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支付宝不甘再做“工具人”

支付寶不甘再做「工具人」

華爾街見聞 ·  09/13 20:59

借力AI再創輝煌。

big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周智宇

想不到支付寶的未來,跟幾個「聊天小助手」深深綁定了起來。

9月初的外灘烈日依舊,在今年這場金融科技論壇上,支付寶一口氣擲出三款AI應用--「支小寶」、「螞小財」、「AI健康管家」,把你的生活、理財、醫療交給了它們來服務。

這意味着,支付寶學來ChatGPT那一套,讓用戶聊着天就把事辦妥,變成用戶高頻使用的App平台。

一直以來,支付寶雖然有數十億用戶基盤,卻因粘度不夠,導致其難以擺脫支付工具的角色禁錮。於是這幾年間,當拼多多、抖音異軍突起,巨大流量管道插進支付、理財、信貸行業掘金時,支付寶卻無奈成了看客。

螞蟻集團不甘於此。它決心徹底撕掉支付寶「工具人」標籤,借AI之勢「黏住」用戶,構建自己的流量聚合中心,再向商家精準輸送完成商業閉環。要知道,不管拼多多還是京東,兩者的迅猛增勢都離不開微信平台的流量漫灌。

在流量紅利見頂、護城河被異軍猛攻的當下,已獨立十餘年的螞蟻,勢必要走出淘天體系,隻身闖出更大一片天來。

AI翹板

爲了從身上撕掉純粹的支付工具標籤,過去幾年裏,支付寶想盡了辦法。

從小紅書、抖音挖人,發力社交,卻又總是被用戶嘲笑是「坐在ATM機上聊天」。AI則讓支付寶看到了全新的機遇,並順勢推出了獨立AI應用「支小寶」。

如ChatGPT一樣,「支小寶」這個小助手把支付寶紛繁複雜的生態打包後藏於臺下,面對用戶只留簡潔的對話窗,在一字一句間處理掉訂票、點餐、打車等各種需求。

發佈會現場,支付寶智能助理產品負責人王翼飛用支小寶點了杯咖啡,只需要語音輸指令就能自動下單、配送。

「有些人會吐槽支付寶像個魔方大廈」,王翼飛說,「我們希望用AI煥新支付寶,成爲這個魔方大廈裏的『任意門』」。

經過十餘年發展,日常用來結賬、掃碼的支付寶已經悄然長成了個超級巨無霸App,如果掀開它的「後門」可以發現,「倉庫」裏碼放着逾8000項功能、400餘萬個小程序,此前用戶都不知道其中絕大部分功能的存在。

想用好支付寶,居然成了一項頗具門檻的事。支付寶APP事業群總經理李俊對華爾街見聞表示,用戶對支付寶的使用率不足10%,其餘90%都隱藏在普通用戶身後。「雖然裏面有很多剛需服務,但可能找不到。用戶經常得先去小紅書搜一下,按照攻略一步步操作」。

而AI的到來,可能將徹底改變這一尷尬局面。

透過支小寶,可以看出螞蟻的發力思路--借AI之手激活現有的「沉睡」資源。在人工智能時代,這是令螞蟻心潮澎湃的機遇,它有望挖掘支付寶平台上的富礦,打造出國民級AI應用。

數據顯示,國內AI智能助手產品月活過千萬的,僅有抖音豆包和百度文心一言兩款。日常使用AI,用戶一開始會嚐鮮但用得越來越少。螞蟻認爲其中痛點在於,AI離大家生活有點遠。

不同於通用類AI智能助手,螞蟻有天然的護城河,支付寶APP是其最基礎實現場景、流量池和數據來源,是座連接線上下的龐大資源冰山。基於此,螞蟻選擇生活、金融、醫療三個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場景,用AI重構用戶常用的功能。

作爲淘天系背後的支付工具,這二十年來,支付寶成功樹立了網購、買單就用支付寶的場景認知。未來,螞蟻集團還想讓更多人樹立「理財就找螞小財」、「生活就用支小寶」等認知。

外灘大會上,除「支小寶」,螞蟻對外拋出了AI金融管家「螞小財」,AI健康管家,支付寶智能體開發平台「百寶箱」、網商銀行「布穀鳥」系統、移動開發平台螞蟻mPass等30餘項技術產品。

每個場景背後都是真實的社會需求,借AI滿足需求「實用主義」的過程,就是螞蟻在存量中掘金的過程。

「AI的生命力在於應用,螞蟻選擇了一條用戶需求和應用場景驅動的AI發展路線」。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說,「我們期待AI像掃碼支付一樣便利每個人的生活」。

從優先搶佔AI應用場景的戰略中可以看出苗頭--螞蟻不甘心只做一個支付「工具人」,它迫切想用AI拓展邊際。

向外成長

一個驚人的事實是,當初的「螞蟻」,早已長成包羅12億用戶和8千多萬商家的「大象」。

而在去年7月金融業務基本完成整改後,螞蟻難免需要切換新動力。在井賢棟看來,科技創新成了「大象」的新驅動器,這是擁有未來的前提。

於是,以AI爲首的科技創新改革被火速推向臺前。

去年,在螞蟻集團淨利下滑兩成的情況下,依舊加碼技術支出,同比增長3.6%至211.9億元。其中的大頭都流向了AI和與其高度相關的數據要素,井賢棟豪言螞蟻未來十年都將聚焦這兩個方向。到今年3月,螞蟻宣佈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爲推進「AI優先」等三大戰略按下快進鍵。

「當時我們定下AI First戰略定並不容易」,螞蟻集團CTO何徵宇向華爾街見聞坦言,公司在達成發力AI的共識上,確實比其他廠商慢了,但在去年下定決心後就處於全速推進狀態。

對支付寶的「改造」,就是螞蟻「AI優先」戰略的體現。更大意義則在於,螞蟻要把自己打造成被AI和數字化重塑的「樣板間」。

這個故事,螞蟻不單爲自己講,還要講給其他公司聽。

最近幾年,全球性的AI革命和國內互聯網行業的深度調整同時發生。伴隨企業的增量時代揮手自茲去,誰能跟上AI時代變革的步伐,誰就更有可能在下一個週期開啓時走入時代的前列。

螞蟻正向產業夥伴們輸出着一個宏偉、高效的藍圖:伴隨着AI不斷滲透進入企業生產乃至管理的各個環節,企業內部埋藏的金礦也得以湧現。大家都有機會成爲另一個支付寶,從內部挖掘出自己的潛能。

在大家熟悉的支付寶之外,螞蟻集團還有以螞蟻數科爲代表的技術商業化業務,將其在支付寶等互聯網產品上的技術積累,打包以產品的形式輸出至海外,服務於全球客戶的數字化轉型。

螞蟻數科CEO的趙聞飆向華爾街見聞表示,「東南亞很多新興國家和地區,數字化進程恰恰相當於中國的5-8年前。且他們的GDP在快速發展,他們迫切需要更多先進的數字化經驗」。

如今,向外生長螞蟻初步收穫到了新增量。

過去一年,螞蟻數科客戶量已增加35%,落地近90個行業場景,營收位居國內軟件領域Top之列;此外,螞蟻的跨境數字支付解決方案Alipay+將「朋友圈」擴大至25個,覆蓋了超過15億的海內外帳戶;支撐過「雙11」的OceanBase數據庫業務,也已在國內金融行業佔據市場份額第一。

從挖掘自身資源金礦,再到向外輸出「技術革命」成爲更多企業數字化的基建,褪去金融屬性披上科技外衣,對螞蟻而言的確是更加安全、踏實的選擇。

走出支付

對螞蟻集團而言,支付寶App是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積攢下的核心資產,支付也是其第一個成熟商業模式。

但對拆分獨立的螞蟻來說,如今支付的故事不再性感,外部環境亦在風雲變幻。

支付寶支付業務負責人王子凌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國內支付業務手續費非常低,「千分之六是掛牌價,千分之三是實際價格,跟海外2%的平均水平沒法比,光靠支付手續費在國內肯定是不夠生存的」。

門外,抖音與拼多多異軍突起分食着阿里的生意,後者又憑藉巨大流量優勢,開始在支付、理財、信貸等方面跑馬圈地;疊加淘天向微信支付開放,這都讓支付寶壓力倍增。

根據阿里業績測算,螞蟻集團淨利潤已連跌三年,從2021年的729.8億滑落至去年的238.2億元;且按照胡潤研究院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螞蟻估值也已從四年前的2.1萬億元,下滑至當前的5700億。

當流量紅利增長的餘暉落下,被裹挾進「後互聯網時代」的螞蟻,要迫切走出阿里的「溫室」,尋找着新的規模化掘金路徑。

時代拋給螞蟻最直接的任務,就是講出支付外的新故事,留住用戶、守住商戶基盤。

一方面,「支小寶」、「螞小財」等乘着AI浪潮而來,極盡壓縮使用成本,讓用戶需求與資源最大化重配;於此同時,支付寶重提內容戰略,相繼推出生活號、上線生活頻道和直播入口,試圖通過內容對抗「管道化」格局。

種種跳出自身侷限的嘗試其實殊途同歸--螞蟻和支付寶要堅決地洗去「支付工具」的角色烙印。實現涅槃之前,它要突破的最大瓶頸,正是過去的自己。

由於支付寶各個組件服務目標高度一致,多圍繞支付延展場景化服務,這使得其工具屬性深入人心。雖然支付寶與微信、抖音在用戶基數上差距並不懸殊,但在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上(9.4分鐘),支付寶是日活過億的平台中墊底的存在。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各個平台流量價格水漲船高時,便宜的流量在哪,生意便會向此遷徙。而「黏不住用戶」的螞蟻,卻成了熙熙攘攘流量中的過客,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命運。

轉折在於,一旦螞蟻集團調動技術優勢,補足用戶粘性這個缺口,就能實現從支付「工具人」向流量平台的轉變,順勢構建起整個商業化閉環。

時代造就的螞蟻和支付寶,現在要用AI、內容、出海等爲自己造一個溫室時代。

靠AI優先、支付寶雙飛輪、加速全球化這三大戰略,螞蟻正一步步修繕着自己的願景宏圖--成爲構建未來服務業的數字化基建,成爲一家健康成長102年的好公司。

重新出發的螞蟻終於找回了節奏,更不易地在浮躁內卷的競爭環境下,明晰了自身定位與發展方向。旗下的子公司OceanBase、螞蟻數科也先一步尋求外部資金的助推逆勢生長,這也被外界看作是替螞蟻集團重返資本市場的信號。

此刻的螞蟻正極力對外界講述着,支付之外,一個廣闊的科技平台宏大故事。但這場煥然一新的蛻變能否最終成型,還要等待市場和用戶們來投票。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