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消費 陳碧婷
金價越漲,金店越難?黃金市場最反認知的一幕,真的出現了。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中,金飾巨頭周大福收入下降超20%,業績下降接近45%;六福集團更爲嚴重,淨利率下滑超過55%;謝瑞麟,在連虧5年後,最近半年繼續虧掉4379萬港元。
金價暴漲後,明明市場關注度變高了,「買漲不買跌」讓大家爭搶着殺入黃金市場,爲什麼港資金飾巨頭們反而普遍業績承壓?
對於金店們來說,怕金價不漲,也怕金價升得太快、漲得太猛。一旦金價漲至高位、劇烈波動,買方便開始傾向於觀望,導致中國黃金市場從2023年的烈火烹油,轉向2024年的偃旗息鼓。
更加追求穩健的港資金飾品牌們,往往習慣藉助黃金對沖來平抑週期。行情向下時,不會虧得太慘;行情超預期猛烈向上,會導致巨大的對沖損失。這便是港資金飾品牌,比本土品牌先一步品嚐到更酸澀的週期之苦的原因。
金店也賣不動貨了?
近日,港資金飾品牌巨頭,周大福和六福集團,同日披露最新業績。在金價的飆漲週期內,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6個月,周大福(01929.HK)收入394.08億港元,同比下降20.43%,淨利潤25.64億港元,同比下降44.47%——公司的收入和淨利潤,遠不如2021-2023年同期,降到了2020年的水平;如果算淨利率的話,連2020年都不如。
同期,六福集團(00590.HK)收入54.49億港元,同比下降27.22%,淨利潤4.17億港元,同比下降55.74%。
周大福和六福集團尚只是業績下滑,而謝瑞麟,則已經陷入了持續的虧損之中了。
此前披露的業績顯示,截至2024年9 月 30 日止六個月,謝瑞麟(00417.HK)收入8.64億港元,同比下降35.81%,淨利潤4379.0萬港元,虧損面較上年同期有所擴大。
實際上,最近幾年,謝瑞麟的業績表現一直萎靡不振,收入連下臺階,淨利潤連虧5年。截至2024年3月31日財年的最近6個會計年度,公司收入分別爲40.65億港元、29.14億港元、26.49億港元、27.68億港元、25.91億港元、26.54億港元,淨利潤分別爲5416.1萬港元、-8967.0萬港元、-4398.0萬港元、-1554.6萬港元、-7143.5萬港元、-3.74億港元。
2024年上半年,周生生(00116.HK)收入110.49億港元,同比下降12.81%,淨利潤5.26億港元,同比下降36.41%。
金至尊(02882.HK),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年度,收入5.87億港元,同比下降5.11%,淨利潤-2.09億港元,虧損狀況有所加劇。
港資金飾品牌五大上市公司,集體交出了收入下降、業績下滑甚至是虧損的業績。在狂飆的黃金行情中,猶如在夏天,掉進了一個冰窟窿。
業績承壓背後,金飾品牌的關店成爲常態。2024年Q2和Q3,周大福內地門店淨減少239家、香港門店淨減少3家;六福集團門店淨減少186家。今年1-6月,周生生門店淨減少22家。
另外,存量門店的運營效率也在下降。2024年4-9月,周大福內地門店同店銷售增長爲-25.4%,香港和澳門同店銷售增長爲-30.3%;同期,六福集團的整體同店銷售增長爲-34.3%。
隨之而來的,便是部分黃金飾品上市公司們,業績壓力背後的流動性壓力。
當下的狀況是,銷售下降,業績下滑;而黃金採購價格不斷走高,金飾品牌們的存貨規模也在攀升,處於高位。如果金價繼續上漲,銷售面的壓力更爲巨大。但如果金價開始下跌,各大公司將面臨非常大的存貨減值壓力。
以謝瑞麟爲例,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未償還計息銀行貸款及黃金貸款總額爲10億港元;最近半年,公司的財務費用就高達3868萬港元。同期,公司已抵押定期存款、現金及銀行結餘總額爲3.99億港元;存貨總規模爲12.10億港元。
如果業務持續虧損導致的失血止不住,一旦金價下跌,謝瑞麟的抗風險能力相當有限。這樣的案例,當然不止這一家。
港資金飾品牌金至尊,因爲業績與債務壓力,已經在今年年初被六福集團收購。隨着黃金價格和金飾市場進入調整期,行業的併購重組或將提速,下一個會是誰?
怕不漲,又怕漲得太猛
金飾品牌們的銷售與業績壓力,與黃金價格的波動直接相關。
2024年3月起,金價飆升,後雖有波動,亦居高不下。國際金價從2月份的2000美元/盎司左右,上漲至10月底接近2800美元/盎司,昨日仍高達2650.26美元/盎司。
消費端的定海神針,周大福今日金價,足金價格今年2月穩定在620-630元/克,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單價穩定在800元以上,昨日爲796元/克。
這可讓黃金的潛在消費者或投資者們,犯起了難。
金價上漲的早期,特別是溫和上漲的階段,出於「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黃金消費異常火熱。
2023年,我國黃金消費量1089.69噸,同比增長8.78%,疊加金價上漲17%,去年國內黃金消費金額達2820億元,創歷史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黃金消費增長,仍然是以投資類黃金爲主。2023年,金飾消費量706.48噸,同比增長7.97%;金條及金幣消費量299.60噸,同比增長15.70%。
但是,一旦金價漲至高位,市場進入博弈階段,潛在買家便開始觀望,疊加上年的高基數,導致黃金消費量下降。
比如說,最近這一個多月,金價七上八下,應該沒有多少人願意在此時出手。
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國黃金消費量741.73噸,同比下降11.18%。而且,投資屬性更爲濃厚:其中,金飾消費量400.04噸,同比下降27.53%;金條及金幣282.72噸,同比增長27.14%。
所以,主流港資金飾品牌們的銷售下降和業績承壓,也都在情理之中了。
那麼問題來了,本土金飾品牌們,雖部分品牌略有下滑,但整體業績相對穩定,還出了一個逆勢大幅增長的老鋪黃金,最近夢金園還拿到了赴港上市資格。爲何會有這種差異?
港資金飾品牌,一直是中國黃金消費市場的中流砥柱。一定程度上而言,正是它們先後北上,才造就了中國金飾市場的「黃金時代」。大量本土黃金珠寶品牌,無論是從名稱、風格還是運營模式,很多都是靠模仿港資品牌起家。
在近百年的持續經營中,追求穩健的港資金飾品牌們,積累了大量穿越週期的經驗。其中的重要一條,便是依賴黃金對沖,來應對這個週期波動巨大的市場。
周大福在最新業績中表示,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黃金按重量的對沖比例爲66.7%。
這一策略,通常指購買黃金期貨合約或期權,以應對現貨黃金價格的波動。當黃金價格向下,這一工具能夠相應彌補公司在覈心業務上的利潤;不過,一旦行情超越預期地向上,公司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
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最近半年,六福集團黃金對沖損失爲2.3億港元。而在上年同期,公司黃金對沖獲利5500萬港元。
當年,金價低迷的時期,「開金店不如賣盒飯」。大家都盼望着金價漲一漲,幫市場「解開緊箍咒」。沒想到,當時怕它不漲,現在又怕它漲得太猛。現階段,金飾行業陷入了一個進退維谷的尷尬境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