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波音的陨落:从工程奇迹到信任危机

波音的隕落:從工程奇蹟到信任危機

巴倫中文 ·  09:39

來源:巴倫中文

作者:肯尼斯G普林格爾

今天的波音既不是一家偉大的工程公司,也不是好的投資對象,新任CEO奧特伯格需要修復諸多問題。

$波音 (BA.US)$ 公司創始人威廉·E·波音(William E. Boeing)在看到一架波音飛機上磨損的電纜時曾生氣地說,他寧可「停業也不會把這種質量的飛機交付出去」。

今年8月8日剛上任的波音現任首席執行官凱利·奧特伯格(Kelly Ortberg)接手的是一家存在諸多可以用「電纜磨損」來形容的問題的公司,目前關於波音公司未來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多。

今年,波音公司先後經歷了737 MAX 9型客機起飛後封閉艙門脫落和「星際客機」飛船出現故障導致兩名宇航員被困在太空的事件。麻煩還沒有結束,近日,波音公司未能與其最大的工會達成勞資協議,分析人士說,波音公司因工人罷工停產每週虧損數億美元。

2024年目前爲止,波音公司的股價下跌了40%,在負債450億美元和安全隱憂揮之不去的情況下,關閉工廠無疑是雪上加霜。

1916年,西雅圖木材商人威廉·E·波音憑藉一架手工製造的水上飛機創立了波音公司,波音B-17轟炸機成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經典武器,波音747則是美國式奢侈享受的縮影,注重飛行安全的旅客經常說:「如果不是波音飛機,我就不飛。」

而如今,波音公司陷入了困境。

人類飛行的夢想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1903年,當萊特飛行器(Wright Flyer)飛越北卡羅來納州基蒂霍克附近的沙丘時,人類飛行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在隨之而來的飛機熱潮中,威廉·E·波音於1910年參加了第一屆美國航空展,這些在天空中上演的奇蹟吸引了大量人群。

一名飛行員對威廉·E·波音說:「他們多半是來看墜機的。」

威廉·E·波音拿到飛行執照、買了一架飛機後有了一個想法,他對一位同事說:「我們可以自己造一架更好的飛機,而且造得更快。」

1916年6月15日,威廉·E·波音乘坐一架名爲Bluebill的木製水上飛機從西雅圖的聯合湖起飛,一家新公司就此誕生。

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後,波音公司獲得了第一份政府合同,美國政府購買了50架波音飛機。這是一段漫長且富有成果的關係的開始,安全是雙方合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21年,美國陸軍在波音公司建立了第一個廠內檢查辦公室。

歷史學家珍妮特·A·麥克唐奈(Janet A. McDonnell)寫道:「從設計到最終驗收整個流程,材料和工藝都經過了質量檢查。」

1927年,波音公司拿下了利潤豐厚的芝加哥-舊金山航空郵件航線,承運了美國36%的郵件。《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在五個月的時間裏,波音飛機「飛行了72000英里,沒有發生一起事故」。「安全」成爲了波音公司的代名詞,也成爲了一種營銷工具。

1928年6月19日,波音公司在《西雅圖星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與郵件一起飛行。波音飛機和軍用飛機一樣安全可靠。」

與此同時,威廉·E·波音開始尋找收購對象,他收購了普惠(Pratt & Whitney)、諾斯羅普(Northrop)、西科斯基(Sikorsky)等公司,將它們整合成爲一個涉足飛行方方面面的龐然大物。

1928年12月16日《紐約時報》寫道:「波音先生說,整合將推動航空客運業務的擴大,實現集中控制下的航空活動的全面統一。」

威廉·E·波音看到的是集中控制,其他人看到則的是壟斷和價格欺詐。和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的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一樣,波音公司也因反壟斷被分拆了。威廉·E·波音大失所望,他賣掉了自己的股份,退出了公司。分拆後,以威廉·E·波音的姓氏命名的波音公司雖然只能涉足製造業,但戰爭再次爲該公司帶來了大量財富,波音公司也達到了新的高度。

1942年4月13日《巴倫週刊》寫道:「波音公司稱,自珍珠港事件以來,遠程重型轟炸機的產量翻了一番,被認爲是摧毀日本大部分船隻和戰鬥機的原因。」

波音公司加入了其他美國飛機制造商的行列——包括麥克唐納飛行器公司(McDonnel)和道格拉斯公司(Douglas),當時這兩家公司還沒有合併——在二戰期間生產了30萬架軍用飛機,相比之下,德國生產了10萬架。戰後的空域由道格拉斯公司主導,直到1954年波音707開啓了噴氣式客機的新時代。

但西雅圖飛行博物館(Museum of Flight)的信息顯示,掀起航空旅行革命的是1970年推出的標誌性747大型噴氣式客機,該機型改變了人們對航空旅行的認知。

和美國政府合作的Space Shuttle和B-2隱形轟炸機等備受矚目的項目仍在繼續,但到了20世紀末,波音公司感受到了來自新成立的洛克希德-馬丁($洛克希德馬丁 (LMT.US)$)和歐洲空中客車( $空中客車集團(ADR) (EADSY.US)$ )的壓力。

1996年12月16日,《華爾街日報》報道稱,波音公司以13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 Douglas),締造了「一個將世界上最大的商用飛機制造商與軍用飛機巨頭聯合起來的全球巨頭」。

《華爾街日報》在第二天報道了波音公司在吸納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文化和首席執行官哈里·斯通西弗(Harry Stonecipher)時面臨的挑戰,波音公司高管稱斯通西弗是「一個善於推銷自己的人」。

如今,那次合併被很多人認爲是波音公司當前問題的根源,不管是不斷膨脹的債務,還是737 Max墜機事件。批評人士說,波音公司把安全當成了利潤的犧牲品。

曾擔任波音首席運營官和首席執行官的斯通西弗的說法則不一樣,2004年2月29日他在接受《芝加哥論壇報》採訪時說:「有人說我改變了波音的文化,這就是我的意圖所在,我這樣做是爲了讓波音的運營更像一家企業,而不是一家偉大的工程公司。波音的確是一家偉大的工程公司,但人們投資一家公司是因爲他們想賺錢。」

今天的波音既不是一家偉大的工程公司,也不是一個好的投資對象。作爲威廉·E·波音和斯通菲爾的最新接班人,奧特伯格需要修復很多「電纜磨損」問題。

編輯/Rock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