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今天,她出任星巴克中国CEO

今天,她出任星巴克中國CEO

投資界 ·  09/30 10:35

投資界獲悉,自今日(9月30日)起,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劉文娟(Molly Liu)改任星巴克中國首席執行官,王靜瑛(Belinda Wong)將繼續擔任星巴克中國董事長。

在爲數不多的公開場合裏,劉文娟總是一身西裝,一頭幹練的短髮,卻不時能看到黑髮中一縷挑染的一縷紫色,與她的外企高管形象形成一絲反差。

(劉文娟,星巴克官網)

和星巴克耳熟能詳的幾位CEO相比,劉文娟相當低調,卻又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存在。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曾在一次公開場合求助於劉文娟,調侃說,「每當我遇到難回答的問題,我就會喊Molly(劉文娟)。」

如今,隨着劉文娟正式走到臺前,星巴克中國迎來兩位女性聯手的時代。

她改任CEO

兩位女性掌舵星巴克中國

CEO任命計劃比想象中要早。

2023年9月,星巴克開始嘗試一個全新的CEO接班人計劃:劉文娟被任命爲星巴克執行副總裁兼星巴克中國聯席首席執行官,與時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的王靜瑛一起共同領導中國業務。

這是星巴克中國首次提出「聯席首席執行官」這個概念,在當時被解讀爲公司培育本土化管理團隊的最新動作,此時的劉文娟就已經被看作一把手王靜瑛的繼任人選。這一年,是她來到星巴克的11個年頭。

作爲中國餐飲界少有的年輕女CEO,劉文娟的經歷不算複雜。1998年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畢業,她繼續攻讀碩士生,拿下國際金融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畢業後就加入麥肯錫,期間負責領域均集中在消費和零售行業。2012年,劉文娟加入星巴克中國擔任企業項目總監,一步步走到公司的核心位置。

期間,劉文娟從零開始,一手打造出星巴克中國的整套數字化體系,包括「專星送」 、「啡快」等業務都出自她手,而這也成爲日後公司增長的關鍵引擎。此前有行業分析,劉文娟之所以被提拔爲聯席CEO,就是源於她在數字業務的卓越表現。

「這一深思熟慮的規劃,展現了公司致力於逐步、平穩地將中國區領導權移交給新一代接班人的承諾。」星巴克中國在公告中表示。

公告總結劉文娟就任聯席CEO一年的貢獻:帶領公司延續了可盈利、高質量和可持續的增長勢頭,進一步鞏固了公司在中國高端精品咖啡市場的領導地位;在此期間,公司創新不斷,進一步豐富了咖啡飲品和食品的產品線,也提升了星巴克體驗,推動星享俱樂部的活躍會員人數達到創紀錄的2200萬。

董事長王靜瑛也不吝對劉文娟的讚賞:「Molly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領導者,擁有在中國這一快速發展市場中持續推動創新、實現卓越運營的出色履歷。我期待與Molly合作,共同提升中國市場的星巴克體驗,打造我們面向未來的業務。」

兩位女將已經共事10多年。作爲星巴克老將,王靜瑛2000年加入星巴克,花了11年時間成爲星巴克中國區總裁,就在王靜瑛就任第二年,劉文娟來到星巴克。

星巴克進入中國後,王靜瑛主導「社區理念」轉變爲更適合中國市場的「第三空間」概念;在這位鐵娘子的帶領下,中國從不足 500 家門店拓展至6000多家,短短10年成爲星巴克兩大主要市場之一。

(王靜瑛,星巴克官網)

如今,兩位女性聯手,在未來規劃上分工逐漸明確CEO劉文娟將負責領導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經營,專注推動中國業務的持續增長;而作爲星巴克中國董事長,王靜瑛則將專注於把控公司未來的中國發展戰略和創新,提升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我很榮幸能夠帶領星巴克中國進入一個充滿巨大機遇的新階段。」劉文娟在公告中說。

咖啡之王的焦慮

今年是星巴克動盪的一年。

8月13日晚間,星巴克突然宣佈一項重大人事調整布萊恩·尼科爾(Brian Niccol)被任命爲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而前任CEO納思瀚 (Laxman Narasimhan) 辭職且立即生效。

在星巴克53年的歷史中,尼科爾已經是這家公司第六位CEO,這也是星巴克不到兩年半第三次換帥。被換走的納思瀚去年3月上任,隨着他的離開,其增設的北美CEO停職,加上中國區CEO變更,星巴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就調整了大半個管理層。

如此密集人事更替背後,是星巴克顯而易見的焦慮感。

事實上,自從2022年3月CEO凱文·約翰遜宣佈退休以來,星巴克領導層就開始頻繁更換。彼時,年近70的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趕來救場,一邊出任臨時CEO一邊尋找繼承者,終於在一年後交棒納思瀚。舒爾茨曾經極其看好這位繼承人,交接期間還透露,這會是自己最後一次執掌星巴克。

沒想到,舒爾茨還是無法徹底放手。繼任CEO的500多天裏,納思瀚雄心勃勃地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調整部門、優化顧客體驗、加速門店擴張……但業績仍然沒有好轉。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披露,星巴克同店銷售額下降2%,訂單數減少6%,利潤下挫逾7%,董事會終於坐不住了。

如今,壓力給到新的繼任者。布萊恩·尼科爾在餐飲界的名氣不小,兩次擔任CEO期間,他都曾力挽狂瀾,救回了困於價格戰和轉型期的塔可鍾(Taco Bell),以及深陷食品安全危機的奇波雷墨西哥燒烤(Chipotle),被業界稱爲「救火隊長」。

上任後次日,尼科爾發佈一篇長長的內部信。信中制定「首個100天計劃」,接着,提出四個首要關注的關鍵方向「賦能咖啡師夥伴照顧好顧客;把握每一個早晨;重新明確星巴克作爲社區咖啡館的定位;講述我們的故事。」簡單總結就是職工環境、產品品質、門店體驗,以及品牌定位。

尼科爾在信上承諾,「將重回星巴克的初心,重新關注星巴克一直以來的與衆不同之處一個人們聚集的溫馨咖啡館。」

時間回到1971年,三個熱愛咖啡的年輕人在西雅圖開了一家小店,星巴克就此誕生。起初,三個創始人並沒有稱霸全球的野心,直到靈魂人物舒爾茨出現,人魚標識開始走出西雅圖,而星巴克的故事也最終走向全球。

現在,星巴克期待着下一個舒爾茨。

中國咖啡生死戰

打到了一杯6.6元

在星巴克的版圖中,中國市場始終舉足輕重。

兩年前,星巴克中國就曾發佈「2025願景」:計劃到2025年在300個城市經營9000家門店,即平均每9小時開出一家新門店,同時每年創造超過10000個工作崗位。但現實卻並沒有按預期增長,如今距離2025年僅剩兩月,星巴克中國的門店數量還在7000家左右。

對於星巴克來說,中國可能是目前最難打的市場。

在星巴克正式進入中國的1999年,大多數中國人對咖啡的認知還處於空白階段,率先進入市場的品牌牢牢搶佔消費者心智。也正是如此,很長一段時間裏,星巴克在中國幾乎找不到與之匹敵的對手。

要說10年前的上海CBD,精英上班族們穿着商業裝,買一杯星巴克,再不慌不忙踩着高跟鞋回工位的場景,一度成爲不少實習生夢寐以求的職場生活。如今,這一幕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切始於2017年,瑞幸咖啡橫空出世,憑藉低價、數字化運營策略迅速搶佔市場。短短兩年間,瑞幸開出超4500家門店,一舉超越星巴克。

此後幾年裏新消費火爆,藉着瑞幸的東風,Seesaw、Manner Coffee、M Stand等一批精品咖啡出現並迅速擴張,蜜雪冰城等新茶飲巨頭也紛紛開始下場做咖啡。VC們帶着自己的投資邏輯趕來,彼時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不論從消費頻次、毛利、還是市場飽和程度,咖啡都是一條不能錯過的賽道。

2020年瑞幸事件後,創始人陸正耀離開公司,嘗試多個創業項目後再幹回老本行,兩年後,庫迪咖啡在福州開業。帶着與瑞幸極爲相似的供應鏈和運營模式而來,庫迪面世不久就打出9.9元低價,隨後再降至8.8元,並在短時間內迅速蠶食瑞幸還未觸及的市場,開店數量直逼兩大咖啡巨頭。

瑞幸與星巴克僵持不下的格局被打破,咖啡賽道的價格戰就此打響。看着庫迪一路逼近,2023年夏天,瑞幸決定跟進9塊9價格戰;星巴克雖然直言不打價格戰,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優惠券和補貼力度。

最新一幕,則是蜜雪冰城旗下的幸運咖殺了出來。今年6月,幸運咖推出咖啡全場6塊6封頂活動,除了定價僅5.9元的經典美式、濃縮美式不變外,茉莉拿鐵、功夫龍井拿鐵等一系列品類全部打到6.6元一杯。這徹底將中國咖啡拖到最低價。

至此,咖啡賽道早已不是海外品牌與本土品牌的競爭,而是國內多個玩家混戰。一邊是加速開店搶佔制高點,一邊是已經漸趨飽和的消費市場,當一二線城市的白領青年不夠用時,戰火開始蔓延到小縣城。

於是,常常有這樣一幕出現:如果一個縣城的商業街上出現第一家瑞幸咖啡,不出幾個月,庫迪、幸運咖就會在兩條街開外落地,甚至雙方還會不時派人到對手店內蹲守,以便「查探敵情」。而在一個人口僅二三十萬的小縣城,兩家門店相距路程可能還不到1000米。

來自《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國內連鎖咖啡門店已經超50000家,其中全國77%的門店被排名前十的連鎖咖啡品牌所佔據。

更殘酷的廝殺還在繼續,直至最終剩者爲王。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