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75后CEO辞职,以“神操作”退市的欧舒丹正在酝酿一场大变革

75後CEO辭職,以「神操作」退市的歐舒丹正在醞釀一場大變革

藍鯨財經 ·  09/20 11:27

作者/未來跡FBeauty 巫婉卿、吳思馨

繼確定從港股退市後,歐舒丹集團在9月17日又發佈一項重大領導層人事調整信息:集團現任CEO Laurent Marteau決定辭去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成員職務,同時集團已設立首席執行官辦公室,辦公室將在過渡期間管理集團的日常運營。

退市、CEO離職、市場策略變化及重心調整……這半年以來,這家以護手霜及高端個護產品聞名世界的法國美妝集團動盪不斷,而截至目前,歐舒丹集團的實際控制人和掌權者 Reinold Geiger已年入耄耋,從種種動作也可看出,他正試圖爲集團探索出一條新競爭階段中具備確定性的發展路徑。

那麼歐舒丹集團退市後究竟會走向何方?在全球第二大化妝品市場中國,集團又面臨怎樣的挑戰與機會點?

退市同時CEO辭任,新任CEO或在Geiger家族中誕生

在集團的最新聲明中,歐舒丹表示:「Marteau先生的辭職反映了他希望更多地關注個人追求以及其他商業利益。董事會真誠地感謝 Marteau先生爲公司提供的服務和貢獻,並祝願他未來一切順利。」

如今,歐舒丹集團目前正致力於過渡到新的管理和公司治理結構——在集團CEO暫時空缺的情況下,由歐舒丹集團董事長兼控股股東 Reinold Geiger、集團首席財務官Samuel Antunes和集團總法律顧問Ingo Dauer三人組成的首席執行官辦公室來負責日常運營。

同時,集團也公佈了最新董事會結構: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Reinold Geiger,三位執行董事André Joseph Hoffmann、Karl Guénard和Séan Harrington,一位非執行董事Thomas Levilion以及4位獨立董事Christèle Hiss Holliger、Charles Mark Broadle、劉文思和吳植森。

顯然,找到合適的新任CEO是歐舒丹集團開啓新階段的當務之急。

有業內人士評價並猜測到:歐舒丹集團如今的董事會組織已經稍顯「老化」,但考慮到歐舒丹一直以來中意內培高管的慣性,且董事會主席Reinold Geiger三個兒子中有兩個都在集團擔任高管職位——38歲的Adrien Geiger是普羅旺斯歐舒丹品牌CEO,42歲的Nicolas Geiger則是美洲區域總經理,新的候選人或將在他們中誕生。

據了解,剛剛離職的Laurent Marteau於2024年1月1日正式上任,至9月16日任期僅259天,還未度過一個完整財年,成爲歐舒丹集團自成立以來任期最短的一屆CEO。

在Laurent Marteau掌管期間,除了推進私有化計劃之外,歐舒丹集團繼續按照2023年既定的「地域平衡、多品牌」方向轉型,並在具體戰術上延續了上一任CEO在2024財年中期業績會上的計劃:大幅增加營銷投資,並在中國持續佈局下沉市場。

從品牌矩陣上看,集團2024年在意大利家居香氛品牌Dr. Vranjes Firenze和澳洲天然美容品牌Grown Alchemist(艾科美)的一進一出之後,仍然保持了8個品牌組成的陣營,以集團同名品牌歐舒丹L’OCCITANE en Provence打頭,第二大品牌Sol de Janeiro和第三大品牌ELEMIS組成腰部,Melvita、Erborian、L’OCCITANE au Brésil、LimeLife by Alcone作爲新興力量。

從營銷投資上看,歐舒丹是主要的投資焦點,不僅持續通過品牌溯源宣傳來呈現歐舒丹「普羅旺斯式奢侈」的差異化基因,還在中國大力發展以抖音、小紅書爲主的興趣電商渠道,同時通過龔俊、趙露思等明星代言保證品牌熱度,並在護手霜品類之外,加強洗護髮、身體護理以及面部護膚品類的優勢。

如果以全財年業績去評判,其實Laurent Marteau用「以利潤換增長」的方式,一邊將集團業績帶到了過去十年以來最高增幅,另一邊則損失掉了一部分淨利潤收入,全財年淨利潤降到1億歐元以下,不敵過去十年平均水平。

在全球以及中國化妝品市場均進入「存量時代」的大背景下,這些戰術顯然與正在加大力度「瘦身&聚焦」的頭部跨國美妝集團相悖,顯得頗爲激進。

超歷史最高價回收股票,歐舒丹私有化被稱爲「神操作」

如今,歐舒丹集團的退市程序接近尾聲,從9月13日宣佈正式停止買賣股份,整個退市流程將於2024年10月16日完成。至此,歐舒丹一波三折的私有化進程終於落地,結束在港交所14年的上市之旅。

以超出歷史最高股價的價格回收股份,一級市場都說這次歐舒丹退市是「神操作」。

歐舒丹於2010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成爲首個在中國香港發售股票的法國公司。當時,歐舒丹首次公開發售價爲15.08港元/股,上市首日市值超過200億港元。而截至退市,歐舒丹集團主席Reinold Geiger提出,以每股34港元收購尚未持有的歐舒丹股份,交易估值約爲60億歐元(約472億元人民幣),直至退市前最後一個交易日,歐舒丹總市值約497.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53億。

自上市以來,歐舒丹的營收規模從6.12億歐元增長至25.42億歐元,總體規模擴大了四倍多,也正是在此過程中,歐舒丹逐步構建起一個擁有多品牌商業版圖的美妝集團。但近年來,集團內部似乎對在資本市場中獲得的收益並不滿意。

早在2018年,就有歐舒丹吸引了多傢俬募基金併購興趣的傳聞傳出。到去年(2023年)7月,市場傳出歐舒丹要「退港轉歐」的消息,儘管當時歐舒丹發佈公告否認,但在傳聞愈演愈烈的一個月後,歐舒丹突然短暫停牌。直到今年4月29日,歐舒丹正式確認了私有化方案。

直到今年9月13日,歐舒丹正式退市成功,可以看出它的退市之路並不順利,但其決心十分堅定。不過,這一曲折的退市之路也爲給歐舒丹帶去了不少流量和曝光度,期間多次帶動了股票的暴漲。據悉,從4月末正式披露私有化方案至停止股份買賣,歐舒丹股價累計上漲超過14%,也證明了市場對私有化的歡迎和看好。

另有外媒報道顯示,歐舒丹集團董事長兼控股股東 Reinold Geiger的最終目標,仍然是通過轉往歐洲上市,爲這家公司尋求更高的估值和上市價值。

歐舒丹將迎品牌50週年,醞釀中的全球升級要來了

在2024財年的年度報告中,歐舒丹集團寫到:

“展望未來,我們對 2025 財年的業績保持謹慎樂觀。儘管競爭日益激烈,宏觀經濟環境充滿不確定性,但我們從未忽視我們強大而獨特的高端品牌的巨大潛力……我們有信心通過品牌特定和地域特定的戰略來追求轉型,以進一步發展作爲價值數十億歐元的多品牌集團。憑藉我們對長期投資的承諾,我們有能力推動可持續增長和盈利,將所有的品牌推向新的高度。”

這段話點出集團未來發展的三個關鍵點:釋放高端品牌潛力;採取特定戰略;推動可持續增長和盈利。那麼在歐舒丹集團第二大市場的中國,集團將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首先得來看看歐舒丹在中國的「基本盤」。目前在集團8大品牌組成的矩陣中,正式進入中國的有四個品牌:歐舒丹L’OCCITANE en Provence、艾麗美ELEMIS、蜜葳特Melvita和Dr. Vranjes Firenze。

集團業績點出了核心品牌在中國的增長情況,其中歐舒丹品牌在中國所有渠道均取得雙位數增長,ELEMIS在中國的銷售實現高雙位數增長。對應來自第三方的線上數據看,實際增長情況也非常樂觀。

在截至8月的最新一個滾動年中,歐舒丹品牌在淘天、抖音和京東三大線上美妝主流平台共拿到16.55億GMV(旗艦店銷量總和),總體增幅超過20%。其中在淘天賣了超過10億元,在抖音則達到超過190%的增速。

另外ELEMIS和Melvita在線上也稱得上「增長迅猛」——ELEMIS過去一個滾動年在抖音賣了9000萬出頭,銷量增速超過102%;同期Melvita在淘天的銷量也超過4000萬,同比增速達到91.2%。

另外集團最新收購的意大利香氛品牌Dr. Vranjes Firenze目前雖然仍由穎通運營,但品牌在中國的渠道網已經鋪設至線上天貓、京東,線下4家官方門店均選址上海新天地、上海久光、成都太古裏、三亞cdf等高端購百及免稅店,此外還進入SKP select beauty以及話梅、perfume box等共39家美妝/香水集合店。

事實上,品牌高端化升級、多品類發展、也是歐舒丹品牌在2026年迎來品牌50週年前期,開啓新增長的重要命題。在歐舒丹品牌全球 CEO Adrien Geiger前不久的一次採訪中,他透露了歐舒丹未來品牌升級計劃的詳細構想。

這份計劃可以被概括爲三個要點:

其一是品牌理念升級——將普羅旺斯式(凝聚手工藝、藝術和簡單)的奢華理念,隨着品牌的發展腳步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其二是品牌形象升級——未來歐舒丹將重點把品牌誕生地法國普羅旺斯的文化、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及其與品牌的緊密聯繫,更加生動具體地呈現在全球消費者面前。

其三是產品層面的持續升級——強調「功效」「愉悅」 和 「可持續」三大要素。

最近在中國市場,歐舒丹圍繞以上三個層面的動作已經頗爲明顯,包括在社媒平台發佈歐舒丹普羅旺斯溯源內容,傳播品牌的普羅旺斯式療愈理念,以及在產品層面推出頭皮頭髮護理系列新品蓬髮瓶、生機瓶,面部護膚推出「黃金不凋花」系列的大金罐精油麪霜等等。

從以上品牌業績和品牌力表現來看,歐舒丹集團可以說正在成爲中國高端化妝品市場的一顆「新星」,具備了以集團化矩陣搶奪高端份額的實力。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