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亡羊补牢犹未迟——财政该如何来应对疫情

亡羊補牢猶未遲——財政該如何來應對疫情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  2020/02/01 15:49

來源:李迅雷金融與投資

作者:楊暢

【主要觀點】

1、「財神跟着瘟神走」。「財神」是相關投入,「瘟神」是重大疫情。從以往經驗看,往往在一次重大疫情發生時或過後一段時間,由於更加重視,投入會明顯增加。

2、「瘟神」是短跑,「財神」則要長跑。重大疫情往往間隔較長時間,且持續期較短。而對預防控制的投入需要長期堅持,短期更是看不到效果,當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仍是經濟增長時,「財神」能否堅持長跑成為一個問題。

3、存量經濟時代下,「財神」長跑的難度不降反增。公共財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必然會導致醫療衞生領域在「分蛋糕」中的難度也在加大。到2018年底,相當數量的省市區公共衞生支出在財政支出大盤子中的佔比僅是微增甚至下降。較為顯性的後果,就是疾控系統人員出現流失跡象。

4、面對疫情的突發擾動,需要財政政策短期積極應對。建議:第一,從穩經濟的角度出發,2020年赤字率可以突破3%。同時,調整支出結構,壓縮會議費、差旅費、出國經費等措施,運用節支手段平衡財政收支。第二,安排專項經費,加大對衞生防疫的資金投入。第三,税費減免。減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交通、旅遊、住宿等行業的税收,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税前全額扣除。

5、在短期應對之外,完善長跑機制,或許更加重要。建議:第一,財政政策的定位,要從經濟政策進一步轉向公共政策,加大對民生的傾斜力度。第二,公共衞生領域的財政投入需要形成固定機制,防止人為調整;第三,財力跟着人口走。經濟越集中的城市,越有能力支付公共衞生和防疫的成本,人口越集中的城市面對傳染疫情的壓力越大,這也要求公共衞生和防疫的財力向城市適度集中,對於欠發達地區則以中央轉移支付方式進行託底。

「財神跟着瘟神走」的現象仍然存在

近期跟醫務工作者交流較多,除了溝通新冠病毒進展,也聊了一些疫情背後的冷話題。特別是在傳染病防治過程中,存在「財神跟着瘟神走」的現象。所謂的「財神」是與傳染病防治相關的投入,而傳説中能散播瘟疫的惡神「瘟神」,指的就是傳染性疾病。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往往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往往在一次較為嚴重的傳染性疾病發生時或過後一段時間,伴隨着政府及公眾對傳染病疫情的重視,相關的投入會明顯增加。例如2003年的「非典」,相關的數據也較為支持,「非典」結束後的連續四年,對醫療衞生的公共財政支出增速呈現出極為明顯的高增長跡象,呈現出了明顯的「財神跟着瘟神走」的跡象。

圖表1 疾病預防控制的支出增速會否轉升

202002010196989296aa788a3df.jpg

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但值得注意的是,「瘟神」往往是短跑,而「財神」需要的是長跑。

重大疫情往往是很長時間才出現一次,每次爆發的持續時間也不會很長,例如本次新冠病毒疫情,伴隨着未來氣温的逐步轉升,疫情消退是必然趨勢。又如2003年出現的「非典」,持續時間約5-6個月的時間,而回顧中國近代歷史,包括1910年的東北鼠疫(半年左右),建國初期消滅鼠疫、天花、霍亂,上世紀80年底上海的甲型肝炎爆發(3個月左右),時間都不長,但影響都極為嚴重。

這就要求在「瘟神」短跑過後,「財神」必須長跑。

觀察從2003年以來公共財政對醫療衞生的投入力度,在「非典」過後的四年,能夠保持高速增長,但尤其是從2011年以來,對於醫療衞生中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公共財政支出,增速不斷回落成為常態。這或許就會導致部分地區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還沒有完全建立傳染病防治長期、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影響了防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在下一次「瘟神」短跑時,又面臨巨大的壓力。

個人理解,「財神」難以長跑的原因,還在於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標仍然在於經濟增長,大量的財政支出仍然在向經濟增長傾斜,而對傳染病預防控制的財政投入,短期看不到效果,更像是一種「純投入」,只有到關鍵時刻才見作用。疫情爆發後的一段時間,在各級政府的重視下,或許還能維持投入強度,但伴隨着時間的延長,「財神」能否堅持長跑成為一個問題。

存量經濟時代下,「財神」長跑的難度不降反增

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逐步進入存量時代,經濟增長的速度在下降,而伴隨着前期「營改增」和減税降費等措施的出臺,公共財政收入的增速也相應下降。也就是説,政府、企業、居民三部門中,分配給政府的量是減少的。而與此同時,醫療衞生領域的市場化步伐相對較慢,這就導致了投入的主體都是由政府來承擔。而公共財政收入增速的下滑,必然會導致醫療衞生領域在「分蛋糕」中的難度也在加大。

圖表2 公共財政收入與GDP現價當季同比增速

2020020101969894fd86ecf5377.jpg

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如果視角進一步下沉到地方,截取三個時間段(2004年「非典」結束,2010年12月,2019年12月),可以發現非常明顯的跡象,就是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較前期出現了明顯的降速,部分省市區還出現了負增長,這更是給傳染病防治出了難題:收入降速的同時,還能否保持對公共衞生的投入?

圖表3 各省市區2019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速較前期回落

202002010196989672e25a94676.jpg

資料來源:WIND,中泰證券研究所

注:北京、山東、湖北、廣西、四川為2019年前11個月數據;河南、新疆為前10個月數據;安徽為前三個季度數據。

在地方本級財政支出中,包括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重大公共衞生專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理、應急救治等,與傳染病相關的子項支出,均納入了「醫療衞生與計劃生育」中的「公共衞生」分類中。

在有數據的16個省市區中,到2018年底,除廣西自治區以外的15個省市區,公共衞生支出佔地方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較2012年微增或下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甘肅、陝西、內蒙等地,公共衞生支出原先的基數就相對偏低,而在整個財政支出大盤子中的佔比也出現了下降。

圖表4 相當數量的省市區公共衞生支出佔比出現微增或下降

20200201019698973768656613a.jpg

資料來源:WIND,衞健委,中泰證券研究所

較為顯性的後果之一,就是疾控系統人員出現流失跡象,根據國家衞健委的數據,截至到2018年末,31個省市區的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共有衞生人員約18.8萬人,較2005年末減少超過了1.8萬人。有17個省市區均出現了淨減少。例如新冠疫情爆發的湖北省,衞生人員數量較2005年減少了8%,而山東、安徽、河北等人口大省,降幅均超過了20%,山西更是接近40%。

圖表5 各省市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衞生人員增減量(2005-2018)

2020020101969898e5b4164ec86.jpg

資料來源:WIND,衞健委,中泰證券研究所

只有確保「財神」長跑,才能應對「瘟神」短跑

根據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1月29日下午5點,各級財政累計下達疫情防控補助資金273億元,確保疫情防控經費需要。

面對疫情的突發擾動,需要財政政策短期積極應對,建議:

第一,赤字率突破3%。從穩經濟的角度出發,2020年的財政政策需要更加積極,建議赤字率可以突破3%。同時,調整支出結構,壓縮會議費、差旅費、出國經費等措施,運用節支手段平衡財政收支。

第二,安排專項經費,加大對衞生防疫的資金投入,用於醫療防護、診斷、治療、患者運送等硬件設備和儀器的購買。加大對於一線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的補助,對補助免徵個人所得税。

第三,税費減免。減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餐飲、交通、旅遊、住宿等行業的税收,減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對企業及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捐贈,允許在繳納所得税前全額扣除。

在短期應對之外,完善「財神」的長跑機制,或許更加重要:

第一,財政政策的定位,要從經濟政策進一步轉向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意味着財政政策不應侷限在經濟增長上,要逐步加大對民生的傾斜力度。就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發展實踐來看,2007年之前是欠賬式增長,就是藉助人口紅利,大幅度引進外資,大規模搞投資,但對於教育、醫療、養老及其他社會福利方面的投入過少,形成巨大欠量。而「違法違規生產疫苗」、黑龍江推遲發放養老金等事件,已經反映出社會事業的明顯短板,需要提供財力的保障,更應該用於民生領域,加大對於醫療、社保的投入。

第二,對於公共衞生領域的財政投入需要形成固定機制。

公共衞生和防疫的特殊性在於「平時不打仗,但要時刻準備着打仗」,一旦出現問題是無法依靠民間機構和組織來解決的,必須由政府領導、組織和協調。這就要求增加各級財政對公共衞生和防疫領域的投入,研究和解決公共衞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重的問題,提高衞生支出中防疫開支所佔的比重,更重要的是形成固定機制,防止人為調整。

第三,財力跟着人口走。

現階段無論經濟和人口,都體現出了較為明顯的「向心集中」態勢,這就意味着,一方面,經濟越集中的城市,越有能力支付公共衞生和防疫的成本,另一方面,人口越集中的城市面對傳染疫情的壓力是越大的,這也要求對於公共衞生和防疫的財力支持,要向城市適度集中,對於欠發達地區則以中央轉移支付方式進行託底。

編輯/Jeff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