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蓋爾辛格爲英特爾鋪下的製造轉型之路,給接任者留下了一個不小的「燙手山芋」。
帕特·蓋爾辛格(Pat Gelsinger)將自己的職業遺產寄託在讓英特爾(INTC.O)重回芯片製造的輝煌上,但這一決定讓接任者面臨着一個不易移除的「沉重負擔」。
蓋爾辛格花了近四年的時間,集中英特爾的資源,將其製造業務轉型爲商業代工廠,儘管公司財務狀況疲軟,客戶前景暗淡。這一轉型使得公司在未來解開這些努力時面臨困難。雖然當初董事會支持將代工業務發展爲商業製造業務,但現在若要退出,恐怕會對美國政府的重大投資構成威脅。
伯恩斯坦研究公司分析師斯泰西·拉斯貢(Stacy Rasgon)指出,若要剝離這些工廠,將進入一個政治雷區,儘管這些工廠目前像「沉重負擔」。
拉斯貢在週一的一份客戶報告中寫道:「廢除這些工廠將充滿產品路線圖、外包策略、芯片法案以及政治應對等方面的困難。似乎沒有簡單的答案,因此,任何接任此職務的人將面臨艱難的道路。」
美國銀行的分析師維韋克·阿里亞(Vivek Arya)也在週一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蓋爾辛格爲爭取到的芯片法案資金將阻止英特爾完全分拆代工業務。
「具體來說,英特爾必須:(1)如果將代工業務分拆爲新的法律實體,保持對英特爾代工的至少50.1%的所有權,或(2)如果代工業務作爲上市公司,而英特爾不是其最大股東,不能將35%以上的代工股權出售給第三方。」他在報告中寫道。
目前尚不清楚誰願意收購英特爾的製造工廠。最近幾個月,隨着代工業務財務狀況的惡化,英特爾據報道與投資銀行會面,探討包括剝離或出售虧損業務在內的選項。但英特爾在9月作出的決定是將代工業務作爲獨立子公司運營,並設立了自己的董事會。這一決定可能是由於嘗試剝離該業務失敗,或評估認爲此類銷售的前景暗淡。
目前,代工業務成爲英特爾臨時領導層以及未來正式接任蓋爾辛格的CEO面臨的最大問題。至今,英特爾已任命兩位臨時CEO——首席財務官大衛·辛斯納(David Zinsner)和高層產品執行官米歇爾·約翰斯頓·霍爾索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但兩人似乎都缺乏芯片製造方面的豐富經驗。
更加複雜的是,外界擔心公司代工業務的表現不如預期。英特爾正在過渡到一種新的製造工藝——18A,但尚未從這一工藝中出貨任何產品。公司還很難爲其代工業務爭取到大客戶,分析師預計該業務今年將虧損138億美元。其最大的交易是與亞馬遜的數十億美元合作。
與此同時,蓋爾辛格既專注於恢復製造業務的輝煌,又致力於將其商業化,但英特爾在人工智能熱潮中幾乎沒有參與,PC和數據中心芯片的收入急劇下降。
拉斯貢寫道:「我們可能原本期望蓋爾辛格至少能等到18A工藝產品面世(到那時我們可以看到它的效果),但由於他未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懷疑他離職是否預示着工藝路線圖的健康狀況會受到負面影響。」
雷蒙德·詹姆斯分析師斯里尼·帕朱裏(Srini Pajjuri)有類似擔憂。「目前的關鍵問題是,(1)製造路線圖是否仍在按計劃推進?(2)公司是否會將產品和代工業務分開?」他在報告中寫道。
多年前,英特爾的製造工藝失去了全球領先地位,被台積電(TSM.N)取代。一些批評者表示,蓋爾辛格在任期初期花費過多時間從美國政府爭取資金,最終促成了美國芯片法案,以恢復美國的半導體制造業。
此外,新的CEO還必須修復公司與台積電的關係。據路透社報道,在蓋爾辛格呼籲美國立法者支持更多芯片製造業的同時,台積電停止了對英特爾的深度折扣,後者原本用這些折扣在臺積電的最先進工藝中製造自己的芯片。
隨着英特爾股價上漲1.5%,並遠低於當天的最高點,投資者似乎意識到,公司目前沒有快速解決方案。下一任CEO將面臨艱鉅的任務,推動公司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