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前三季度累虧損3.24億元,轉型受阻,逸仙電商還有新故事嗎?)
年尾已至,又到了一年一度消費品線上線下銷售旺季,於各大品牌商們而言,該期間銷售成績能否取得預期效果,是一大嚴峻的考驗,這對接下來自身經營發展和戰略規劃調整,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我們知道,護膚和彩妝兩大細分領域,可謂撐起了整個化妝品市場增長的主力軍,各大品牌的一舉一動,尤其是上市巨頭們的經營業績表現,更是廣受業內外高度關注。窺一豹而知全貌,通過觀察他們所交出的「成績單」,以及在市場上所實施的一系列戰略,都有助於我們梳理和預測未來整個化妝品市場的脈絡走向。
而隨着當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遷,一些獨具代表性的大批新消費品牌正從方方面面滲入到用戶消費需求中。但無論如何改變,新消費模式的核心仍然離不開產品及服務。
以逸仙電商(NYSE:YSG)爲代表的新消費浪潮,早已從線上和線下全面入侵化妝品市場,鋪天蓋地砸錢營銷下,旗下諸多網紅產品也曾紅極一時,廣受年輕消費群體追捧。
然而,作爲頭戴新消費品牌而頻出爆品「光環」的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今年的日子卻並不好過,可謂喜憂交雜。一、前三季度累虧超3億元,兩大核心業務分化明顯
11月20日,逸仙電商發佈了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公告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該公司淨收入總額從上年同期的7.18億元下降了5.7%,至6.77億元。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完美日記、小Ondine、粉紅熊和公司其他彩妝品牌的營收同比下降10.0%所致,而部分收入則是被護膚品品牌的淨收入同比增長3.6%所抵消。
與此同時,逸仙電商今年第三季度淨虧損了1.21億元,而上年同期爲虧損1.98億元,淨虧損率同比下降9.7個百分點至17.9%;Non-GAAP淨虧損從2023年同期的1.3億元收窄至0.77億元;毛利率從上一年同期的71.4%提高到75.9%,增長主要是由毛利潤率較高的產品銷售增加驅動的。
可見,雖然逸仙電商今年第三季度虧損有所收窄,但何時能進入穩定盈利期仍是未知數。
而從2024年整個前三季度來看,逸仙電商實現營業總收入22.45億元,同比下降4.15%;實現歸母淨利潤爲-3.24億元,相較於2023年同期的-2.57億元虧損幅度則有所擴大。
對於業績下滑,逸仙電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錦峯將此主要歸因於宏觀市場環境,在三季報中他解釋道:「中國化妝品行業在第三季度遇到了重大挑戰,從6月到9月,整個市場化妝品銷售額連續四個月同比下降。」
事實也的確如此,2024年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顯示,1—9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3564億元,同比增長3.3%,但化妝品消費零售總額卻僅爲3069億元,同比下滑1%。
具體拆分各項業務條線來看,逸仙電商旗下三大護膚品牌法國科蘭黎、達爾膚和 EVE LOM 伊芙瓏,在今年第三季度共計實現營收2.68億元,同比增長3.6%,所佔總營收的比例爲39.6%,連續10個季度保持在總營收30%以上的水平,收入結構呈現優化態勢,護膚品業務對公司整體營收的貢獻度在不斷提升。
但與護膚業務線取得較好增長成績而截然相反的是,逸仙電商彩妝業務卻難言喜色。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彩妝品牌淨收入尚可保持住同比增長3.2%的成績,甚至還高於護膚品牌僅 0.1%的淨收入同比增速。然而,在第二季度,其彩妝品牌淨收入卻同比下降了11.4%,在第三季度則是又下滑了,淨收入同比大幅下降了10.0%。也就是說,彩妝業務增長的波動性和不穩定性成了逸仙電商業績最大的不確定性。
儘管如此,CEO黃錦峯對逸仙電商的未來依舊保持樂觀向上態度,他在三季報中表示,展望未來,公司將繼續執行新發展戰略,增強品牌資產和產品組合,同時進一步優化成本結構,以推動增長和盈利能力。二、業績與股價皆承壓下行,新消費標籤反而成爲絆腳石?
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要想真正做到如黃錦峯提到以上提振業績的幾點措施,於當下的逸仙電商而言並非易事,要知道在不斷加劇的市場內卷下,逸仙電商依舊在走燒錢營銷換增長的老路子,這也從側面說明了逸仙電商旗下各品牌的競爭優勢並不明顯。
事實上,逸仙電商的發展之路,是典型的新消費DTC之路,其中的玩法核心就是砸重金購買流量強推爆款,背後實則是逐年上升的營銷費用。
數據顯示,自上市以來,逸仙電商的營銷費用率一直排在國貨美妝公司榜首。雖然近兩年該公司主動加大了對成本端的壓降力度,銷售費用的確有所下降,但是今年前三季度,逸仙電商的銷售和營銷費用卻不降反升,同比增長了4.27%至15.78億元,佔當期營收的比重高達70%,營銷費用率同比增長了6%。
對比不難發現,今年前三季度逸仙電商的營收增速是負增長的,而營銷費用率增幅卻不受影響,竟然比營收增速還要高出一大截。
可以這麼說,此前逸仙電商的高增長背後,是由高營銷作支撐,但如今形勢變了,即使加大對銷售費用的投入,其營收卻在開「倒車」,由此也陷入了兩難境地。
逸仙電商的研發費用投入和營銷費用比起來,那就少得多了。2021年-2023年,逸仙電商全年研發投入分別爲1.42億元、1.27億元、1.12億元,呈逐年下降趨勢,而且研發費用率僅分別爲2.43%、3.43%、3.28%,常年位於低位徘徊。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逸仙電商的研發費用僅爲0.83億元,所佔總營收的比重也只有3.7%。
此外,儘管逸仙電商在ESG報告中提到,截至2023年末,公司已擁有授權專利169件。但據知識產權局網站顯示,到2023年底,逸仙電商目前持有的94個專利中,90個爲外觀設計專利,4個爲化妝品容器設計相關的實用新型專利,公司在外觀設計方面有較多積累,但在覈心技術方面仍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作爲子公司的廣州集妍,則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9個,另有17項發明專利在公告後被駁回或自行撤回。
很明顯,這也是典型的新消費玩法,研發佔比超低,科創成色不高,幾乎就在靠廣告買銷量。
實際上,像逸仙電商這樣在新消費賽道馳騁沙場的玩家並不在少數,如泡泡瑪特、元氣森林等品牌,儘管身處不同的行業,卻也幾乎說着相同的故事。
回過頭來看,逸仙電商和潮玩頭部品牌泡泡瑪特,是當時最具代表性的兩家新消費企業。它們在私募市場最後一輪融資估值分別高達40億、25億美元,並均於2020年四季度赴美股和港股上市。上市當日它們的股價都翻倍,此後最高市值也都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不僅如此,逸仙電商市銷率超過20倍,泡泡瑪特的市銷率最高,更是超過了50倍,這兩家企業被視爲新消費行業獲得二級市場「估值驗證」的標杆案例,一時風光無限。
然而市場瞬息萬變,隨着市場經濟突然進入緩慢爬升期,疊加消費不振拉長了行業的寒冬行情,整個新消費市場,其實在不斷降溫的,而這種高利潤、高營銷的新消費品牌,已逐漸不受市場和資本待見。
於是上市之後需要交出成績、兌現業績之時,逸仙電商的業績增長不及預期。如下圖所示,自2020年上市以來,該公司的營收下行之勢非常明顯且一直處於虧損當中,盈利壓力倍增。
內外交困,疊加經濟週期和地緣衝突事件影響,逸仙電商股價從25.47美元/股的高點,一路震盪下跌。截至2024年11月27日,逸仙電商的股價報收4.94美元/股,較歷史最高點累計下跌約80%。
可以看到,逸仙電商業績不及預期帶動了股價下跌,股價下跌又迫使投資撤退,由此形成了一系列不利連鎖反應,也給火熱的新消費賽道潑了一盆涼水。三、內憂外困下謀變,能有未來嗎?
於是,逸仙電商開始了反思,大動作不斷。
先是在調整產品業務線上,通過收購高端品牌來進行豐富,填補相對空白的護膚品類,覆蓋從高端到平價、從護膚到彩妝等各種細分市場。
公司目前收購的高端品牌,包括Galnic科蘭黎、DR.WU(其中國大陸業務)、英國護膚品牌Eve Lom,單價都能夠觸達到上千元。除此之外,逸仙電商還孵化了新品牌完子心選,複製了完美日記上新快、高性價比的特點,價位基本在40到200元。
而後在渠道方面,逸仙電商一直高度依賴的線上渠道,將重點突破興趣電商,發展新興電商,穩固平台電商,重點打造以內容爲中心的線上運營能力。而在線下渠道,則在推進「妝養一體」新路線的過程中,逸仙電商依然保持後期轉型的線下開店打法並不斷提升效率。
毫無疑問,無論是通過收購高端品牌來豐富產品矩陣,還是線上線下渠道兩手抓,這些改革轉型措施成爲逸仙電商持續向市場丟出「炸彈」的根本原因是,在面對化妝品存量市場競爭所體現出濃濃的焦慮之情下,勢必要推動自身業績的穩增長並儘快實現盈利。
那麼問題來了,這份焦慮能解救逸仙電商目前的困境嗎?能救,但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少。
一方面,從整體業績而言,正如我們開篇提到的,目前逸仙電商護膚業務是在增長,但難以抵消主營彩妝業務的下滑,與此同時,護膚業務提供的營收有限,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並不明顯,這就要求逸仙電商需要儘快給出解決方案,以此來提升護膚業務的創收能力。
另一方面,整個市場消費飽和度提升,化妝品零售市場依舊呈現明顯下降趨勢,而且更重要的是,市場集中度較低,產品更新迭代卻較快,品牌爲了應對競爭與挑戰,紛紛調整產品結構,打起營銷戰,不少品牌也乘勢抓住消費需求變化、打出差異化,迅速崛起,搶走了本就不大的市場蛋糕,這對逸仙電商而言並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在此不利形勢下,逸仙電商不僅要面對一衆競爭對手步步緊逼的挑戰,也需要給投資者拿出更多成績,證明自己的成長性,給資本市場一個滿意答案。
正處於決定未來走向的重要十字路口,我們也能夠預見的是,深入改革並持續優化產品研發,以及在提升消費者體驗等關鍵領域上苦下功夫,同時放棄僅僅依賴「營銷推動增長」的傳統策略,轉而建立以產品卓越性爲基石的品牌防護體系,這或許是逸仙電商接下來順利走上突圍之路的新解題方向。
只是,在面對「前有虎狼後有追兵」競爭愈發激烈的化妝品市場,逸仙電商還能否重回往日榮光,一切尚待市場和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