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港股市场进一步走低,也与我们此前强调短期扰动增多,建议保持谨慎的判断一致。短期看,外部压力与地缘扰动似乎是市场“突然”下行的主要原因。但本质上还是由于市场本身处于预期与政策兑现的某种“弱平衡”之中。具体来看,当前市场普遍存在三个“预期差”:
“预期差”一:市场此前对于国内刺激的积极预期。 我们测算7-8万亿元新增财政支出有助于解决收缩问题,但高杠杆、利率和汇率的“现实约束”意味着,增量刺激会有,但过高的期待并不现实。近期新增三年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如果后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般公共预算目标上调可能会带来额外增量,但较上述规模还有一定距离。
“预期差”二:对于上轮关税应对经验的简单借鉴。 当前的政策思路与宏观环境与上一轮都已经大不相同:1)政治资源掌握程度更强:本轮特朗普对于党内、国会、民意三重资源均有绝对掌控权;2)最后一个任期:没有连任诉求和对于未来政治遗产的追求或使其执政思路与第一任期不同;3)核心班底和共和党中青代的主张:近期接连提名的内阁人选其政治主张均与特朗普和共和党纲领保持高度一致。此外,当前相比2018年的几点不同也使得影响不容忽视:1)贸易依赖度更高;2)汇率对冲手段有限;3)新一轮贸易政策的变化。
“预期差”三:对特朗普上任后对拜登政府“结盟策略”的松动预期。 市场存在的一个解读思路是预期特朗普上台后打破拜登时期美国盟友关系,然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思路是否转变,尤其是其团队中负责外交政策的关键鹰派人员,是否也会使得这一局势的变化不及预期,也需要关注。
配置层面,短期仍以谨慎为主,19,000点附近是关键支撑位 。在整体震荡格局假设下,“在低迷的左侧逐渐布局,在亢奋的右侧适度获利”转向结构,似乎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行业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行业出清、政策支持、稳定回报三类。
市场走势回顾 受海外地缘扰动和国内政策预期降温影响,上周港股市场进一步走低,恒生指数更是在周五单日下跌1.9%。指数层面,MSCI中国、恒生国企、恒生指数分别下跌1.8%、1.3%和1.0%,恒生科技下跌1.9%。板块层面,各板块悉数下跌,其中可选消费(-3.6%)、地产(-3.2%)、保险(-3.0%)和交运(-2.8%)等跌幅领先,信息技术与上周持平。
图表:上周MSCI中国指数下跌1.8%,可选消费、地产及保险领跌
资料来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场前景展望 继上周恒指大幅下跌超5%后,本周市场进一步回调,周五受多重外围扰动影响一度出现抛售,A股沪深300指数单日下跌超3%,港股恒生指数单日下跌近1.9%。当前已跌破日线支撑位 (19,500),逼近周线和月线支撑位(18,900-19,200),基本已经抹去“924”以来的全部涨幅,回到9月25日大涨之初的点位。与此同时,海外主动和被动资金本周流出进一步扩大,其中主动资金流出5.4亿美元,相较上周3.4亿美元的流出增加近60%,被动资金流出15.7亿美元,接近上周8.1亿美元流出的两倍。本周回调后,当前港股卖空成交占比回升至17.5%,5日卖空占比16.7%,回到9月初水平;同时,相对强弱指标14日RSI 回落至38.1,接近超卖。
图表:恒生指数风险溢价近期抬升至7.7%附近,2018年贸易摩擦升级时风险溢价最高达到7.8%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港股卖空成交占比近期抬升至17.5%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图表:恒生指数相对强弱指标14日RSI接近超卖水平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们在上周提示,短期来自外部的扰动增多,建议保持谨慎,不排除波动进一步放大(《回调后的前景如何?》)。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的走势基本验证了我们对于市场的判断:在10月初上轮行情演绎至高点时我们提示,短期市场计入预期较为充分,若达到2023年初情绪对应恒指22,500(9月29日《新一轮政策下的市场空间》);在《港股市场2025年展望:密云不雨》中提出,基准情形下,我们认为港股仍没有完全摆脱震荡格局,“反弹是间歇,结构是主线”,在低迷的左侧逐渐布局,在亢奋的右侧适度获利转向结构,似乎是一个屡试不爽的策略。
短期看,外部压力与地缘扰动似乎是市场“突然”下行的主要原因。 部分地缘局势紧张、美国出台相关投资禁令都加剧了市场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担忧;与此同时,国内近期会议上对外部压力的反应使部分投资者对下一步政策预期降温。但究其根本,这些“找理由”式的归因之所以能够起到对情绪的放大作用,本质上还是由于市场本身处于预期与政策兑现的某种“弱平衡”之中。具体来看,当前市场普遍存在三个“预期差”, 这也是我们在《港股市场2025年展望:密云不雨》反复强调港股仍没有完全摆脱震荡格局,“反弹是间歇,结构是主线”的基本原因。
► “预期差”一:市场此前对于国内刺激的积极预期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九月底政策姿态的转变已是不争的事实,由此促成十月初的大涨。但在如此乐观的预期中,后续能否还有更大规模的政策发力以提供新的支撑则成为影响接下来市场走势的关键。我们在《港股市场2025年展望:密云不雨》中提示,当前需求下行、通胀低迷、信贷疲弱,进而导致盈利不振等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信用收缩,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财政介入,但不论是间接化债还是直接需求刺激,可观的规模都是必要的。我们测算7-8万亿元新增财政支出有助于解决收缩问题,但高杠杆、利率和汇率的“现实约束”意味着,增量刺激会有,但过高的期待并不现实。 从近期的增量政策来看,新增三年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对应一年两万亿元,如果后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一般公共预算目标上调可能会带来额外增量(我们测算1个百分点赤字率的提升对应1.3万亿元左右),但较上述规模还有一定距离,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图表:汇率是关税重要对冲渠道,2018-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中,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一度超过11%
资料来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与此同时,基本面的持续修复亦需要更多增量政策的支持。 尽管9月底政策转向后稳增长政策发力推动10月经济和金融数据边际修复,但进入11月后,高频数据显示近期经济活动或再度走弱:1)生产方面,高炉开工率、螺纹钢开工率均较上周环比走弱;2)价格方面,猪肉、鲜菜价格环比走弱,南华工业品指数、螺纹钢价格、铜价等均相较上周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地产方面,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近两周环比连续走弱。
► “预期差”二:对于上轮关税应对经验的简单借鉴 我们此前提示,市场在分析特朗普执政思路的影响时,一个主要参照还是 2017-2021 年第一个任期,例如其经商的经历或使得部分政策初期看起来强硬,但实际上有谈判余地,甚至强硬的表态本身就是一种谈判技巧。但是,我们担心在一定意义上,当前的政策思路与宏观环境与上一轮都已经大不相同,果真如此的话,市场可能存在低估其影响的风险(《特朗普政策与交易的路径推演》)。首先从执政思路和政治环境上,1)政治资源掌握程度更强:本轮特朗普对于党内、国会、民意三重资源均有绝对掌控权(“共和党全胜”、普选票自2004年以来第一次超过民主党),可以更好地配合其主张推进;2)最后一个任期:没有连任诉求和对于未来政治遗产的追求或使其执政思路与第一任期不同;3)核心班底和共和党中青代的主张:不论是副总统万斯还是近期接连提名的内阁提名人选,其政治主张均与特朗普和共和党纲领保持高度一致,甚至更为强硬,因此也不排除会影响此轮任期和未来较长时间的政策走向。
此外,当前相比2018年的几点不同也使得影响不容忽视:1)贸易依赖度更高, 当前国内需求疲弱,外需对GDP增长的支撑明显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净出口对GDP累计同比贡献率达到23.8%,其中从1-10月上看美国对中国贸易顺差的贡献高达37%。2)汇率对冲手段有限, 2018年中国可以通过汇率贬值吸收关税影响,当前内外部的环境可能使其受限;3)新一轮贸易政策的变化, 不同于2018年更多聚焦的是关税和逆差本身,当前供应链和转口贸易经过拜登过去四年的不断重构和关注也成为焦点。如同之前拜登“继承”了特朗普 25%的关税一样,特朗普此次可能继续拜登在供应链上的政策。
图表:10年期美债利率攀升至4.4%,美元兑人民币攀升至7.25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 “预期差”三:对特朗普上任后对拜登政府“结盟策略”的松动预期 此前拜登在处理地缘局势、盟友关系甚至供应链重构的友岸外包上,都更多体现了以意识形态划线的结盟策略。由此,市场存在的一个解读思路是预期特朗普上台后打破拜登时期美国盟友关系,反而会使得此前的结盟策略出现松动。然而在这一点上,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思路是否转变,尤其是其团队中负责外交政策的关键鹰派人员,是否也会使得这一局势的变化不及预期,也需要关注。
往后看,我们建议关注此后几个关键节点对上述预期的验证:1)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有关明年财政预算和赤字率的安排;2)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后“百日新政” ,可观察其不同政策日程的优先级;3)2~4月间国会联席会议讲话 (Address to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新总统通常于 2 月份对美国国会阐述其立法议程及国家优先事项;4)2~4月公布 2026 财年预算案 ,可能提供更多关于基建、减税等法案的关键细节。
配置层面,我们认为市场仍以震荡和结构性行情为主, 短期仍以谨慎为主,但更大的波动可能带来更多刺激的支持,也会提供再介入时机,19000点附近是关键支撑位。在整体震荡格局假设下,“在低迷的左侧逐渐布局,在亢奋的右侧适度获利”转向结构,似乎是一个有效的策略。行业上,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三类: 一是行业自身供给和政策周期出清的板块,如果还有边际需求改善效果会更好,互联网等部分消费服务、家电、纺服、电子。二是政策支持方向,如以旧换新下的家电、汽车,以及自主科技领域的计算机、半导体等产业趋势;三是稳定回报,如国企高分红。
具体来看,支撑我们上述观点的主要逻辑和本周需要关注的变化主要包括:
1) 特朗普提名卢特尼克任商务部长,贝森特任财务部长。 11月19日,特朗普提名其过渡团队的负责人霍华德·卢特尼克担任财务部长,“直接负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的事务,领导美国的关税和贸易议程。卢特尼克支持共和党让制造业工作岗位回流美国等愿景。11月22日,特朗普提名斯科特·贝森特出任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支持财政部的传统观点,包括将强势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重要性;同时支持削减赤字,呼吁削减开支并调整现有税收。
2) 恒指公司宣布将快手科技、新东方教育纳入恒生指数成分股,将美的纳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 11月22日,恒生指数公司宣布,截至2024年9月30日之恒生指数系列季度检讨结果,所有变动将于12月6日(星期五)收市后实施并于12月9日(星期一)起生效。其中,将快手科技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纳入香港恒生指数成分股,剔除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并将美的公司纳入恒生科技指数,剔除微博。
3) 美国德州州长宣布将禁止德州各机构停止将州政府资金和基金对中国进行任何新投资。 11月22日,美国德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致函州政府机构,禁止德州的投资机构对中国进行任何新投资,对于目前在中国的现有投资,要求在第一可行的时间撤资,并称此举为基于对金融和安全风险的考量 。
4) 海外主被动资金流出扩大,南向资金加速流入。 具体看,来自EPFR的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海外主动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资股市场扩大至5.4亿美元(vs. 此前一周流出3.4亿美元),海外被动型基金流出15.7亿美元(此前一周流出8.1亿美元)。与此同时,南向资金上周流入放缓至283.3亿港币,较此前一周流入357亿港币收窄。
图表:海外主被动外资均加速流出
资料来源:EPFR,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作者:刘刚(S0080512030003)、吴薇、张巍瀚,来源:Kevin策略研究,原文标题:《港股:当前市场的三个“预期差”》
编辑/ping
上週港股市場進一步走低,也與我們此前強調短期擾動增多,建議保持謹慎的判斷一致。短期看,外部壓力與地緣擾動似乎是市場「突然」下行的主要原因。但本質上還是由於市場本身處於預期與政策兌現的某種「弱平衡」之中。具體來看,當前市場普遍存在三個「預期差」:
「預期差」一:市場此前對於國內刺激的積極預期。 我們測算7-8萬億元新增財政支出有助於解決收縮問題,但高槓杆、利率和匯率的「現實約束」意味着,增量刺激會有,但過高的期待並不現實。近期新增三年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如果後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一般公共預算目標上調可能會帶來額外增量,但較上述規模還有一定距離。
「預期差」二:對於上輪關稅應對經驗的簡單借鑑。 當前的政策思路與宏觀環境與上一輪都已經大不相同:1)政治資源掌握程度更強:本輪特朗普對於黨內、國會、民意三重資源均有絕對掌控權;2)最後一個任期:沒有連任訴求和對於未來政治遺產的追求或使其執政思路與第一任期不同;3)核心班底和共和黨中青代的主張:近期接連提名的內閣人選其政治主張均與特朗普和共和黨綱領保持高度一致。此外,當前相比2018年的幾點不同也使得影響不容忽視:1)貿易依賴度更高;2)匯率對沖手段有限;3)新一輪貿易政策的變化。
「預期差」三:對特朗普上任後對拜登政府「結盟策略」的鬆動預期。 市場存在的一個解讀思路是預期特朗普上臺後打破拜登時期美國盟友關係,然而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思路是否轉變,尤其是其團隊中負責外交政策的關鍵鷹派人員,是否也會使得這一局勢的變化不及預期,也需要關注。
配置層面,短期仍以謹慎爲主,19,000點附近是關鍵支撐位 。在整體震盪格局假設下,「在低迷的左側逐漸佈局,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似乎是一個有效的策略。行業上,我們建議重點關注行業出清、政策支持、穩定回報三類。
市場走勢回顧 受海外地緣擾動和國內政策預期降溫影響,上週港股市場進一步走低,恒生指數更是在週五單日下跌1.9%。指數層面,MSCI中國、恒生國企、恒生指數分別下跌1.8%、1.3%和1.0%,恒生科技下跌1.9%。板塊層面,各板塊悉數下跌,其中可選消費(-3.6%)、地產(-3.2%)、保險(-3.0%)和交運(-2.8%)等跌幅領先,信息技術與上週持平。
圖表:上週MSCI中國指數下跌1.8%,可選消費、地產及保險領跌
資料來源:FactSet,中金公司研究部 市場前景展望 繼上週恒指大幅下跌超5%後,本週市場進一步回調,週五受多重外圍擾動影響一度出現拋售,A股滬深300指數單日下跌超3%,港股恒生指數單日下跌近1.9%。當前已跌破日線支撐位 (19,500),逼近周線和月線支撐位(18,900-19,200),基本已經抹去「924」以來的全部漲幅,回到9月25日大漲之初的點位。與此同時,海外主動和被動資金本週流出進一步擴大,其中主動資金流出5.4億美元,相較上週3.4億美元的流出增加近60%,被動資金流出15.7億美元,接近上週8.1億美元流出的兩倍。本週回調後,當前港股賣空成交佔比回升至17.5%,5日賣空佔比16.7%,回到9月初水平;同時,相對強弱指標14日RSI 回落至38.1,接近超賣。
圖表:恒生指數風險溢價近期抬升至7.7%附近,2018年貿易摩擦升級時風險溢價最高達到7.8%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港股賣空成交佔比近期抬升至17.5%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恒生指數相對強弱指標14日RSI接近超賣水平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在上週提示,短期來自外部的擾動增多,建議保持謹慎,不排除波動進一步放大(《回調後的前景如何?》)。實際上,過去一段時間的走勢基本驗證了我們對於市場的判斷:在10月初上輪行情演繹至高點時我們提示,短期市場計入預期較爲充分,若達到2023年初情緒對應恒指22,500(9月29日《新一輪政策下的市場空間》);在《港股市場2025年展望:密雲不雨》中提出,基準情形下,我們認爲港股仍沒有完全擺脫震盪格局,「反彈是間歇,結構是主線」,在低迷的左側逐漸佈局,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似乎是一個屢試不爽的策略。
短期看,外部壓力與地緣擾動似乎是市場「突然」下行的主要原因。 部分地緣局勢緊張、美國出臺相關投資禁令都加劇了市場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擔憂;與此同時,國內近期會議上對外部壓力的反應使部分投資者對下一步政策預期降溫。但究其根本,這些「找理由」式的歸因之所以能夠起到對情緒的放大作用,本質上還是由於市場本身處於預期與政策兌現的某種「弱平衡」之中。具體來看,當前市場普遍存在三個「預期差」, 這也是我們在《港股市場2025年展望:密雲不雨》反覆強調港股仍沒有完全擺脫震盪格局,「反彈是間歇,結構是主線」的基本原因。
► 「預期差」一:市場此前對於國內刺激的積極預期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九月底政策姿態的轉變已是不爭的事實,由此促成十月初的大漲。但在如此樂觀的預期中,後續能否還有更大規模的政策發力以提供新的支撐則成爲影響接下來市場走勢的關鍵。我們在《港股市場2025年展望:密雲不雨》中提示,當前需求下行、通脹低迷、信貸疲弱,進而導致盈利不振等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信用收縮,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方式是財政介入,但不論是間接化債還是直接需求刺激,可觀的規模都是必要的。我們測算7-8萬億元新增財政支出有助於解決收縮問題,但高槓杆、利率和匯率的「現實約束」意味着,增量刺激會有,但過高的期待並不現實。 從近期的增量政策來看,新增三年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對應一年兩萬億元,如果後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一般公共預算目標上調可能會帶來額外增量(我們測算1個百分點赤字率的提升對應1.3萬億元左右),但較上述規模還有一定距離,也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
圖表:匯率是關稅重要對沖渠道,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中,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一度超過11%
資料來源:Bloomberg,中金公司研究部 與此同時,基本面的持續修復亦需要更多增量政策的支持。 儘管9月底政策轉向後穩增長政策發力推動10月經濟和金融數據邊際修復,但進入11月後,高頻數據顯示近期經濟活動或再度走弱:1)生產方面,高爐開工率、螺紋鋼開工率均較上週環比走弱;2)價格方面,豬肉、鮮菜價格環比走弱,南華工業品指數、螺紋鋼價格、銅價等均相較上週有不同程度的回落;3)地產方面,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近兩週環比連續走弱。
► 「預期差」二:對於上輪關稅應對經驗的簡單借鑑 我們此前提示,市場在分析特朗普執政思路的影響時,一個主要參照還是 2017-2021 年第一個任期,例如其經商的經歷或使得部分政策初期看起來強硬,但實際上有談判餘地,甚至強硬的表態本身就是一種談判技巧。但是,我們擔心在一定意義上,當前的政策思路與宏觀環境與上一輪都已經大不相同,果真如此的話,市場可能存在低估其影響的風險(《特朗普政策與交易的路徑推演》)。首先從執政思路和政治環境上,1)政治資源掌握程度更強:本輪特朗普對於黨內、國會、民意三重資源均有絕對掌控權(「共和黨全勝」、普選票自2004年以來第一次超過民主黨),可以更好地配合其主張推進;2)最後一個任期:沒有連任訴求和對於未來政治遺產的追求或使其執政思路與第一任期不同;3)核心班底和共和黨中青代的主張:不論是副總統萬斯還是近期接連提名的內閣提名人選,其政治主張均與特朗普和共和黨綱領保持高度一致,甚至更爲強硬,因此也不排除會影響此輪任期和未來較長時間的政策走向。
此外,當前相比2018年的幾點不同也使得影響不容忽視:1)貿易依賴度更高, 當前國內需求疲弱,外需對GDP增長的支撐明顯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淨出口對GDP累計同比貢獻率達到23.8%,其中從1-10月上看美國對中國貿易順差的貢獻高達37%。2)匯率對沖手段有限, 2018年中國可以通過匯率貶值吸收關稅影響,當前內外部的環境可能使其受限;3)新一輪貿易政策的變化, 不同於2018年更多聚焦的是關稅和逆差本身,當前供應鏈和轉口貿易經過拜登過去四年的不斷重構和關注也成爲焦點。如同之前拜登「繼承」了特朗普 25%的關稅一樣,特朗普此次可能繼續拜登在供應鏈上的政策。
圖表:10年期美債利率攀升至4.4%,美元兌人民幣攀升至7.25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 「預期差」三:對特朗普上任後對拜登政府「結盟策略」的鬆動預期 此前拜登在處理地緣局勢、盟友關係甚至供應鏈重構的友岸外包上,都更多體現了以意識形態劃線的結盟策略。由此,市場存在的一個解讀思路是預期特朗普上臺後打破拜登時期美國盟友關係,反而會使得此前的結盟策略出現鬆動。然而在這一點上,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思路是否轉變,尤其是其團隊中負責外交政策的關鍵鷹派人員,是否也會使得這一局勢的變化不及預期,也需要關注。
往後看,我們建議關注此後幾個關鍵節點對上述預期的驗證:1)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有關明年財政預算和赤字率的安排;2)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後「百日新政」 ,可觀察其不同政策日程的優先級;3)2~4月間國會聯席會議講話 (Address to a Joint Session of Congress),新總統通常於 2 月份對美國國會闡述其立法議程及國家優先事項;4)2~4月公佈 2026 財年預算案 ,可能提供更多關於基建、減稅等法案的關鍵細節。
配置層面,我們認爲市場仍以震盪和結構性行情爲主, 短期仍以謹慎爲主,但更大的波動可能帶來更多刺激的支持,也會提供再介入時機,19000點附近是關鍵支撐位。在整體震盪格局假設下,「在低迷的左側逐漸佈局,在亢奮的右側適度獲利」轉向結構,似乎是一個有效的策略。行業上,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三類: 一是行業自身供給和政策週期出清的板塊,如果還有邊際需求改善效果會更好,互聯網等部分消費服務、家電、紡服、電子。二是政策支持方向,如以舊換新下的家電、汽車,以及自主科技領域的計算機、半導體等產業趨勢;三是穩定回報,如國企高分紅。
具體來看,支撐我們上述觀點的主要邏輯和本週需要關注的變化主要包括:
1) 特朗普提名盧特尼克任商務部長,貝森特任財務部長。 11月19日,特朗普提名其過渡團隊的負責人霍華德·盧特尼克擔任財務部長,「直接負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的事務,領導美國的關稅和貿易議程。盧特尼克支持共和黨讓製造業工作崗位回流美國等願景。11月22日,特朗普提名斯科特·貝森特出任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支持財政部的傳統觀點,包括將強勢美元作爲世界儲備貨幣的重要性;同時支持削減赤字,呼籲削減開支並調整現有稅收。
2) 恒指公司宣佈將快手科技、新東方教育納入恒生指數成分股,將美的納入恒生科技指數成分股。 11月22日,恒生指數公司宣佈,截至2024年9月30日之恒生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所有變動將於12月6日(星期五)收市後實施並於12月9日(星期一)起生效。其中,將快手科技和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納入香港恒生指數成分股,剔除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並將美的公司納入恒生科技指數,剔除微博。
3) 美國德州州長宣佈將禁止德州各機構停止將州政府資金和基金對中國進行任何新投資。 11月22日,美國德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致函州政府機構,禁止德州的投資機構對中國進行任何新投資,對於目前在中國的現有投資,要求在第一可行的時間撤資,並稱此舉爲基於對金融和安全風險的考量 。
4) 海外主被動資金流出擴大,南向資金加速流入。 具體看,來自EPFR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0日,海外主動型基金流出海外中資股市場擴大至5.4億美元(vs. 此前一週流出3.4億美元),海外被動型基金流出15.7億美元(此前一週流出8.1億美元)。與此同時,南向資金上週流入放緩至283.3億港幣,較此前一週流入357億港幣收窄。
圖表:海外主被動外資均加速流出
資料來源:EPFR,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作者:劉剛(S0080512030003)、吳薇、張巍瀚,來源:Kevin策略研究,原文標題:《港股:當前市場的三個「預期差」》
編輯/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