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市场预期非常激进,如果美联储周三不降息50个基点怎么办?

市場預期非常激進,如果聯儲局週三不減息50個點子怎麼辦?

華爾街見聞 ·  08:53

有分析稱,對於市場而言,本週唯一重要的事情是聯儲局選擇減息25個還是50個點子。如果減息幅度小於50個點子,可能會製造失望情緒並引發股債市場拋售,製造巨大的「金融狀況緊縮衝擊」。

據芝加哥商交所的「聯儲局觀察」工具,期貨市場對週三的聯儲局減息規模定價爲:大幅減息50個點子的概率高達63%,遠超一週前的30%,「常規」減息25個點子的可能性僅爲37%。

也就是說,在經過上週四的「聯儲局通訊社」等多家主流財經媒體觀點文章反覆預熱之後,市場對聯儲局首次減息的幅度預期突然從25個點子轉爲了「更有可能大幅減息」,但也仍在搖擺。

有一派觀點認爲,聯儲局「不敢」冒然大幅減息50個點子,當前美國經濟數據並沒有達到適合大幅減息的危機程度,大幅減息反而可能驗證聯儲局在幕後對經濟存有恐慌,從而引發股市拋售。

但與此同時,多位堪稱「聯儲局風向標」的媒體都刊文爲潛在大幅減息造勢,也是讓人無法輕易忽視的另一派聲浪,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市場人士開始認同減息幅度越大會越好。

正如瑞士私人銀行愛德蒙得羅斯柴爾德(Edmond de Rothschild )的分析師所總結:「鑑於市場上對聯儲局意圖的猜測,很少出現如此大的不確定性。」

高盛衍生品交易員Brian Garrett分析了過去十五年的「期貨市場定價」與「聯儲局實際行動」的數據,發現在加息週期時,伯南克時期以來的聯儲局通常行動與市場定價一致,而減息週期中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和2020年新冠疫情期間聯儲局意外更爲鴿派,但2019年9月等某些情況下的減息幅度卻低於市場定價。

德意志銀行在研報中指出,媒體上週起對聯儲局大幅減息50個點子的造勢,其實比2022年6月大幅加息75個點子前夕的力度要弱,但當前市場定價的減息幅度接近40個點子,令聯儲局在兩天後減息製造意外的概率升至十五年來最高。如果這兩天沒有媒體「唱反調」拉平市場預期,那很可能週三真會大幅減息50個點子,「未來12個小時的媒體言論對鞏固定價至關重要。」

實際上,高盛對沖基金銷售主管Tony Pasquariello認爲,聯儲局沒有理由選擇減息50個點子、而不是25個點子,一是因爲默期前的聯儲局官員們沒有背書過「用大幅減息來開啓減息週期」,而且CPI數據並不支持大幅減息,「50個點子減息通常只用於壓力很大的環境」,除非聯儲局想在9月到11月兩次FOMC會議期間的「漫長等待期」爲更差的就業數據「買上一點保險」。

野村證券的跨資產策略師Charlie McElligott指出,週日的重磅媒體文章稱,鑑於利率遠未達到中性水平,且勞動力市場正在降溫,最好用大幅減息來開啓新一輪週期,這似乎暗合了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8月傑克遜霍爾年會的講話論調,即聯儲局不尋求也不歡迎就業市場狀況進一步降溫。

而且當時鮑威爾還稱「通脹的上行風險已經減弱」,本就引導市場聚焦勞動力市場降溫,這也是爲何市場定價的今年減息幅度高達121個點子,其中9月和11月都被認爲會減息50個點子。這也是爲何兩年期美債收益率上週重回兩年低位,收益率曲線也呈現減息後的「牛市趨陡」。

素來以毒舌著稱的金融博客Zerohedge總結稱,自聯儲局官員進入靜默期以來的短時間內,在就業和製造業數據持續欠佳的同時,CPI和PPI等多個核心通脹增超預期,這也是爲何9月大幅減息的市場預期沒有全面轉爲「板上釘釘」的原因:

但這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悖論: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聯儲局似乎在通過媒體大肆「試探性」預熱減息50個點子,這令任何低於這一水平的減息都會引發市場拋售。對大幅減息的預期兩週前還沒被市場認可,正相反,當時把減息50個點子視爲聯儲局恐慌(的經濟負面徵兆)。

Zerohedge還提到,如果聯儲局「令人失望、僅減息25個點子」,那麼風險資產可能會遭遇劇烈(儘管短暫)的下行衝擊,G10國家債市中積累到三年新高的CTA多頭趨勢淨敞口可能被觸發止損,製造巨大的「金融狀況緊縮衝擊」:

“下一個關注點是聯儲局2025年利率走勢的「點陣圖」如何彌合與市場定價之間的巨大差距。

而寬鬆週期中的市場表現取決於最終目的地:是否會出現經濟衰退。如果避免了衰退,美股大盤將在首次減息後的12個月內上漲14%。若美國在12個月內陷入衰退,美股在首次減息後一年內的中值回報率爲負15%。”

稍早,貝萊德集團圍繞債市發出警告,對美國短期國債的評級由「超配」 跨檔下調至「低配」,並警告稱市場對聯儲局減息的預期過於激進,不可能「如願以償」。首席投資策略師主管Wei Li爲首的略師們認爲,「聯儲局在寬鬆問題上等待得太久,現在迫於形勢將加速減息以支持美國經濟」這種臆測是錯誤的。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