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战略收缩中进取的陆金所控股

戰略收縮中進取的陸金所控股

零壹財經 ·  08/30 16:47

作者|姚麗

來源|零壹智庫

8月,國內頭部貸款服務平台陸金所控股(NYSE:LU/06623.HK)發佈2024年第二季度財務報告。

業績顯示,陸金所控股上半年實現收入129.4億元,淨虧損15.6億元;二季度實現收入59.8億元,同比轉虧,虧損爲7.3億元。

從業務規模看,陸金所控股在延續2022年以來的戰略性收縮。截至2024年6月底,公司整體貸款餘額2352億元,同比減少44.8%。

收縮戰略導致業績暫時下滑,但也帶來積極變化:資產質量有所改善,風險釋放;消金業務增長,比重上升,多元化業務版圖更加清晰;自擔保的貸款餘額佔比進一步上升;消金業務及自擔保增長,均增強了陸金所控股牌照經營、回歸金融本源的屬性特徵。

戰略性收縮,價值逐顯現

以向小微企業主提供信貸服務見長的陸金所控股,多年來通過平安擔保「全線上業務流程+線下諮詢服務」的O2O模式服務小微客戶,在零售批發、建築、物流等多個重點行業推出小微扶助計劃,幫助更具地方特色、資金週轉需求小微企業主快速授信、提供產品靈活、中大額的信貸產品。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中國中小企業發展指數平均值分別爲89.6、88.4及89.2,2024年一季度及二季度爲89.3及89.0,一直未恢復至2019年平均92.9的水平。宏觀經濟增速下滑對中小企業衝擊較爲明顯。

陸金所控股率先戰略收縮始於2022年第二季度。

主打小微貸的陸金所控股受到影響,具體表現在資產質量下滑等。2022年二季度,陸金所控股開啓戰略收縮,增長開始讓位於質量。

一個行業明顯的趨勢是,隨着宏觀經濟進入調整期,各家都將審慎經營作爲關鍵詞,採取戰略性收縮策略。

陸控二季報顯示,降速提質策略的效果顯現,小微業務的風險在釋放:小微貸整體30天逾期率比一季度末下降1.2%;前瞻性風險指標C-M3由一季度的10改善爲0.9;信貸減值損失同比下降14.6%至28.56億元;除消費貸之外的90天+逾期率降至3.4%。

截至2024年6月底,陸金所控股擁有現金371億元,淨資產826.8億元,爲風險出清和業務調整提供了「安全墊」。

消金補位

自2018年開始,伴隨政策收緊,互聯網貸款服務平台開始向對接機構資金轉型,同時佈局自有牌照,爲牌照經營做準備。

時至今日,由於資源稟賦的不同,在上市貸款服務平台中,多數佈局了小貸牌照;陸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消費金融則於2020年4月開業。

開業四年來,平安消金成爲第二增長曲線,時值陸金所控股戰略收縮小微業務,此消彼長中,多元化的版圖愈發清晰。

2023年,陸金所控股各模塊業務中,消費金融佔新增貸款的比重升至34%,餘額佔比從2022年底的5%升至12%。2024年二季度,消費金融貸款發放221億元,佔比48.9%;截至2024年6月底,消金餘額420億元,佔比升至17.9%。

根據業績,二季度消費金融貸款發放同比增長27.9%,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6%。

當下儘管宏觀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行業週期面臨挑戰,頭部玩家的正向表現無疑給行業帶來信心。

在此背景下,陸金所控股「消費金融+小微融資」雙引擎協同發展,在經濟波動中增加其整體業務彈性。根據二季報,平安消金資本充足率爲14.7%,高於監管要求的10.5%,而資產質量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二季度不良率下降0.2%。

多元佈局

上半年,陸金所控股的金融版圖「再下一城」。

今年4月,陸金所控股完成對平安壹賬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的收購。壹賬通銀行於2019年5月獲香港金融管理局頒發的虛擬銀行牌照,服務於個人客戶和中小企業客戶。

跨境電商作爲我國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新業態,正在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添新活力。而此時佈局香港大灣區普惠金融業務,以數字金融助力中小企業出海遠洋,亦反映出陸控多元板塊的佈局。

在與陸金所控股協同效應下,壹賬通銀行的業務實現高速增長。截至二季度末,壹賬通銀行總貸款餘額24億元,同比增長45%。目前,壹賬通銀行業務規模佔比尚小,但爲未來增長提供了新的看點。

消費金融和虛擬銀行在與小微貸充分發揮業務協同的同時,也增強了陸金所控股持牌經營的特色和金融屬性。

回歸金融本源,五成貸款餘額自擔保

根據公開信息,陸金所控股在2023年三季度實現了新增貸款的100%自擔風險。隨着自擔風險貸款的增加,至2024年6月底,除消金業務外的有風險敞口的未償還貸款自擔保比率由2023年底的33.5%升至49.9%。

目前陸金所控股是唯一一家在融資租賃牌照下開展百分百自擔保的上市信貸服務平台,這也再次體現陸金所控股自身的金融屬性、以及對公司戰略審慎經營的具體體現。

2020年紐交所上市時,陸金所控股招股書中披露了資金方、擔保方及自身承擔風險的比例,這在行業中是「罕見」的。這時,陸金所控股已經向外展示出向自擔保模式傾斜的戰略方向。

新增貸款自擔保比例從2020年四季度的13.6%到2023年三季度的100%,陸金所控股花了三年時間。

二季報數據披露,旗下擔保公司的槓桿比率爲2.4倍,遠低於監管要求的10倍,目前促成貸款餘額的風險敞口已經有近五成實現風險自擔。據此推算,陸金所控股完全有能力實現風險敞口的100%覆蓋。擔保的槓桿,現金充沛,說明經營穩健。

短期來看,計提準備會減少盈利,但將擔保收益「納入囊中」,可增加長期盈利。在經歷一個完整的貸款週期後,這種盈利能力改善會逐步釋放。業績顯示,陸金所控股在二季度的經營利潤率(take rate)由2023年底的7.9%上升至9.3%。

此外,自擔保不必與外部增信方「討價還價」,有利於控制成本。尤其是在宏觀經濟下行,信用風險上行,外部增信費率高企的情況下,自擔保能夠控制小企業客戶獲得貸款的費率水平,提高貸款可得性,同時增加經營的彈性。

當然,這也給平台風控提出更高要求,提高資產質量,有利於經營的長期良性循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