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新东方、京东、海底捞……2003年面对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运营研究社 ·  2020/02/03 23:58

來源:運營研究社(ID:U_quan),作者:套路編輯部,原標題:在03年非典差點「掛掉」的公司,面對肺炎是如何「自救」的?

在 17 年前的非典中,還有很多企業以及它們背後的產業,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差點「掛掉」。

他們有的艱難地活了下來;有的「絕地求生」獲得了意外的驚喜......

當年,他們都發生了些什麼呢?17 年後的今天,他們活得怎麼樣呢?能不能比當年過得好一些?

今天的文章,讓我們來聊聊當年差點「死於非典」的那些企業,在今年有哪些「自救」行動?

曾經「傾家蕩產」,如今「不痛不癢」,新東方的成長史

2003 年之前,新東方剛剛搞定 ETS(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的版權之爭,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通道,所有人都信心滿滿。

非典的迅速蔓延,無疑給了這家高速發展的企業迎面一擊。

一夜之間,報名人數鋭減,現金流出現了 2000 萬的巨大斷鏈;緊接着,為了控制疫情,政府要求學校停課,這也意味着要將學生的學費退還。

俞敏洪回憶:

至今猶記排着長龍的退費學生,從我們的四樓辦公室一直排到樓下……但銀行限制新東方一天只能提 50 萬現金。

我親自找到銀行領導才提高了限額,我還跟朋友借了 2000 多萬……

學生的退款解決了,但成本還要支付。最危急的時候,新東方的現金流還有一週就要斷了。

俞敏洪多方奔波,又借到了 700 萬,暫時撐住了。在此期間,新東方的人心沒有渙散,所有員工都沒有停止辦公。

那段時間,全國有很多中小培訓機構倒閉了。四個月後,疫情解除,學校復課,學生蜂擁而至,被新東方養精蓄鋭了很久的員工們全盤接收。

當月,俞敏洪就還清了欠款,新東方繼續高速發展,當年收入沒有低於 2002 年。

這一年,新東方靠借錢渡過了非典時期。但這一仗,也讓差一點就現金流斷裂的新東方,意識到了資本介入的重要性。

相比 03 年的措手不及,在這次的疫情中,財大氣粗且有應對經驗的新東方顯然更加沉穩,反應也更加迅速。

1 月 22 日,新東方就成立了各學校及機構應急小組,每天消毒、測量體温,併發放醫用口罩等物資,拉了一波家長好感: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隨着疫情的蔓延, 25 日,早就開始佈局各種線上課程的新東方,順勢將各個校區的課程逐漸移到線上進行。

既避免了病毒傳播,也不耽誤上課,這波操作的用户反饋也相當不錯: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如果説 03 年的非典對於新東方來説是滅頂之災,那麼這次疫情,只是一次不痛不癢的小過敏罷了。

所以,新東方不僅沒有到處借錢,還反手捐出了 2000 w。(可惜錯捐給了某10,哭)

1 月 27 日,新東方宣佈,免費為全國中小學生提供 100 萬份春季班直播課程,並向多個城市醫護人員子女免費提供「新東方中小學寒假班課程」(線上)。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不僅切實的幫助了那些家裏有孩子的醫護人員,還給自己加了一波「社會責任感」的好感 BUFF ,甚至還可能拉新……

這一步棋,心裏不慌的新東方走得相當沉穩。

被非典「逼」出來的電商生意,在17年後救了京東

2003 年,那時的京東還叫「京東多媒體」,所做的業務是 IT 產品的線下零售。

非典的肆虐,讓極其依賴客流量的零售業受到重創,京東多媒體也不例外。由於害怕員工感染「非典」,劉強東把京東多媒體的櫃枱全部關閉。

僅僅 21 天,京東虧了 800 多萬,公司賬面只剩下兩三千萬。也就是説,再過 2、3 個月,可能公司就要死掉了......

在一次討論中,有人「創造性」地提出,客户不能見面交易,那能不能通過互聯網交易呢?

於是,京東多媒體的員工開始在網上發帖子推銷光盤,逐漸打開了市場。劉強東自己也會親自回覆帖子,甚至親自給周邊的單子送貨。

這讓京東多媒體得以藉機清理虧本,打開市場。

不得不説,當初那位提出建議的員工,真的是有先見之明!

劉強東也由此對互聯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甚至在 2004 年自建獨立網站「京東多媒體網站」賣產品,京東多媒體在 2007 年更名為京東商城,不再只是銷售 IT 產品。

在 2013 年的京東年會上,劉強東自己也提到,「2003年,我們因為'非典'進入電子商務領域」。

17 年後,劉強東不需要像當年一樣,擔心京東受到重創。不能出門的我們,很多事情都只能依賴電商。

當年被非典「逼」出來的電商救了當時的京東,也救了現在的京東。

不僅如此,如今京東已經有能力在疫情中擔起責任。

在疫情爆發之初,京東就緊急聯動了大量供應商,保障口罩、酒精等防護用品的供應。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而且,還捐出了 100 萬隻醫用口罩和 6 萬件醫療物資。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而在這十幾年的發展中,京東早已延伸出大量的產業,例如京東金融、京東健康等。在這次疫情中,京東健康開通了免費問診的通道,指導用户做好自我防護和初步治療。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攜程二度被疫情「攻擊」,今年還能淡定度過嗎

與新東方和京東相比,攜程及其背後的旅遊行業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2003 年,國內遊客的增速從 02 年的 11.99% 急速下滑至 -0.91%;國內旅遊總花費增長率也呈負增長。很多企業出於經濟壓力都開始裁員......

攜程的 COO 孫茂華曾公開説過,在非典期間,攜程也過得非常困難。當時的攜程雖然沒有裁員,但所有的幹部都是上半天班、拿 60% 的工資。

為什麼攜程沒有裁員呢?當時攜程創始人樑建章預測,非典會在幾個月之內停止,所以公司一定要頂住,保持原來的規模。

因此,在這期間,攜程還是堅持「苦練內功」,呼叫中心(客服中心)的人全部上班,磨流程和培訓。

果然,幾個月後,疫情結束,旅遊行業引來了「報復性」增長,在家悶了幾個月的人們開始外出旅遊。

而很多企業由於裁員、縮小規模,無法及時適應變化。攜程則因當初的決策得以快速崛起。

17 年後,疫情再度襲來,攜程和背後的整個旅遊業再度面臨同樣的困境......

春節期間本就是旅遊業的「旺季」,結果因為疫情,所有的旅遊出行全部只能取消。去哪兒的 CEO 陳剛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透露,目前去哪兒已墊資 10 億元,攜程想必也是損失慘重。

根據 03 年非典的經驗,在疫情結束後,應該也會迎來一波旅遊的小高潮。攜程們似乎只能祈禱疫情儘快結束,等到那時才算是春天的開始。

攜程接下來會如何打算?目前我們還無從得知。

不過,在媒體@Travle星辰大海 的採訪中,很多從事旅遊相關的公司都表示,現在還需要繼續觀望到 2、3 月。

有些企業表示,在這段時間也會做一下其他高頻的小項目,例如短線出行或者企業團建等。

曾陰差陽錯吃「疫情紅利」,17年後海底撈還能穩住嗎

餐飲業,和旅遊業可以説是「難兄難弟」。

今年的肺炎爆發,好巧不巧地趕在了春節這個檔口。因為不能聚餐,大批的年夜飯訂單被取消,囤積的雞鴨魚肉也消耗不掉。

這樣的情況,不免讓人想起了 03 年非典。2003 年非典型肺炎時期,對消費信心造成重大影響,餐飲業「冷得結冰」,嚴重地區的餐廳歇業率高達 70%。

海底撈也未能倖免,營業額直線下降,平時人聲鼎沸的店裏變得冷冷清清。

當時西安店的經理楊小麗思來想去,提出一個策略:

客人不願來店裏,那我們就送火鍋上門。第一天送餐,第二天去取電磁爐。

今猶記排着長龍的退

於是,海底撈在報紙上發佈了一則廣告。在外賣還沒有興起的年代,送火鍋上門還是個新鮮事。

訂餐電話很快被打爆了,憑藉送火鍋上門,海底撈渡過了最艱難的時光。

不僅如此,這一舉措在當時還被《焦點訪談》欄目報道,給海底撈帶來了巨大的曝光量。陰差陽錯間,海底撈意外吃了一波「疫情紅利」。

17 年後的這次肺炎疫情,餐飲行業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港媒甚至用了「餐飲行業等死」這樣的驚悚標題,來形容目前的餐飲行業。

餐飲股集體走低,海底撈、呷哺呷哺等企業在 1 月 21 日盤中一度跌停;西貝集團也傳出了「損失 7 - 8 億,三個月無法復工就倒閉」的消息。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年夜飯取消、無人上門、人力與原料成本提高……餐飲業舉步維艱,很多門店關停了,還在營業的門店只能靠外賣來維持生計。

今年的海底撈,是怎麼應對疫情的呢?

海底撈早於 1 月 23 日武漢封城時,就緊急成立了防控疫情總指揮部,張勇、楊小麗等五位核心高管投入戰場。

先是讓服務員佩戴口罩、嚴格查體,還每天對全線門店(包括港澳臺及海外門店)進行消毒通風處理;

對外送人員,也要求佩戴一次性口罩、手套、鞋套,力求確保工作人員和消費者的安全。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本以為海底撈還是打算用「老本行」來應對這次疫情,誰知 1 月 26 日,海底撈宣佈全國休市,外賣「海撈送」也停止了服務。

截止今日,全線門店暫未開業,據@虎嗅 估算,海底撈至少損失了 7 億元。

新東方、京東、海底撈……2003年面對非典是如何「自救」的?

不僅如此,海底撈還為春節沒有回家的員工組織封閉管理,提供保潔和做飯的服務;

並組織了一支 16 人的心理輔導團隊,為員工提供心理諮詢。

作為國內第一家營收超百億的餐飲集團,財大氣粗的海底撈今年的措施,顯然是將員工的健康和安全放在了首位。

但更多中小微企業,卻無暇顧及此事,它們面臨着現金流斷裂的窘境。

目前,餐飲行業的寒冬是必然的,但可以預見的是,疫情結束後,餐飲行業必然會迎來「報復性」增長。

其他因疫情「待機」的餐飲企業們,在拼命活下去的同時,可以調動空閒人力多研發菜品、策劃活動,做好準備,在行業復甦之時吸引更多顧客,儘量「回血」。

希望海底撈們能平安的捱過這個格外寒冷的冬天,撐到春暖花開的春天。

冬天很冷,但春天很美好。

結語

從 2003 到 2020 ,病毒危險依舊,但科技和商業模式的進步,讓企業有了更多生存的餘地。

疫情擴散的當下,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日子都不好過。

這篇文章的目的,當然不是鼓勵企業「發國難財」,像那些賣假口罩的黑心商家一樣,將疫情當商機;

而是希望企業思考,自己如何能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把握住轉瞬即逝的機會,不僅能「活下去」,還要「更好地活下去」。

面對聰明有責任心的企業,相信消費者們也不會拒絕與其互惠互利。

畢竟,誰不想雙贏呢?

編輯/Ra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