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12连板大牛股发声:收购标的公司人形机器人相关订单仅10多万元!

12連板大牛股發聲:收購標的公司人形機器人相關訂單僅10多萬元!

證券時報 ·  12/03 20:56

一紙重組預案,「引燃」南京化纖(600889)的股價。自復牌以來,南京化纖已走出12連板。

12月3日晚間,南京化纖發佈股票交易嚴重異動公告稱,擬收購標的公司南京工藝裝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工藝」)產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個別產品應用、未形成批量訂單,2024年初至本公告披露日,應用到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訂單金額僅約10.24萬元。

籌劃重組股價暴漲

南京化纖11月15日晚公告,公司擬通過資產置換、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南京工藝100%股份,並向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截至預案簽署日,標的資產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標的資產評估值及交易作價均尚未確定。

南京工藝主要從事以滾珠絲槓副、滾動導軌副等爲代表的滾動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據介紹,作爲裝備製造領域基礎零部件,滾動功能部件下游領域廣泛,存量市場未來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通過本次重組,南京化纖擬將原業務資產及負債全部置出,並注入南京工藝100%股份,重組完成後南京化纖主營業務將變更爲滾動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南京化纖彼時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快速獲得成熟的滾動功能部件產品線、客戶群及技術人才,切入國內裝備製造核心零部件行業,實現業務轉型升級。

南京化纖認爲,本次交易還將有助於從根本上改善南京化纖的經營狀況,增強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本次交易完成後,南京工藝也將藉助資本市場,實現公司治理結構、融資渠道等方面的綜合提升。

11月18日,南京化纖迎來複牌,當天開盤一字漲停,換手率僅0.2%,超8億資金在漲停板搶籌。此後,南京化纖股價一路漲停。12月3日,南京化纖再度漲停,報21.99元/股,換手率1.22%,總市值80.56億元。

相關業務訂單金額僅10.24萬元

在異動公告中,南京化纖表示,公司主營業務仍爲纖維素纖維、PET 結構芯材,未發生重大變化。2023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爲4.74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85 億元。公司2024 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爲4.58 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1.59 億元,業績持續虧損。

至於重組事項,南京化纖稱,公司正在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該事項仍處於預案階段。本次交易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本次交易尚需履行必要的內部決策程序,並需經有權監管機構批准後方可正式實施,本次交易實施存在不確定性,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後續公告並注意投資風險。

南京工藝主要從事以滾珠絲槓副、滾動導軌副等爲代表的滾動功能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3年度營業收入爲4.94億元,淨利潤爲0.77億元;2024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爲2.51億元,淨利潤爲0.48億元(以上數據未經審計)。

南京工藝產品下游應用領域包括數控機牀、光伏與半導體設備、注塑壓鑄、 智能製造及國防航天等,其中數控機牀、光伏與半導體設備、注塑壓鑄爲主要應用領域。「南京工藝產品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實現個別產品應用、未形成批量訂單,2024年初至本公告披露日,應用到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訂單金額僅約10.24 萬元。」南京化纖在公告中提及。

南京化纖進一步表示,根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發佈的靜態市盈率(中上協行業分類),南京工藝所處行業最新靜態市盈率爲33.45。基於南京工藝2023年淨利潤(未經審計)進行模擬計算,公司目前股價對應交易完成後的靜態市盈率爲161.57,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多家公司回應機器人業務

近日,機器人概念持續強勢,多家上市公司發佈異動公告,回應「機器人概念」相關情況。

捷昌驅動:主持的「領雁」研發攻關計劃項目—高推力密度電動線性致動器關鍵技術研究,目前項目進展順利。公司相關零部件產品仍處於研發和測試階段,目前尚未對市場進行批量供貨,暫未形成收入;

大業股份:現有主營業務仍以胎圈鋼絲、鋼簾線以及膠管鋼絲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爲主,人形機器人業務目前尚處於探索和市場調查階段;

五洲新春:2024年至今,公司絲槓產品累計開票收入約爲含稅金額680萬元(包含汽車類絲槓產品),佔公司2023年全年營業收入的0.22%,佔比非常小,對公司業績不形成影響;

拓斯達:公司關注到有媒體將公司列爲「人形機器人概念」相關股票,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相關業務尚未產生實際收入,控股子公司矩陣智控技術(東莞)有限公司在設立初期,暫不會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江蘇雷利:公司機器人零部件產品仍處於研發和送樣測試階段,目前尚未對市場進行批量供貨。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