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周末读物 | 一年七倍的App货币化生意

週末讀物 | 一年七倍的App貨幣化生意

丫丫港股圈 ·  13:28

本質上可以看到,因AI而成功的AI應用牛股,還真不是應用外部性能很好的AI模型用得很好的公司,大家都有的東西不構成競爭力。這也決定了,真正的AI應用股也是極少數。

今年最火熱的AI股是誰,一季度問這個問題,答案還是 $超微電腦 (SMCI.US)$ ,而兩個月前問這個問題,答案依然是 $英偉達 (NVDA.US)$ 。而今天回答這個問題,最合適的股票稱號落到了一家新公司, $Applovin (APP.US)$

這家公司主要做的是一個廣告中間商的角色,幫助大量的尾部互聯網app,把用戶流量時長變現,把廣告位放到Applovin的平台上,而同時,Applovin將這些app背後的用戶人群標籤並分類,將這些廣告位整理好提供給廣告主。包括但不限於消費品公司、醫藥公司、其他互聯網軟件公司。

這樣就形成了市場可觀的雙邊網絡,還不用像外賣或者網約車那樣,有大量實物和人員資產參與,全部在網絡上運作,輕資產。今年以來,公司運用AI成功促進了業務發展,收入增速逐漸增快,整個華爾街都在期待AI應用側出現大爆品,來證明Ai的大投入是有價值的,Applovin的成功,自然成爲了當前大家想要的答案,在業績的刺激下,股價一年漲了七倍。

隨着硬件股票整體業績預期已高,難再有大驚喜,這些應用股也被視作是下一回合的Ai投資核心標的,會延續英偉達的爆發行情。Applovin跟$Palantir (PLTR.US)$並駕齊驅,已經成爲了最火熱的Ai股,而在中國市場,映射的標的也從硬件算力,切換到了AI應用股票上。當下,還是要理解一下,Applovin會不會像英偉達一樣行情持續兩年,且後續還有哪些預期的空間。

一、流量化的商業模式

首先網絡廣告這門生意本身是互聯網最大的生意。一直是巨頭們的自留地,騰訊微信、Meta、Google、字節跳動,它們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賺大錢,就是在於,它們有豐富的產品使用基數,很長的日均使用時長,流量即資產,在它們擁有的流量基礎上,放入廣告位,能夠準確投放到全球的用戶上,精準投放程度,傳播廣泛度,肯定比線下的廣告更優。  

時至今日,任何一個廣告主,無論是哪個行業的,能源、消費品、工業品、軟件、金融,只要要推廣一個新的東西,就繞不開在這些互聯網巨頭上面的投放。

但顯然,整個互聯網很大,巨頭們再牛逼,也無法覆蓋全部流量,仍然有許多的人把很多的時間花在大量的邊沿應用上,包括但不限於:細分賽道的媒體、社交、休閒遊戲上。而這些應用開發者,都是小型獨立公司,它們很難去找到廣大的廣告主進行合作,這將耗費大量精力,所以流量變現程度低,這也同樣是它們的產品具有相對優勢的地方,沒什麼廣告,體驗良好。

而廣告主也不會細分到一個個小應用去逐個投放。但隨着巨頭們壟斷地位日益加強,找騰訊、字節、meta、谷歌們投放廣告的門檻越來越高,投入回報比越來越大。相反,通過組合幾個合適的小型細分應用,在上面投廣告,也能達到精確投放目標人群的目的,卻花銷更小。

這些需求,自然催生了流量變現撮合平台,這也就是Applovin的商業模式。

不過這個模式要滾起來,不容易,小應用要能從Applovin上接到廣告費,賺到錢,才會跟你合作。又要廣告主願意在這裏打廣告,打完有好的回報才行。

大部分的廣告主,還是首選互聯網巨頭,它們對整個互聯網流量的把控,對人群的覆蓋還是最爲精準。而且,這些互聯網巨頭也能承接小APP的變現服務,因爲它們有廣闊的廣告主資源。

比如在國內,大量的低變現度小應用,包括衆多的小程序遊戲,看廣告類遊戲APP,閱讀APP、細分社交媒體賽道APP。它們不會自己接廣告,其廣告變現功能要接入微信或者字節跳動,讓它們來分配廣告主的需求並分成。

不過,這樣的做法終究產生了矛盾,巨頭們本來自己就有巨大流量,巨大的廣告位,好的廣告,優先自己賺,放在自家APP。這就導致,小應用接入互聯網巨頭廣告聯盟後,獲得的廣告收入往往是低質量的。藉此,也給了Applovin等發展的機會。  

而Applovin的發展,也跟其戰略傾向有關,可以看到公司本身也是一個有大量app應用的軟件公司,但這幾年自營app業務的內購還是廣告收入都在下降。而平台收入增加,可以說,公司作爲軟件公司的功能正在消退。

自營app應該是啓動階段,爲了自己有足夠的廣告位置,能吸引廣告主而準備的,否則一開始就只有少數第三方小應用的廣告位,廣告主就不會考慮,業務飛輪就滾不動。而隨着大量的小應用接入公司系統,商業模式已成,公司開始賺中間費用,轉移中心,開始用第三方尾部app作核心廣告位,自己產品的流量也逐漸被替代,合情合理。

至此,Applovin完成了業務模式的轉變,目前廣告中間商業務收入增長超過了軟件業務的下降,前者模式更佳,利潤率更高,所以,我們最後看到了一個,收入大漲、利潤率也暴增的Applovin。

當然,這個模式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收入來自於廣告主的投入,整個宏觀層面,互聯網廣告增速不是很快,只是對巨頭們有相對的價格競爭力優勢,能暫時取得市場份額而已。

能賺多少廣告費,很取決於廣告位置。這跟互聯網尾部流量的大小、這些尾部應用接入Applovin的比例相關,是有天花板的,最後再怎麼接也不會比meta接廣告接得多,期待它成長爲互聯網巨頭不現實。

而作爲中間商,抽成有限,廣告主的費用給到Applovin,打完廣告還得分配給各個尾部App開發者,而如果是META,廣告費基本都自己賺,因爲旗下應用的廣告位也是自己的,所以Applovin的模式實際更難一些。  

但巨頭們有自己的問題,人員冗雜,成本高,研發費用高企,目前Applovin這種新模式,廣告投入產出比更高的情況下,讓模式運行成本更高的Applovin,短期也取得了堪比巨頭的利潤率。

但此模式的還有一種可能性很小的漏洞,有一天,尾部APP,也就是廣告位的提供者,有一些會成長爲互聯網巨頭,自己接廣告。這時候,廣告位資源丟了不少,廣告主需求也轉移不少,會對Applovin造成較大沖擊。

這個漏洞有真實例子,tiktok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在meta、google投放廣告推廣,這兩個收廣告費收得不亦樂乎,最後發現是自己把tiktok養大了。

在Applovin的客戶案例裏,廣告主並不只有消費品或者金融等只想營銷的公司,還有大量的互聯網公司也在用Applovin打廣告,它們目的當然是流量變現,要麼付費內購,要麼賣廣告位變現,有些公司打廣告就奔着以後幫別人打廣告而來。  

二、未中斷的增長

而Applovin的成功也不是這個行業模式佔優。

本質還是廣告行業,其他競爭對手都沒有吃到紅利。比如 $Unity Software (U.US)$ ,公司是一家遊戲開發引擎,也有軟件變現服務,很多尾部遊戲app都是用Unity引擎做的,Unity在遊戲開發完成後,打包再提供廣告位變現,自然是順水推舟,有很強的協同優勢。

但偏偏Unity沒有做好,在中間商業務上,被Applovin甩開了一大截,Unity總想着怎麼樣從尾部App開發者身上賺錢,而不是把目光放到更大,大家建立一個系統,對接廣告主,做Meta、Google做的生意。

2022年,Applovin向當時市值更大的Unity提出收購,Unity覺得Applovin市值太小,如今看,Applovin無論是業績市值都大幅甩開Unity,也看不上Unity了。家裏地下有金礦,還是有人需要去要飯的。

那勝利的關鍵是什麼呢,一個顯然是戰略聚焦,如上面所說,中間商要做的就是優化效率,能給廣告主真的打出成功廣告,才能持續。  

Applovin自己也有200個尾部App,廣告投放是多放自家,還是大公無私第三方一併看齊,成本是前者更優。但公司應該清楚,做那麼多App也沒成爲軟件巨頭,不能指望這個。群策群力,吸納所有尾部App的流量,才能打出高效廣告,真正走通模式。

而另一點則是在成本和自動化上的優化了,這也牽涉到最核心的主題:AI。

在去年,各種模型推出後,公司很快就進行了運用,一個是標籤算法,這個就是通過尾部APP有限的使用信息,來歸納使用者屬性,標籤分類,看看適合什麼廣告,這個其實跟大部分短視頻App的推薦算法是一致的,推薦精準度越高越好,但通過遊戲遊玩數據和通過用戶刷Youtube的停留數據或者Ins的發言圖片分析愛好,顯然有很大的難度區別,這個推薦模型,自然就是Applovin的功底了,這是一種Ai小模型,是拉開其他公司差距的地方。當然,越頭部的廣告中間商,越能有更多數據分析,進而做出更精確的標籤,可以說,這是一個規模效應極強的模式,誰先做大就有先機。

另外,在廣告自動化投入上面,公司也是最高效的,公司通過AIGC模型自動生成廣告素材,大量減少了傳統的設計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這再度提升了公司完成廣告投放任務的效率。

所以說公司的業務被AI促進,沒有問題,核心是自己的內部算法小模型和對外部AIGC大模型的合理應用。

而公司2021年以來跌幅巨大,現在漲幅又巨大,只能說明,美股對短期業績的過度反應。  

2019年至今,企業業績一直增長,沒有太大的停滯,2022年因爲加息和互聯網行業景氣下行,所以收入不增長了。而利潤,則是因爲業務的模式切換,所以20-22年,都表現不好。

但最慘的時候跌到1倍PS,也算是有點過分了。

而2023年,公司的利潤率,收入已經新高,而且利潤也是大幅爆發,但去年漲了三倍,還沒有恢復到21年的股價高位,這說明公司去年估值還是剋制的,30倍,一個增速不錯的互聯網廣告公司。

2024年以來,公司收入加速到40%,但利潤率卻從10%提到30%,其實本質就是商業模式更替完成。

而市場識別到公司的脫胎換骨本質是Ai化後,估值漲得比業績多,提升了2倍,廣告商的估值可能是30倍PE,而AI應用估值是90倍。去年的業績沒有歸爲AI+,估值沒有溢價,而現在看一切都不一樣了。

AI+確實是對增長有加成的,但與英偉達不同,軟件公司目前的漲幅還是靠估值提升,但英偉達至今兩年,每個季度的前瞻利潤算估值,沒有太高過。當然,市場的理解可能是,賣硬件終究是一錘子買賣,有周期性,但軟件長賺長有,所以估值提升得更樂觀。但不管怎麼說,Applovin都是一個教大家如何用好AI的實例。假設業績未來還能處於加速狀態,即營收增速大於50%,那麼,Applovin的估值提升,還有繼續吹泡沫的空間。

AI的優點,往往是給到那些善於利用AI的公司,尤其是變革行業傳統商業模型的公司。但最關鍵的是,搶利潤的目標,是真正的大巨頭。如果不是目標meta、google的市場,Applovin也很難有那麼大幅度的業績爆發空間。對於很多AI應用,還沒搞清楚商業變現方向,替代誰當下利潤空間的,是很難取得這樣的成績的。

而相同的模式搬到國內來,很難有Applovin這樣的空間,首先是尾部應用小程序更多地通過微信小程序而不是APP運行,騰訊加固了護城河,也讓廣告中間商更難出現了。業務模式裏,給大量小遊戲作驅動分發的$心動公司 (02400.HK)$,可能狀態最接近。但能不能做好,這個是跟Unity一樣的疑慮,運用AI是一種能力,不是說一樣的食材就能大概率做出一樣的飯。  

結語

Applovin的成功是Ai的成功,但也不完全是,沒有AI大模型的爆發,公司也在積極轉變模型,事實上是合適的戰略專注。AI只是加速了這一點到來,但長期看,比如用外部的AIGC模型生產廣告素材,減少成本,其他競爭者公司就不能模仿嗎,肯定也能。大家都用就等於沒用Ai,決定性的關鍵還是自有的標籤算法模型,當然這個也算AI小模型。

所以本質上可以看到,因AI而成功的AI應用牛股,還真不是應用外部性能很好的AI模型用得很好的公司,大家都有的東西不構成競爭力,Palantir也是獨家模型驅動。這也決定了,真正的AI應用股也是極少數。

編輯/Some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