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响应可持续披露新规 中化国际发布首份

響應可持續披露新規 中化國際發佈首份

證券時報 ·  2024/11/22 18:37

11月22日,化工新材料央企中化國際(600500)發佈公司首份《應對氣候變化報告》(簡稱《報告》),這也是中國化工行業首份由企業根據氣候相關披露準則編制發佈的氣候行動專題報告。

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上述報告出爐的背景在於:本月,上交所發佈《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南第4號——可持續發展報告編制(徵求意見稿)》(簡稱《指南》),並向市場公開徵求意見。《指南》設置《總體要求與披露框架》和《應對氣候變化議題》兩個具體指南。

業內人士認爲,在監管的持續引導下,上市公司對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

回看《應對氣候變化報告》,該報告主要參考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佈的《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2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前述上海證券交易所《應對氣候變化議題》指南等相關準則,圍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方面,向外界展示了中化國際推動氣候行動的戰略規劃、務實行動和相關進展。

中化國際董事會秘書柯希霆表示:「公司一直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相關問題,積極主動地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公司戰略,建立完善的氣候治理架構,制定碳達峯碳中和總體目標和明確的行動路徑,定期識別、評估和管控氣候風險和機遇,持續創新升級低碳技術和工藝,執着追求打造綠色產品和解決方案,全面協同價值鏈上下游共同減碳,不斷增強氣候韌性。」

據介紹,中化國際自2005年起已連續20年發佈可持續發展報告,並從2021年起每年在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披露氣候議題相關信息。「隨着各界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增加,我們認爲以專項報告更全面地闡述公司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更爲必要。」柯希霆表示。

隨着氣候危機日益緊迫,氣候變化已成爲ESG治理中備受關注的核心議題。氣候變化的物理風險會對企業生產運營的穩定性、成本和盈利能力形成壓力,而社會經濟全面綠色轉型也伴隨着發展機遇。在資本市場,不少投資機構正採取積極的氣候投資策略,將資金投向有效管控氣候風險並把握氣候機遇的領先企業。

「上交所此次《指南》的發佈,對上市公司包含氣候變化在內的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給予了充分的細化指導,也將幫助投資者更好地理解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並納入投資決策。」柯希霆表示,「公司積極主動響應交易所新規,將依據相關準則科學管理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在爲應對氣候變化貢獻力量的同時,塑造自身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競爭優勢,以優異的ESG治理和評級水平積累長期投資價值。」

《報告》顯示,2020-2024年,中化國際圍繞設備升級、技術改造累計實施重點低碳項目92個,投入金額累計約4.37億元;低碳技術研發投入累計10.88億元,佔研發總投入18.5%。在氣候轉型機遇的驅動下,公司2023年可持續產品產量較2018年增長44.69%,可持續產品營業收入達到約116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21.42%。

中化國際還在《報告》中宣佈公司將較國家目標提前十年即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明確提出了「三步走」時間表,即「力爭於2029年前實現自身運營碳達峯,2030年實現碳達峯,2050年實現碳中和」。

圍繞碳中和目標,公司根據實際生產經營情況和中長期規劃,制定了三大戰略部署:一是制定「2020-2030年初步減排、2030-2040年深度低碳、2040-2050年趨於零碳」的降碳路線圖;二是構建淨零碳綠色產業鏈,圍繞「堅持碳提質、推進碳減量、加強碳利用、提升碳能力」,面向各業務板塊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方案,並組建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的節能降碳服務,實現全流程碳排放管理,推動產業鏈低碳高效轉型;三是制定「碳達峯碳中和」行動方案,在加強能源管理、使用清潔能源、降低動力能耗、淘汰落後設備等方面實施具有競爭性的措施,全方位推動節能減排。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