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为什么人们明知股市无法预测还要预测?

爲什麼人們明知股市無法預測還要預測?

巴倫週刊 ·  10/23 23:04

來源:巴倫週刊

人們預測未來的慾望無比強烈,無論是預測個人生活,還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形勢。

許多研究者認爲,我們無法預測未來股價的原因在於市場是「有效」的。「有效市場假說」認爲,所有可公開獲取的信息都會很快被反映在某家公司的股價上,因此我們無法通過發現價格過高或過低的股票來跑贏市場。

雖然這一假說得到了大量的支持,但也有一些反常現象讓一些人質疑市場是不是完全有效的。然而,即使「有效市場假說」不適用於所有情況,也不意味着我們可以預測未來的股價。正如伯頓·麥基爾所說,“儘管我相信有可能實現較高的專業投資回報率,但我必須強調,我們目前掌握的證據並不能證明這種現象存在”。

股市之所以不可預測,是因爲即使股價上漲,也不是以循序漸進、穩步推進的方式上漲。相反,一年之中只有幾天大幅上漲,而其他時間則相對平穩。正如加里·貝爾斯基和湯姆·吉洛維奇所說:「對股市的描述與對戰爭的描述很像——漫長的平淡無聊被純粹的恐怖插曲打斷。」研究表明,如果你錯過了1963—1993年的7802個交易日中表現最好的 40 個交易日,那麼你的平均年回報率將從略低於12%下降到略高於7%。問題在於,並沒有可靠的方法能預測到底哪些天會是股票表現最佳的日子。

是什麼導致了股市的重大轉變?威廉·謝爾登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他說:「股市顯然受到非理性的從衆心態和群體心理的驅動。從盈利潛力來看,投機熱潮使股價飆升至遠超其經濟價值的水平。恐慌則會在相反方向造成同樣非理性的後果。股市就像是將恐懼、貪婪、希望、迷信及諸多其他情緒和動機融於一碗的迷魂湯。」

我們再來看看黑色星期一。1987 年 10 月 16 日,股市崩盤的那一天突如其來,沒有任何徵兆。與上一個星期五相比,股價縮水了 30%,沒有任何真實可靠的信息可以解釋這次下跌。股市的這種非理性狀態表明「有效市場假說」並沒有揭示股市的全貌。

一個更完整的解釋是,股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理性的和非理性的力量在這個系統裏共同發生作用。正如謝爾登所言:「雖然理性力量推動股市走向合理價值,但投機和恐慌的非理性力量則導致股市偏離合理價值。」這些非理性力量會引發爆炸性的非線性走勢,從而使股市不可預測。

然而,我們正在花費數十億美元大搞預測。那麼,我們能從中汲取什麼教訓呢?從某種意義上說,股市就像是拋硬幣,如果我們把一枚硬幣拋 1000 次,那麼可以確定大約能拋出一半正面和一半反面的結果,但我們不能判斷每一次拋硬幣的結果。

同樣,如果我們投資於股市,可以相當確定的是它會在長期內上漲,但是要持續預測具體哪隻股票會跑贏市場則困難重重。因此,投資指數基金並長揸該基金也許更有意義,因爲這樣我們就可以從市場普遍上漲的走勢中獲得回報。但是那些提供熱門建議的股票專家們怎麼辦呢?你不得不問一問:「如果這些人能夠預測股市,爲什麼他們自己沒有富可敵國呢?」

事實上,如果股票分析師能夠預測未來的股價,那麼他們把這些有價值的信息留給自己才更合理,因爲如果他們這樣做了,就可以在股市上大賺一筆,但他們沒有這樣做,他們把這些信息賣給了你。

爲什麼我們仍願意相信預測

相當多的證據表明,花費大量時間去分析和挑選個股是毫無價值的。當然,如果你只是爲了獲得樂趣——比如你喜歡這個遊戲——那就去做吧。但如果你認爲可以選中股票跑贏市場,那就是在自欺欺人。然而,天賦異稟的人仍然深信他們可以做到。

最近,我和一位同事聊天,他是我們學校最具學術修養的一位教授。他說自己可以通過基本面分析來挑選更好的股票,這是一種基於公司潛在經濟變量來確定股票內在(真實)價值的技術。該技術假設當股票的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股票估值不足,當市場適當調整時,股價就會上漲。這似乎很有道理,所以很多人相信基本面分析是有效的。

事實上,我的朋友告訴我他有支持這種信念的證據,他還特意提到了基本面分析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研究。然而,正如伯頓·麥基爾教授指出的那樣:“學術界已經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在讓投資者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回報方面,基本面分析與技術分析大同小異。

事實上,格雷厄姆自己也不情願地得出了基本面分析不能再產生優勢回報的結論,他說他不再提倡爲了找到優勢價值機會而使用複雜的證券分析技術。如果說,40 年前,當《格雷厄姆與多德的證券分析》第一次發表時,證券分析還是一項有益的活動,那麼現在情況已經改變了……(今天)我懷疑這樣巨大的付出是否能產生足夠優質的選擇來證明其成本的合理性……我現在是『有效市場 』學派的一員。”

幾天後,我見到了我的朋友並把這段話送給了他,我問他:「這不就是你提到的權威嗎?」他的反應很強烈,直接撕掉了寫着那段話的紙條,大聲說:「那沒有任何意義!」儘管他奉爲權威的人都說這個方法不再有效,但我的朋友仍然不肯相信。相反,他再次重申基本面分析 讓他選到了很多成功的股票。

當我繼續追問時,他說:「有時我選對了,有時我選錯了。」我說:「如果你 60% 的時候都是錯的,你的投資組合價值下跌了怎麼辦?」他回答:「那就是我的錯,我會從中吸取教訓的。」我問:「如果年復一年這樣的方法都不奏效怎麼辦?」他回答:「那我就得學習如何把它用得更好。」實際上,即使面對大量相反的經驗證據,他也不願意質疑自己對基本面分析的信念。原因何在?因爲他信賴自己的個人經驗而不是科學調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信賴軼事證據是錯誤信念的主要誘因之一。

基本面分析師經常將他們的收益歸功於基本面分析,而將損失歸咎於其他緣由,比如整體經濟的低迷。但有了這個理論基礎,基本面分析就是不可證僞的,而任何不可證僞的東西都是不具價值的。如果你決定選擇個股投資,應該怎麼做呢?跟蹤記錄你每一筆投資的獲利和損失,要同時注意成功和失敗的投資。隨着時間的推移,你可能會意識到你並不比只投資指數基金賺得更多。正如我的另一位同事最近發現的那樣,如果不用這種方法來跟蹤記錄,你註定會犯下代價極其高昂的錯誤。這位同事過去一直把錢投在指數基金上,直到他被一個朋友說服去選投了個股——當整個股市上漲時,他的個股卻接連損失了 40% 的價值!

經濟預測的準確性到底如何

有些人花錢聘請占星師來預測未來,有些人付費聘用股票分析師來提供選股建議,而我們作爲一個社會整體也在經濟預測上耗資高達數十億美元。許多政府機構和數百傢俬人組織都在出售經濟預測信息。

這些預測的準確性到底如何呢?一篇對 1970—1995 年 12 項關於預測 準確性的研究綜述得出結論,經濟學家甚至都無法預測經濟的重大轉折點。一項研究針對 6 家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包括聯儲局、經濟顧問委員會(CEA)、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通用電氣公司、經濟分析局和國家經濟研究局,分析了他們預測未來 8 個季度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錯誤率。他們做出的 48 次預測中有 46次沒有預測到經濟轉折點。

另一項研究顯示,聯儲局以往的預測情況比概率預測的情況還糟糕。1980—1995 年,聯儲局的 6 次預測中只有 3 次(與概率預測相同)預測對了實際 GNP 增長的重大拐點,並且未能成功預測 2 次通貨膨脹的拐點。因此,聯儲局的預測準確率只有約 38%。經濟顧問委員會和國會預算辦公室對 1976—1995 年經濟拐點的預測表現也不佳,總體準確率分別只有 36% 和 50%。

這些數據表明,主要的經濟預測機構無法預測我們的經濟是否會出現重大的轉折點。正如威廉·謝爾登所說:「經濟預測者無法預測經濟轉折點(如嚴重經濟衰退的到來、經濟復甦的開始,以及通貨膨脹快速上升期或快速下降期的出現等)已經成爲常態。事實上,他們沒能預測到過去 4 次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非但如此,其中大多數人預測在這些時期經濟會增長。」

1987 年 10 月股市崩盤後,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會出現嚴重的經濟下滑,但 1987 年的最後一個季度,美國經濟出現了強勁的增長。究其根本,大多數經濟預測就相當於說明年和今年的經濟形勢大致相同。事實上,他們一旦預測到變化,情況可能會更糟,因爲他們預測的變化方向很可能是錯的。

此外,無論是經濟學家的專業性還是經濟模型的複雜性都不能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基於超過 1000 個公式的大型模型的預測並不比只基於幾個公式的簡單模型的預測來得更準確,無論這些模型多麼複雜,仍然無法準確地預測未來。1995 年,隨着《經濟學人》公佈了在 1985 年舉行的一場比賽的結果,一項特別有說服力的測試也公之於世。測試讓不同背景的人預測未來 10 年英國的經濟情況,最後是誰贏了呢?一群環衛工人和一個由 4 名跨國公司董事長組成的小組並列第一。

我們需要的不是沒有意義的重申,如果事件本身不可預測,那麼我們在專業領域所擁有的知識量對預測本身是沒有意義的。蔡斯經濟(Chase Economics)的創始人邁克爾·埃文斯(Michael Evans)指出:「宏觀(經濟)預測的問題就在於沒人能夠做到。」

何況,在預測經濟形勢的問題上,沒有一種特定的經濟理念比其他經濟理念更優。預測通常會受到經濟學家所持假設的影響,而這些假設可能導致經濟學家對未來經濟做出截然不同的預測。

事實上,兩個人說法完全對立但都能獲得諾貝爾獎,這樣的稀罕事恐怕只發生在經濟學界,這讓人們不得不相信所謂的「經濟學家第一定律」——每一位經濟學家都有一位與之意見相反的同行。當不同的經濟學家做出非常不同的預測時,人們很難相信這些預測。

爲什麼經濟學家的觀點如此不同?原因之一可能是經濟學通常不使用科學方法,即通過觀察經濟的發展走勢來檢驗假設。相反,經濟學家們經常會發展出複雜的理論,這些理論在邏輯上可能是合理的,但往往建立在不切實際的概念之上。

例如,經濟學的一個基本假設是,人們的行爲始終是理性的。然而,我們是心理和社會意義上的人類,我們的決策經常會出現矛盾和錯誤。金錢並不是我們唯一的驅動力——我們還會受到從衆心理、權力、愛情、報復心理、仁慈、懶惰等因素的影響。你聽過下面這個關於經濟學家的笑話嗎?兩位經濟學家走在街上,其中一位說:「嘿,人行道上有一美元。」另一位說:「那不可能——如果有,早就有人撿起來了。」

鑑於預測家們糟糕的表現,有些人說他們的預測非但無用,而且會有反作用,因爲他們會對經濟造成長期的損害。人們會依據錯誤的預測而做出不利的財務決策。有意思的是,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些預測的價值。

事實上,一些公司已經解散了他們的經濟部門。然而,許多經濟學家仍然試圖預測未來,而製造這些對社會毫無用處的信息的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那麼我們爲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爲人們預測未來的慾望無比強烈,無論是預測個人生活,還是整個社會的經濟形勢。

編輯/ric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