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GDIRI观察丨Q3扭亏 但海底捞在海外想拓店仍不容易

GDIRI觀察丨Q3扭虧 但海底撈在海外想拓店仍不容易

觀點網 ·  11/27 22:53

觀點指數(GDIRI) 近日,海底撈的海外業務經營主體特海國際披露了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業績。

業績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特海國際收入爲1.99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1.73億美元增長14.6%,淨利潤錄得3770萬美元,2023年同期則虧損140萬美元。

這是特海國際又一次扭虧爲盈。自2022年於港交所上市以來,特海國際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雖然去年順利扭虧爲盈,但今年上半年再度虧損,直至最新的三季度再次實現盈利。

對此,特海國際在業績中解釋稱,此次實現盈利主要是由於業務持續擴張帶動收入增長,爲提升客流量及翻檯率做出的努力,運營效率的提升,匯兌收益淨額較2023年同期增加3460萬美元。

具體來看,特海國際業務收入主要分爲三部分。其中,海底撈餐廳經營的收入爲1.909億美元,較2023年同期1.667億美元增長14.5%,主要由於業務持續擴張和品牌影響力提升,在提高客流量和翻檯率方面做出的持續努力,顧客人均消費增長等因素。

外賣業務收入爲260萬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240萬美元增長8.3%,主要是由於與當地外送平台的合作關係加強有關。

其他業務收入爲510萬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40萬美元增長21.4%,主要由於火鍋調味品和海底撈品牌及子品牌食品在當地客戶和零售商中越來越受歡迎,銷量有所提升。

業務運營上,就餐飲行業最爲看重的核心指標翻檯率來看,特海國際代表的海外業務有小幅改善。最新的2024年第三季度整體平均翻檯率爲3.8次/天,2023年同期爲3.7次/天。

不過與此同時,特海國際的業務成本也呈增長狀態,其中人工成本增長幅度較大。最新三季度數據顯示,其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爲6550萬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5960萬美元增長9.9%;員工成本爲6580萬美元,較2023年同期的5710萬美元增長15.2%。

人工成本同比增長外,在總成本中佔比也有一定增長,三季度員工成本佔收入百分比爲33.1%,2023年同期爲32.9%。

這也是較多餐飲品牌出海面臨的主要問題,海外市場高昂的人工成本,會對盈利空間有一定擠壓。相關數據顯示,美國餐廳食材成本控制在20%,租金成本控制在7%-8%,但門店的人力成本可能達到30%,甚至是35%-40%。

商業客認爲,雖然開拓海外市場需要面臨人工成本高、供應鏈建設難等問題,但海外客單價也較高,只要運營得當,可以較好覆蓋成本,因此出海依然是不少餐飲品牌尋找新增長曲線的熱門選擇。

海外市場開拓上,海底撈是較早出海的連鎖餐飲企業之一,2012年便在新加坡開出首家海外餐廳,目前的海外版圖已擴展到東南亞、東亞、北美、其他地區(澳大利亞、英國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其中東南亞爲海外主要經營陣地。

截至2024年三季度,特海國際全球餐廳總數爲121家,較2023年底淨增加6家。其中東南亞有73家、東亞18家、北美洲20家。

新門店發展方面,特海國際2024年第三季度無新店開業,另暫時關閉了位於東南亞的一家餐廳,這也從側面說明海外市場的拓店實際上並非易事。

目前,以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爲代表的東南亞地區是海底撈海外的重要市場。商業客認爲這上述國家與中國距離較近、消費口味較爲相似有關,人工成本相對較低有關,因此成爲海底撈等中國餐飲品牌向海外拓張的重要根據地。

期內,門店數量最多的東南亞地區的翻檯率、銷售額均實現增長。對於東亞的收入的增長,特海國際方面表示,主要是對菜品價格調整,讓部門菜品回到價格區間,從而實現增長。

客單價方面,特海國際單價較高,顧客平均消費約24.8美元,其中北美地區更是高達45.3美元,相當於內地海底撈的3倍多。

較高客單價未來應該是盈利的關鍵所在,但客單價較高的北美和其他地區(澳大利亞、英國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兩大市場在特海國際業務中的佔比還相對較小。

基於此,預計未來海底撈海外發展重心應該會從東南亞、東北亞轉移到北美和歐洲。如今年海底撈管理層就表示,公司計劃於2025年在美國擴展更多門店,重點佈局紐約和洛杉磯,此外還會將目光投向歐洲,包括瑞士、德國、西班牙和法國等潛在市場。

雖然方向已經確定,但高昂的人工成本、海外市場本地化難題的存在,對其開店拓展還是有着較大阻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