爲,「一個好的AI工具既能夠給創作者提供靈感,又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靈AI在這一點上給我們帶來很多驚喜。」
參與《雛菊》製作的AIGC應用師溫維斯認爲,AI爲創作者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創作工具,能夠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講述故事、表達情感。
「可靈AI對於《雛菊》這部片子科幻類寫實類展現形式非常好,尤其是圖生視頻方面。」溫維斯說,《雛菊》裏面有機器人彈鋼琴的部分,包括運鏡效果。「我寫的時候鏡頭前推,它(AI)可以展現給出又前推又環繞,包括還有一個畫面是窗戶那邊爆炸,它(AI)自己幫我把運鏡運到房間裏面,我沒有寫這句話,它可以幫我想象出來,我覺得這一塊也是非常讓我震驚的。」
張迪表示,快手將繼續深化研究,優化算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讓更多的創作者能夠享受到AI帶來的便利。「在未來一年時間裏,希望可靈AI能成爲一個成熟的創作工具,真正在影視級場景中大規模應用。」(周小白)
評論(0)
請選擇舉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