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之星消息,2024年10月31日北特科技(603009)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4年10月30日接受機構調研,中歐瑞博投資瞿詩明、鉅子投資張葉峯、長江證券倪蕤、首創證券嶽清慧、長城證券陳逸同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公司主業的經營現狀如何?有什麼增長點?
答:如上所述,公司主業由三個板塊組成,總體經營較爲穩健,公司積極努力推進新業務發展,比較看好底盤零部件板塊中的轉向業務、高精密業務,以及鋁合金輕量化業務、商用車用集成式熱管理系統業務。
問:底盤零部件業務分佈較廣,請各產品有什麼共性?公司具備哪些優勢?
答:底盤零部件業務是公司的基石,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有產品結構較爲豐富,綜合來看,這些零部件大部分爲汽車用安全件,從原材料,到熱處理、各種機加,在工藝上的標準要求,都非常高,也因此,公司研發團隊在相應的精密車加工、磨加工、原材料調質、表面熱處理、探傷、校直等環節,形成了一套專業性高、體系性強的工藝流程和生產方案。
問:公司半年報到營收和淨利潤實現雙增長,主要得益於底盤業務的發展,剛剛發佈的Q3業績也是增長的,能否就此展開談一下?
答: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7,042.89萬元,同比增長14.06%,實現歸母淨利潤3,789.59萬元,同比增長101.60%;前三季度累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5,693.75萬元,同比增長9.62%,實現歸母淨利潤6,080.90萬元,同比增長111.00%。確實是受益於底盤零部件業務在保持穩健的基礎上,部分新產品陸續實現量產爬坡而帶來的訂單增量,其中表現較好的是底盤轉向業務及高精密業務,如轉向齒條系列產品、博世(Bosch)智能集成剎車系統核心零部件IPB-Flange、採埃孚(ZF)CDC減振控制閥零部件的銷量在持續增長。
問:壓縮機業務目前看還是虧損的,公司有什麼應對措施?
答:在保持傳統商用車用壓縮機業務的基礎上,一是積極探索新能源車市場機遇,大力推進新能源空調壓縮機的技術研發和迭代;二是通過產學研合作,在新能源空調壓縮機的基礎上,佈局商用車用集成式熱管理系統產品的研發工作。
問:公司人形機器人用絲槓業務的最新進展?公司具體參與了絲槓哪些部件的研發?
答:公司主要根據客戶需求,配合推進人形機器人用絲槓產品的樣件研發工作,具體來看,一是行星滾柱絲槓,包括螺母、行星滾柱、絲桿、齒圈等部件;二是梯形絲槓,包括螺母、絲桿等部件。因爲圖紙、品類較多,公司根據客戶的需求,研發工作一直在持續進行中。
問:作爲一家傳統的汽零公司,現在參與人形機器人用絲槓業務是基於何種考慮?
答:公司進軍人形機器人業務,主要是考慮,一是國家出臺政策大力支持,人形機器人具備人工智能+高端製造雙屬性,有望成爲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產品,將深刻變革人類生產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產業發展格局,已成爲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二是參與人形機器人產業鏈的公司有很多是汽車零部件公司,公司認爲,這是一次從汽車零部件供應鏈到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復刻和升級,公司應該牢牢抓住這樣的重大機遇,完成公司自身的轉型和突破;三是公司從事汽車底盤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超過20多年,所積澱的生產工藝與人形機器人用絲槓產品的生產工藝有較高的同源性。
問:目前絲槓產線的建設進展?以及相應的設備情況?
答:公司爲了更好地配合客戶開展人形機器人用絲槓產品的研發工作,投資建設了相應的小批量產線,相應工序的設備都是齊備的,均已安裝調試好,包括粗車設備、硬車設備、熱處理淬火機、外圓磨磨牀、螺紋磨牀、檢測設備、實驗分析儀器等等,能實現全工序均由公司獨立完成生產,且能實現相應單工序的自動化方案。
問:請公司談一談最近的江蘇崑山投資項目?
答:公司於2024年10月15日,陸續發佈公告,披露了與江蘇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投資協議》,建設行星滾柱絲槓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公司之所以投資該項目,主要基於看好絲槓產品在未來的應用場景及發展空間。
北特科技(603009)主營業務:公司主要業務包括底盤零部件業務、鋁合金輕量化業務、空調壓縮機業務三大板塊。公司底盤零部件業務在更爲細分的轉向器齒條、減振器活塞桿行業內占主導地位;空調壓縮機業務也在商用車同行業中保持領先地位。
北特科技2024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4.57億元,同比上升9.62%;歸母淨利潤6080.9萬元,同比上升111.0%;扣非淨利潤4985.56萬元,同比上升127.25%;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單季度主營收入4.87億元,同比上升1.72%;單季度歸母淨利潤2291.31萬元,同比上升128.64%;單季度扣非淨利潤1777.2萬元,同比上升102.56%;負債率47.47%,投資收益1.01萬元,財務費用2047.76萬元,毛利率19.75%。
該股最近90天內共有13家機構給出評級,買入評級8家,增持評級5家。
以下是詳細的盈利預測信息:
以上內容爲證券之星據公開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