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拼多多再上“杀手锏”

拼多多再上「殺手鐧」

品玩 ·  09/13 09:31

2019年,拼多多的「百億補貼」橫空出世,平台不惜承擔大額虧損,自掏腰包補貼品牌商品。彼時,人們認爲這種「燒錢換來的訂單」必定難以長久。

但回頭來看,恰恰是當時的百億補貼爲拼多多築起了低價正品的心智,讓它從一個低價平台轉變爲綜合性平台,帶來了更多的消費者和數年的高速增長。

2024年,電商競爭白熱化,當「百億補貼」已經成爲全行業的通用手段,拼多多又拿出了「百億減免」,瞄準優質商家,要給商家補貼、降低經營成本。

在8月底的業績電話會上,拼多多提出未來一年將投入百億資源包扶持新質商家,減免100億商家交易手續費,進行商家生態治理。截至目前,「百億減免計劃」已經陸續推出,退返款項涉及到推廣服務費、技術服務費、按金等等。

無論是百億補貼還是百億減免,電商平台真金白銀投入的核心目標仍然是「獲得更多消費者」,提升平台的整體競爭力。但不同的是,此次百億活動補貼的對象從商品變成了商家,而這也是由於電商走入下半場,平台間的競爭逐漸深入,從前端走向了後端的供給側。

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價格戰,電商平台們終於從紛爭中抽身,擺脫爲低而低,走向了給商家減負,以此來激勵商家爲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京東在去年宣佈降低新商家的入駐門檻、減少開店成本,淘天也在今年宣佈減免天貓年費、補貼流量費用和運費險......而作爲百億補貼的發明者,拼多多的「百億減免」也格外引人注意。

和百億補貼直接面向消費者降價不同,百億減免在扶持商家的過程中,還面臨着從商家減負到消費者體驗之間的一個斷層,即如何保證給商家減負之後,商家就願意爲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這個問題直接關係到,百億減免能否再造百億補貼的成功,而這對拼多多來說,也是一次新的考驗。

百億減免,給商家全週期經營降本

近一個月之內,拼多多的百億減免動作已經涉及到了從入駐、運營再到售後的商家經營全週期。

從規則來看,在入駐的環節,拼多多大幅調低了按金費用。9月5日,拼多多最新發布的商家通知顯示,商家店鋪的基礎按金將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新入駐的個人店鋪、企業店鋪初始化按金也將下調至500元。

「我開了8店,按金退了四千塊,對我們這類小賣家來說,現金流壓力減輕了。」一位商家告訴硅星人,相同的按金費用支出,如今商家能再開一倍數量的店鋪。

不同於其他平台,一直以來,拼多多的店鋪經營都是以商品爲中心,而非重視店鋪累計交易和等級,且經營步驟簡單,一般情況下,店家都會經營店群,通過分散鋪貨,降低單店流量波動的風險,且即使是同品類,不同店鋪之間的流量也會有周期差異,商家往往會在不同店內測試流量情況,改變運營和投放的側重。

在這一背景下,按金下降了一半,意味着店群的准入門檻更低了。

在運營的過程中,訂單抽成規則也發生了變化。

原本拼多多的佣金就較其他平台更低,以百億補貼抽傭的1-3%,珠寶等特殊類目抽傭的1-5%爲計,平均低於其他平台2到3個百分點。

在這一基礎上,先是8月13日,拼多多向報名參與站內資源位活動的商家,推出了技術服務費可退權益,凡是參與百億補貼、秒殺、平台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站內活動產生的商品訂單,用戶發起退款後,平台即按比例退回先用後付訂單1%的基礎技術服務費,其他訂單0.6%的基礎技術服務費。

隨後,拼多多又對「技術服務費退返權益」進行升級,商家參與資源位活動產生的訂單在享受服務費退返權益之外,先用後付技術服務費的費率由1%降至0.6%。

8月底,拼多多進一步向商家推出了「推廣服務費退返權益」,消費者在發貨前進行全額退款的訂單,平台會自動返還商家推廣軟件服務費對應金額的推廣紅包,且無需商家發起申訴。

以技術服務費退返爲例,參加百億補貼活動的商品訂單交易量較一般商品更大,以一款月銷達到2萬的水杯計算,單件的價格爲19.9元,一個月的技術服務費在2388元到3980元之間,退款訂單退回技術服務費、先付後用的技術服務費率降低近半,銷量越高,退回金額就越大。

在售後的環節,拼多多則是增加了多項商家維權權益,幫助商家追回不必要的收入損失。

在商家售後服務體系上,拼多多開通了綠色通道,成立了專項售後服務團隊,商家可以對異常訂單、惡意投訴訂單、消費者負向體驗訂單等進行申訴,申訴成功後將由平台對相關訂單進行賠付。與此同時,拼多多還對商家售後糾紛的申訴服務進行了專項調整,不再限定可申訴的次數。商家只要對售後處理有疑問,即可向平台發起申訴。

售後,一直是商家最爲頭痛的環節,相較於其他電商平台的商家由於團隊龐大,往往會招聘專門的售後團隊處理,而拼多多的個人店更多,往往會一個人上品、運營、售後,很難有精力爭取自身的售後權益。開通綠色通道,規範售後申訴流程,意味着商家降低售後損失變得更容易了。

這也是拼多多進入新階段的一個明顯信號。

此前拼多多的僅退款方式,建立在供應鏈未分級、各類商品混雜的早期,讓用戶對低價產品有了購買信任;而隨着平台經營規範化、亂象減少,在當下,對售後重新定義,也能維護生態走向更加良性的循環。

從商家減負,到用戶體驗提升,還有幾步?

治理商家生態的根本目的,是爲了提升消費者的體驗,留住用戶。

所有的電商模式,本質都是平台、商家和消費者三方的關係,但不同模式下三方的關係也有所不同。

此前的價格戰是各大平台紛紛對外喊出口號,吸引消費者關注、增加流量,然後推動商家降價,在消費者無感和商家無動力之時,平台自己造勢、開啓飛輪,但由於商家降價收穫是滯後的,由此變成了平台比拼「絕對低價」,甚至強制要求商家在不同平台的價格要齊平,最後導致「全網最低價」消失,多方之間的矛盾激化,造成了惡性循環。

而退出價格戰之後,此次電商平台們把飛輪的起點放在了給商家減負、降低商家經營成本之上,由此帶來低價好物,再擴大消費者關注,這是平台真正從自己這一環開始投入開啓的正向循環。

不過,用補貼來降低商家成本,並不等於直接讓消費者享受到低價好物,一旦商家選擇明降價暗漲價,平台的真金白銀也付之東流。從商家到消費者,這中間還需要一系列的傳導措施,來保證三方都獲得收益。

以拼多多來舉例,正如百億補貼的核心難點是補貼誰、怎麼補一樣,百億減免需要解決的是減免什麼、如何減免。

在補貼選擇上,此前的百億補貼選取的是強購物心智的品牌商品,例如蘋果手機、酒類等等,對平台的供給側進行分級,扶持優質的商品,且由此打出了正品低價的消費心智,吸引用戶湧入,而後百億補貼逐漸擴大到低價優質但品牌心智不夠強的商品,擴散了開來。

百億減免也是相似的邏輯,首先要篩選扶持對象,不能大水漫灌,所扶持對象的精準度和力度,決定了扶持策略能都產生方向正確且能撼動整個平台生態的力。

從規則來看,此次的技術服務費退返涉及的是報名參與站內資源位活動的商家,例如百億補貼、秒殺、平台大促、9塊9特賣、潮流好價、多人團等等,而這些活動的參與者本身就已經經過了一輪性價比的篩選,且賣得越多,退返的金額越大,這意味着商家更有動力打造符合活動要求的優質爆品。

此外,拼多多本身也是工廠和產業帶商家的聚集地,百億減免同樣涉及到產業帶商家的優質好物減免。在低價走向質價比的背景下,各大電商平台都在爭奪優質產業帶,從供應鏈裏擠水分,由此拼多多也得以再向前了一步。

扶持對象,決定了平台的風向哪吹,而扶持方式決定了扶持的效果。

此次拼多多的減免措施頗爲直白,基本都是實打實地直接返回「經營費用」,而非流量補貼等手段上的優惠,這也是中小商家們最爲看重的。

衆所周知,拼多多以百億補貼的低價吸引來了大量的用戶,做到了薄利多銷。而這其中有一個基礎條件,就是商家本身的經營成本足夠低,讓商家在商品低價的背景下,仍然有利潤空間;而後,又因爲僅退款等售後政策,保證了低價不低質。

在這個過程中,經營成本低,讓產業帶上各個中小賣家有了投入電商的意願和空間,而他們也是提供性價比和豐富度的重要成員。在過去數年的以低價爲流量分發第一邏輯的經營之下,這些商家也已經形成了補貼商品價格、獲得更多流量的慣性,並且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在此基礎上,百億減免對經營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對平台來說是一套一以貫之的策略,商家也自然而然地會將成本減免進一步投入到商品低價之中。這也是拼多多和其他平台的核心區別。

不過,從規則傳導到商家,還需要時間。

在前不久的業績會議上,拼多多聯席CEO陳磊表示,從第三季度開始,拼多多利潤將逐漸呈下降趨勢。從長遠來看,盈利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另一位聯席CEO趙佳臻補充道,管理層已經達成了共識,願意爲長期的健康付出巨大代價。

沿着百億減免的路徑,拼多多能否再造「百億補貼」的成功,除了扶持對象和扶持手段的準確,扶持的力度也非常重要,投入過大,意味着虧損過高,投入過小,意味着舉措難以影響實際生態。而這些還需要在具體的實戰中得到答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