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隆基绿能豪赌BC这一年:伪命题的技术之争与不再遮掩的营销战 | 钛媒体深度

隆基綠能豪賭BC這一年:僞命題的技術之爭與不再遮掩的營銷戰 | 鈦媒體深度

鈦媒體 ·  09/23 09:37

隆基綠能(601012.SH)在BC電池上的「全部身家」式押注,正顯露出無可置疑的背水一戰與不成功便成仁色彩。

自去年9月突然且高調選擇全面轉向BC電池技術路線之後,一年時間裏加碼動作步履不停:陝西省內環繞西安的多個新建項目,電池產能合計超100GW,總投資千億級;最新96億公司債加速推進;同時宣佈2026年底前國內電池產能計劃全部切換至BC電池....一系列動作背後是一旦押注不成,巨頭也可能遭遇徹底淘汰的風險。

big

鈦媒體APP多方調研發現,隆基這種「自斷後路」的決絕不僅在逼自己,也在攪動整個行業,加速市場出清。

此種壓力讓原本正埋頭大吃TOPCon技術紅利的光伏廠商們不得不提早行動,在現有各路技術最終殊途同歸的趨同背景下,所謂技術之爭不過一席外衣,下面更多是一場殘酷的「洗腦+營銷」之戰。

技術演變與誤讀

晶硅電池(通俗也稱太陽能電池),根據硅片種類不同分爲P型與N型。兩種電池發電原理無本質差異,在P型半導體材料上擴散磷元素即爲P型電池片;在N型半導體材料上注入硼元素即爲N型電池片。

P型有BSF和PERC兩種電池技術,2015年之前,BSF電池佔據90%市場;2016年之後,PERC電池接棒起跑,到2020年,PERC電池在全球市場中的佔比已經超過85%。總體而言,P型電池製作工藝相對簡單,成本較低,P型單晶電池均已採用PERC技術。

由於P型單晶硅PERC電池理論轉換效率極限爲24.5%,電池效率很難再有大幅度的提升加上未能徹底解決以P型硅片爲基底的電池所產生的光衰現象,PERC電池被N型電池全面替代只是時間問題。

相比而言,N型電池具有轉換效率高、雙面率高、溫度係數低、無光衰、弱光效應好、載流子壽命更長等優點。

big

N型電池技術嚴格來說主要是兩種: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HJT(具有本徵非晶層的異質結電池)。N型TOPCon技術具有高達28.7%的轉化效率天花板,遠超P型PERC電池理論極限效率24.5%,HJT電池則更爲高效、環保,但技術難度、成本也更高。

從電池增效角度,BC技術也被歸爲太陽能電池步入N型時代的一種路線選擇。BC電池全稱爲背接觸電池,其基型是IBC電池(交叉指式背接觸電池),它與其他太陽能電池路線最大的區別,通俗講就是把電池正面柵線和其他導電裝置移到背面,減少遮擋增加光吸收,改進電流提升效率,外觀也更加美觀。

「一般而言,N型效率會比P型PERC效率高,N型中HJT比TOPCon效率高,分別疊加BC後效率提升。不過,光伏發電最終比拼度電成本,我們看效率高低,也要看獲得高效率的成本高低,也就是看性價比。」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中國光伏標委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表示。

對「度電成本」的追逐之下,隨着PERC時代落幕,步入N型的光伏行業出現TOPCon、HJT、BC等多技術路線並存的格局。

其中,大舉擁抱TOPCon者陣容豪華,包括:晶科能源(688223.SH)、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通威股份(600438.SH)、鈞達股份(002865.SZ)、一道新能、正泰新能等;

堅定選擇BC路線者堪稱「雙雄」,即:愛旭股份與隆基綠能;HJT方面相對單薄,目前僅東方日升、華晟新能源、愛康科技、金剛光伏、國家電投、泉爲科技等企業有實際產能落地且遠遠落後前兩大陣營。

於是,光伏未來走向將視「BC與TOPCon技術之爭」結果而定的說法不脛而走,但業內更多則認爲此種說法是一種誤讀。

「嚴格意義上講,BC電池是在結構上做優化的電池製作技術,不是一種單獨的電池片種類,而是一種技術平台。無論是P型還是N型電池都可以疊加BC電池技術,做出新型電池片。比如,P型電池疊加BC技術的是PBC,N型的TOPCon疊加BC技術的就是TBC,HJT疊加BC技術的則是HBC,都會分別在原有工藝基礎上提升效率。」有業內人士稱。

big

頗爲複雜的是,隆基綠能與愛旭股份這「BC雙雄」還在通行命名(IBC、PBC、TBC、HBC)之外拋出自行定義並命名的HPBC與ABC,同時堅稱「TOPCon只是過渡型技術」,這也讓行業內的技術競爭走向多少蒙上些撲朔迷離。

「一盤大棋」還是坐失良機?

追根溯源,最早通過公開高調「放話」,而令外界將BC與TOPCon「對立」起來理解的是隆基綠能。

2023年半年度業績電話會上,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突然拋出若干令行業倍感震驚的觀點與決定,主要包括:1、擴產TOPCon的生命週期可能會顯著的短於PERC且還會變得高度同質化,導致投資收益風險很大;

2、基於此種判斷,公司選擇在技術上面尋找一個能夠有更長生命週期、更加領先的差異化產品——BC電池;

3、接下來的5至6年,BC類電池將會是晶硅電池的絕對主流,更多的頭部企業將快速過渡到此,因此隆基產品都會走向BC技術路線。

在外界眼裏,隆基屬於一直是TOPCon、HJT、BC三條技術線同時跑,突然全面轉向、全力加碼BC,自然瞬間超出市場預期。

此舉產生的相關效應是:首先,在資本市場誕生了「BC電池」概念板塊,相關概念股也一度表現活躍;

其次,市場一度也將行業觀察重心歸爲BC與TOPCon的「技術之爭」,如果隆基BC產品獲得如其所言的成功,那全行業很可能也會陸續轉到BC這條技術路線上來,屆時不僅二三線企業甚至龍頭級玩家都會很慘出局。

然而,事實證明,隆基的這些論調既有一定程度「失準」,還多少存在些許「誤導」。

big

比如,隆基所稱「TOPCon電池技術非常容易出現投資收益達不到預期的狀態,或者說出現未賺錢就過剩的現象。」最多僅對一半。

過去一年多期間,TOPCon陣營主要頭部企業在行業冰點背景下依然賺得相當可觀。

以晶科能源爲例,其在行業對三種技術路線觀望時就大步入場,在2022年大規模上產線從PERC果斷轉型TOPCon。當年PERC電池片市場雖有下降但仍佔比88%,N型電池片佔比合計約9.1%(其中TOPCon約5%);到2023年,PERC電池片市場佔比被壓縮至73.0%,N型佔比合計達到約26.5%(其中TOPCon約23.0%),2024年繼續延續此種趨勢。

晶科能源憑藉TOPCon一躍而起,不僅問鼎全球光伏組件出貨量冠軍,其扣非淨利潤2022、2023兩年合計超過96億。

當然,隆基也說對了另一半:N型TOPCon很快也露出過剩苗頭。折射在晶科能源身上的顯著跡象是:2024年上半年,其歸母淨利潤雖有12億,但其中超過11億來自補貼,意味實際經營利潤已現枯竭。

即便如此,這般「階段性勝利」情形也遠遠好於隆基綠能的境遇。後者自2023年9月宣佈全力轉向BC電池之後,三季度起就開始盈利驟降:當年上半年淨利潤合計超90億,下半年僅有約35億淨利潤(三季度約25億、四季度10億出頭);

至2024年上半年,徑直產生了52億元的巨額虧損,不僅名列新能源行業第一虧損大戶,而且也是A股第二虧損大戶,令其股價跌回5年前,市值跌破千億。

隆基股份將「滑鐵盧」原因歸爲:「受產業鏈價格持續大幅下降和存貨減值計提影響。」

這種說辭當中,「產業鏈價格持續大幅下降」屬於「無差別行業現狀」,真正的個體原因應在於「存貨減值計提影響」。

而隆基綠能上半年高達48億的存貨減值計提,則很難不讓外界憂慮其「全身心」押寶BC路線的戰略選擇到底真是「一盤大棋」,還是錯失了TOPCon技術紅利期的良機?

立人設背後,技術亦或話術?

雖然遭遇罕見經營失利,隆基在2024半年報中首要強調的仍是:「BC全場景產品價值凸顯,以及在HPBC2.0卓越性能領跑高效技術下的全方位築牢技術護城河。」

不過,若梳理完其「HPBC2.0電池技術」如何演變而來,其技術護城河的牢固程度就很值得思量一番。

對於光伏一體化企業,核心產品仍難脫離太陽能電池,具體到隆基綠能其核心產品被稱爲「Hi-MO系列」。從Hi-MO1到Hi-MO5,隆基均明確稱之爲「P型PERC電池」,至Hi-MO第五代,隆基研製出「高效雙面」電池的大規模量產效率首次突破23%。

P型PERC時代的這種技術領先給隆基帶來無限榮光:其股價自2020年6月正式發佈Hi-MO5組件起到2021年末,一年半時間上漲近六倍,市值高峰約5500億人民幣。

2021年7月,隆基面向大型地面電站推出「Hi-MO N」,據當時對該產品的技術講解,這款「高效雙面組件」採用的叫做「HPC電池技術」,2017年起開始研發。彼時,對HPC技術的解釋爲:這是隆基N-TOPCon電池技術統稱,主要表現在對電池工藝細節的優化。

然而,在N型TOPCon上「起了個大早」的隆基卻並未「一條道走到黑」,其在2022年半年報中「預報」了一種被稱爲HPBC的技術:「電池組件方面,公司已研發和儲備多種新型電池組件技術,在N型TOPCon、P型TOPCon、N型HJT和P型HJT等多種新型高效電池技術方向尋求突破,創造性地開發了HPBC結構電池(Hybrid Passivated Back Contact)。」

HPBC電池的全稱爲複合鈍化背接觸電池,據中信建投研報對HPBC技術進行的系統分析,這實際上是一種基於P型硅片的IBC電池技術。

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則專門澄清稱:「市場傳言HPBC就是P型IBC電池技術的情況是一種曲解。」最終,HPBC被歸爲一種「由隆基自行定義的新型電池技術。」在此基礎上,隆基後續又推出了「第二代HPBC技術」。

對此,鈦媒體APP以投資者身份從隆基方面得到的回覆是:「HPBC一代以P型的襯底,但在工藝上都有許多改良;HPBC二代則是N型基底,雖然的確融合了TOPCON工藝,卻是以創新的技改作爲支撐的。」

更早就選擇BC路線的愛旭股份給自己的產品命名爲「ABC」,其解釋稱:「這主要是根據自己產品特點定的,ABC意思是希望以BC結構來融合所有優點,A意指「all」,即把所有的技術優點都融合在BC結構裏邊。具體來說,最新的ABC產品是以N型的硅片襯底,加上BC的結構,然後吸收一些與TOPCon類似的氧化層工藝在裏邊,核心目標是奔着轉化效率最高去的。」

在愛旭股份2022年申請取得的專利中,也明確可以看到名稱包括「P型IBC太陽能電池片」。

big

「BC只是結構上的一個改變,N型時代下自然會用到TOPCon的技術;反之,採用TOPCon技術的廠商未來也可能使用一些BC結構。它們之間的關係不像P型與N型,N型肯定會把P型淘汰掉,而是做疊加。這也意味着,無論選擇BC路線還是TOPCon,其實到最後發展的結果都趨同或者類似,相似度只能是越來越高。」一位光伏業內人士分析稱。

「TOPCon的技術進化可能更清楚:它先上來,良率也很高,設備投資也最經濟,接着大批量生產,規模上來之後就有能力去優化提升,電池有十幾道工序每一道都有提升空間,提升到瓶頸確定已經無法再提升了,那就給它開始疊加上BC技術。」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中國光伏標委會聯合秘書長呂錦標表示,「也就是說,加BC之前首先需要產品很穩定、有性價比,都不加BC情況下最有性價比的只有TOPCon」。

既然如此,早在2021年推出「Hi-MO N」時就已介入N型TOPCon的隆基爲何要超前實現「加BC?」

一位光伏業內資深人士分析認爲:「從市場競爭的角度講,有志要當行業龍頭的企業總需要在可能某一個技術路線上要突出一個領軍者的角色設定。隆基之前一直是單晶、P型上處於龍頭,現在在P型向N型變化過程中,相對步伐慢了一些,所以它就需要在另外一些相對小衆的技術路線上,塑造一種領先者的人設,再通過產能結構上的大規模佈局來向市場和資金都傳遞一個信心。」

若從「立人設」角度,技術路線之爭的外衣下,更爲可能的是出於營銷考慮的話術。

營銷戰狂瀾顯露

光伏產業一直就是技術戰與營銷戰並存,但在各種現實技術選擇未來發展趨同情況下,產業的競爭本質上更傾向於營銷戰。鈦媒體APP調研發現,隨着TOPCon技術紅利的銳減,此前只顧「悶聲發大財」的TOPCon陣營廠商們,面對「BC雙雄」的頻頻「立人設」也拋下姿態、不再沉默。

今年夏季,兩方陣營的「實證數據戰」明顯升溫,6、7、8三個月裏各方你來我往發佈了多項「針尖對麥芒」的實證數據,晶科能源的數據表明TOPCon組件在增面發電量等方面比BC組件更具優勢,愛旭與隆基則拋出數據欲證明BC組件的功率領先TOPCon組件。

big

光伏電池兩大陣營代表廠商各自發布數據對比

8月30日集中發佈中報之後,立刻步入業績說明會的宣講之戰,雙方陣營大佬表態均不留餘地。比如天合光能董事長、總經理高紀凡稱,「未來5年,TOPCon會保持主流技術的地位,其技術最領先、產業化成熟度最高、設備單吉瓦投資最低,更具性價比;並且TOPCon電池效率每年還能有0.5%的提升。」

隆基董事長鍾寶申則表示:「同等面積下,和TOPCon相比,隆基BC二代產品的發電量高6%。這些增加的發電量可以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價值。」

在與投資者日常交流中,雙方也不再溫情。晶科、通威都表示,對於BC技術,自己「非不能,只是不爲也。」

「事實上,BC大家都在研發、佈局,比如像我們其實很早就已經開始學習、儲備基於N型TOPCon的BC電池技術,雖然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產能佈局,在研發端我們每年都有相當規模的資金投入,也都取得不錯效果。但最終還是要等到成本進一步收窄,設備和生產的工藝以及客戶需求等更加成熟,才會投向市場,適時推進量產。」晶科能源方面人士稱。

通威股份也坦言:「我們是最早的幾個做BC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已經很多年了。但截至現在還沒有覺得這個有很大成熟度與性價比,有很多問題還是沒有解決。」

「我們不輕易評價友商的行爲,但是對於他們說的(BC技術)不成熟,只能說明他們還沒有做出來,而我們與隆基都是已經量產並且有了相當交付能力了,所以根本不存在成熟不成熟的問題。」愛旭股份直言不諱否定了這些認爲BC技術還「不成熟」的判斷,「而且對於中小分佈式電站和工商業戶用光伏發電群體來說,大家更看重回報時間,而效率提升可以加快其投資回報,時間就是金錢。」

「口水戰」的另一面,是BC產品落地仍有待觀察的現實。雖然隆基董事長鍾寶申在業績會上幾乎斷言:「BC產品的推廣不會面臨太大的壓力。」最新數據仍未看到明確支撐。

據22家央企與59家地方企業光伏組件定標項目公示中標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今年1-8月合計208個光伏組件招標項目合計容量157GW。其中,N型TOPCon組件市佔率高達78%;P型組件27GW,佔比17%;HJT組件4GW,佔比2%。這也意味着,至少在大型集中式市場中,目前還很難見到「BC雙雄」的身影。

big
55y4jthngbg3.png

「目前的BC組件出貨的確是佔比較大。」隆基綠能方面坦言,「不過我們的二代BC電池是針對集中式市場。從發電量提升角度,在同樣條件下,二代BC實際上就比其他會更有優勢,所以我們現在一個工作就是去和客戶溝通,做宣導。」

卷出天際的光伏行業,又一場營銷大戰已然拉開帷幕。(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劉敏)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