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周两篇报道撼动市场后,又一资深央行记者发声:应该降息50基点!

上週兩篇報道撼動市場後,又一資深央行記者發聲:應該減息50點子!

華爾街見聞 ·  09/16 14:48

資深央行記者Greg Ip認爲,當前的實際短期利率已經達到3.2%至3.5%,而聯儲局官員認爲的「中性」實際利率範圍僅爲0.5%至1.5%。聯儲局應該在7月就開始減息,如果此次只降25點子,未來若有更多疲軟的數據出臺,聯儲局將更加落後於市場預期。

隨着通脹逐步降溫和勞動力市場的快速冷卻,聯儲局本週的利率決策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複雜。

目前,市場對聯儲局減息幅度的預測依然各執一詞。上週,「新聯儲局通訊社」Nick Timiraos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爲25個點子和50個點子的減息是一個「接近的抉擇」。德意志銀行的Matt Luzzetti認爲,文章傾向於支持更大幅度的減息。

金融時報的Colby Smith也發表了類似觀點的文章,Matt Luzzetti的解讀是,文章傾向於反對更大幅度的減息。

15日,《華爾街日報》資深央行記者Greg Ip根據當前的經濟形勢分析,認爲聯儲局進一步減息的需求愈加明顯,他呼籲減息50個點子。CNBC記者Carl Quintanilla評論稱:「意見領袖放話了!」

通脹已接近聯儲局的2%目標

Greg Ip認爲,如今的經濟環境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通脹勝利已成定局」,已經有足夠的理由支持聯儲局大幅減息。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部分核心通脹指標已回落至3%以下,甚至接近聯儲局的2%目標。以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的核心通脹率爲例,從去年8月的4.2%下降至2.7%。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Jason Furman計算得出的一個與PCE等值的基礎通脹率也顯示,當前的基礎通脹水平正在接近2.2%,這是自2021年初以來的最低點。

因此,通脹水平的持續下降使得聯儲局有更寬鬆環境下減息。

此外,Greg Ip認爲,油價的變化也是影響通脹的重要因素。7月份油價曾達到每桶83美元,而近期已經跌至70美元以下。油價下降不僅會直接降低整體通脹率,還會間接壓低核心通脹率,因爲石油作爲關鍵生產投入品會影響到各行各業的成本。

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一項研究,石油價格波動可以解釋16%的核心通脹變化,且其影響在兩年內逐步顯現。

利率或應回歸中性

不僅是當下的通脹已經放緩,市場對未來的通脹預期也進一步下降。根據通脹掛鉤債券和衍生品的數據顯示,未來12個月的CPI預計將僅上漲1.8%,未來五年的平均通脹預期爲2.2%。這表明投資者對聯儲局實現2%通脹目標充滿信心。

然而,這種通脹預期的下滑也意味着實際利率正在上升。當前的實際短期利率已經達到3.2%至3.5%,而聯儲局官員認爲的「中性」實際利率範圍僅爲0.5%至1.5%。Greg Ip認爲,這表明當前的利率水平對經濟活動的抑制作用顯著超過必要水平。因此,聯儲局更加有理由大幅減息。

2022年,聯儲局曾以半個點子和四分之三點子的幅度加息,因爲當時的實際利率爲負值,遠低於中性水平。如今,在通脹緩和的背景下,採取同樣的邏輯應該反過來適用。

勞動力市場降溫

除此之外,Greg Ip表明,目前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一些降溫跡象。

數據顯示,今年7月,美國失業率升至4.3%,這一增幅曾引發市場恐慌,因爲歷史上類似的失業率上升往往意味着經濟衰退;到了8月,失業率小幅回落至4.2%。其他經濟指標如消費者支出、失業保險申請等都顯示經濟依然保持韌性。

此外,每名失業者對應的職位空缺數量從2022年初的兩倍下降至目前的1.1倍,低於疫情前的水平。過去三個月,私營部門的月度新增就業崗位數量平均爲9.6萬個,同樣低於疫情前的水平。這意味着隨着就業機會減少,工資增長的速度很可能會放緩,通脹威脅依舊不大。

聯儲局的抉擇:哪一個風險更大?

聯儲局在每一次利率決策時都面臨兩難境地:過早減息可能導致經濟過熱,保持高利率則可能加劇經濟疲軟。問題在於,哪種選擇帶來的風險更大?

Greg Ip認爲:減息50個點子並非毫無風險。

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已經低於短期利率,形成了所謂的「收益率曲線倒掛」,並且可能進一步下降,從而拉低抵押貸款利率。股票可能會變成泡沫。這將刺激消費。

然而,如果只降息25個點子,風險可能更大。

全球經濟的疲軟已顯而易見,汽車貸款和信用卡違約率也在上升,高利率正在對消費者形成壓力。事實上,許多分析人士認爲,聯儲局應該在7月就開始減息。如果此次只降25點子,未來若有更多疲軟的數據出臺,聯儲局將更加落後於市場預期。

聯儲局是否會在本次會議上如市場預期般減息?對股市又有何影響呢 ?歡迎牛友預約收看9月FOMC議息會議~

編輯/pin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