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阿里云重拾野心

阿里雲重拾野心

華爾街見聞 ·  10/31 22:56

乘AI之風破浪。

big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當AI走出對話框,快速滲透進生活,雲大廠們又一次迎來「暴富」的機遇。

一個月前,吳泳銘首次以阿里雲CEO頭銜上走到臺前,他拋出了一個宏大概念--用AI重構物理世界。當大模型走入汽車、機械行業,智能駕駛、人形機器則開始快速走入現實。隨之爆發的,是以AI成長、迭代急需的GPU算力。

敏銳嗅到機遇的阿里雲,旋即甩出一組「王炸」--算力升級、大模型迭代、大幅降價。曾在CPU算力階段領先的阿里雲,如今要在「換軌」的節點搶先跟AI玩家們綁定。

這很可能是一次讓阿里雲再次改命的「世紀變局」。

經歷數季度低速增長後,阿里雲野心重啓。此刻乘着的AI的東風,它要帶領整個阿里集團完成掉頭,成爲像亞馬遜一樣的全球巨擘,等待被市場重估。

畢竟,在抖音、拼多多等異軍突起的合圍下,「電商一哥」阿里不甘以被動的守城者姿態示人。吳泳銘誓要帶着阿里走出陰霾,奔赴下一場輝煌。

重塑

圍繞AI,阿里雲意圖將自己打造成新時期的基礎設施,以獲得更快的增長。

9月19日雲棲大會上,阿里雲CTO周靖人甩出「王炸」。阿里雲以AI爲中心,從服務器到計算、存儲、網絡、數據處理、模型訓練和推理平台,將自家雲架構體系全面升了級。

與此同時,阿里雲想把AI使用成本降到最低,通義旗艦模型Qwen-Max趁勢升級,同時又開源了百款模型;通義千問三款主力模型也大幅降價,最高降幅85%,百萬tokens價格低至0.3元。

阿里雲就是要將大模型的使用門檻降到足夠低,周靖人說,只有這樣才能推動AI應用爆發。「低價搶客」背後,阿里嗅到的是AI將行業再次顛覆的機遇。

眼下,AI已經走到了蛻變節點,且正逐漸滲透進生活中——小鵬的AI汽車載着何小鵬駛進雲棲大會現場、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準備接管工廠,大模型創業公司和互聯網公司也快跑着加入AI賽道,要用AI重構更多產業。

「生成式AI的最大想象力是接管數字世界、改變物理世界」。在吳泳銘看來,生成式AI創造的價值,可能是移動互聯網的十倍、幾十倍。

來自下游的需求已經開始溢出,吳泳銘說,當前新增算力需求中,超過50%由AI驅動,而且規模持續擴大。「過去一年,阿里雲投資新建大量AI算力,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旺盛需求」。

一場浩浩湯湯變革襲來,AI想象力冰山之下,雲基建成了那個重要推手,阿里雲要讓更多人搭上自己的快車,以抓住這波AI紅利。這次,它給了很多AI玩家無法拒絕的理由,二十年前那句「讓天下沒有難做生意」的口號,在此刻悄然變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AI應用」。

將AI擺上C位,阿里雲在爲新故事做着鋪墊,但無論是卷價格、卷模型、卷配置,最終核心只有一個--找回野心,回歸增長。

雖是國內雲計算賽道的翹楚,但被黑天鵝事件、內部動盪影響了關鍵三年的阿里雲,自此揮別了高增長時代,增速不斷下降已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走馬上任後的吳泳銘,急需讓阿里雲與對手再次拉開差距以重振軍心。

攫取增量成了頭等要事。阿里雲篤信「雲AI化」、「AI雲化」是更具確定性和前景的方向。在互聯網重燃對雲服務的熱情之時,阿里雲想趁勢兜售起AI算力與模型服務。隱身於幕後的它,便能借此實現命運的逆襲。

爲此阿里雲親自下場,推動「妙鴨相機」、「全民科目三」等爆款應用,試圖通過C端感知複製Chat GPT的成功路徑;另一邊繼續建築高牆,從去年至今,阿里用激進的投資,與月之暗面、MiniMax、智譜AI、百川智能、零一萬物、階躍星辰等明星公司深深綁定。

AI所帶來的增量初步開始釋放。2025財年一季度,阿里雲營收增幅上升至6%,其中AI相關產品收入實現三位數增長,公共雲業務實現兩位數增長。

吳泳銘終於帶着阿里雲走出風暴眼,向「AI滲透物理世界」的廣闊藍海狂奔。

壓艙

去年3月,阿里啓動有史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宣佈「一拆六」後,阿里雲也被視作阿里巴巴旗下最有可能率先獨立上市的業務板塊,試圖藉助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然而8個月後,由於市場原因, 阿里雲分拆被暫停。

阿里集團董事長蔡崇信表示,AI浪潮襲來,發展成熟且高度網絡化、規模化的雲基礎設施需要持續投資。管理層不再專注金融手段,而是寄希望於發展雲業務未來實現收入、利潤增長。

不分拆其實也是好事。

事實上,目前全球雲市場,從未出現過成規模的公有云IaaS(基礎設施)業務單獨分拆上市。包括亞馬遜AWS、微軟Azure、谷歌雲等雲公司均背靠着母公司開展業務。

業內人士指出,一方面,雲業務與母公司共享服務器、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二者之間很難實現完全的公允分拆。更重要的,在AI算力軍備競賽的大背景下,阿里雲更需要集團做後盾。

在8月業績會上,阿里管理層披露稱,未來幾個季度公司將保持對人工智能的高位支出。因爲眼下的AI狂潮,正推動着雲計算結構劇變,阿里雲迫切想抓住機會與對手拉開更大距離。

「過去幾十年CPU主導的計算體系,正在加速向GPU主導的AI計算體系轉移」。吳泳銘指出,阿里雲接觸到的所有客戶、開發者、CTO幾乎都在用AI重構自己的產品。GPU正在改寫AI賽道,擁有云計算業務的主要科技公司(微軟、亞馬遜、谷歌)都在加碼AI算力的投入。

曾在CPU爲主的算力階段保持領先的阿里雲,如今要在「換軌」的節點鎖定贏面;並且搶在摩爾定律之前,將AI和雲的使用成本降至爆發的臨界點,這是阿里雲反攻的全貌。

阿里雲副總裁張啓向華爾街見聞表示,就像電信運營商的提速降費,今天的手機流量資費和20年前完全無法類比。正是電信運營商的提速降費,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創新,雲基礎設施的價格下降也會帶來AI應用爆發。

回到母體的阿里雲,也將給整個阿里集團創造更大的想象空間,這是國際大雲廠的經驗之談。

過去多年,亞馬遜「電商+雲」的業務結構深受資本市場認可。今年二季度,亞馬遜總營收中,雲計算營收只佔比18%卻貢獻了64%利潤,推動亞馬遜整體市值衝破2萬億美元大關。

有接近雲業務的人士指出,阿里雲不分拆的一個投資邏輯也是拿亞馬遜和AWS作參考。作爲對比,亞馬遜在扭虧爲盈後,一直享受着高估值,至今還憑藉45倍PE、躋身成爲美股TOP5巨頭。相比下,阿里巴巴(目前24倍PE)顯然有更高的想象空間。

在抖音、拼多多等的異軍突起的合圍下,昔日電商巨頭阿里的市場地位被動搖。高盛報告顯示,早在2022年,淘寶天貓的市場份額就已經低至44%,較2019年的66%大幅下降。

此時風高浪急,阿里雲必須承擔起集團利潤、市值新壓艙石的角色。

去年11月,阿里巴巴市值第一次被拼多多超越時,馬雲現身公司內網發言,他就相信阿里會變。AI時代剛剛開始,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阿里正在慢慢走出低谷,並試圖重新找回發展的主動權。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