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近6年半扣非累计亏损超7亿,路畅科技智能驾驶未能撑起业绩,“蛇吞象”式重组悬而未决 | 看财报

近6年半扣非累計虧損超7億,路暢科技智能駕駛未能撐起業績,「蛇吞象」式重組懸而未決 | 看業績

鈦媒體 ·  08/27 16:50
big

封面圖片由AI生成

伴隨着蘿蔔快跑的走紅,相關產業鏈或將受益,在智能駕駛市場形勢一片大好的前提下,智能駕駛的概念股路暢科技(002813.SZ)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卻出現了下滑,虧損也進一步擴大。

2024年半年度報告顯示,路暢科技報告期實現營收1.35億元,同比下降7.83%;歸母淨利潤虧損2492萬元,扣非淨利潤虧損2593萬元,同比擴大。

在公告中,公司表示,2024年上半年歸屬淨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1201.20萬元,主要原因是:(1)公司加大對汽車電子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1518.45萬元,增幅146.91%(2)隨着汽車電子業務的開展,業務擴展費用增加,銷售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350.67萬元,增幅50.81%。

鈦媒體APP了解到,路暢科技成立於2006年,是中國較早投身於車載導航、車聯網的企業,曾是百度DuerOS、阿里AliOS等在車載電子領域合作的最早一批企業之一。過去幾年,路暢科技一直尋求從傳統車機領域逐步拓展到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及車聯網等領域,並且大力拓展前裝市場。

一直以來,智能駕駛被業內稱作是「最燒錢的馬拉松」。在行業發展趨勢下,路暢科技投入較大也較爲合理。根據計算,路暢科技今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率已經達到18.87%,而去年同期爲7.04%。因此,在行業內普遍大筆投入下,公司淨利潤虧損也比較符合行業特色。

雖然上半年公司的相關支出有所增多,但毛利率卻從去年同期19.1%提升至21.17%,此外,路暢科技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去年同期爲負,而今年爲91.26萬元。

那麼,公司的營收下滑又該作何解釋呢?

公告顯示,路暢科技目前的主要產品分爲智能影像、智能座艙、智能網聯及相關產品、礦渣微粉四大板塊,具體產品包括智能車機、智能座艙、行車記錄儀、T-BOX、AR-HUD等。除此之外,路暢科技還投入和開展了新材料領域的業務。
big

圖片源自路暢科技半年報

然而今年上半年,路暢科技的智能影像(營收佔比16.17%)、智能網聯及其他產品(營收佔比3.34%)、礦渣微粉(營收佔比26.2%)以及其他收入的營收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其中,礦渣微粉實現營收3544.3萬元,同比下滑48.83%,營收近乎砍半,智能影響產品實現營收2186.87萬元,同比下滑3.76%;智能網聯及其他產品(T-BOX、智能鑰匙等)實現營收452.3萬元,同比下滑超六成。

而智能座艙(車機、域控制器等)實現營收7268.7萬元,實現了同比99.28%的增長,但該產品的毛利率僅有16.73%,相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1.07%,也是所有產品裏唯一下滑的。

如此看來,在智能駕駛進展如火如荼的2024年,路暢科技的各項產品營收大幅下滑,其核心競爭力或許並沒有那麼強勁,而智能座艙業務或許還存在着用利潤換市場的局面。

而如果把時間拉長,今年並不是路暢科技首次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在2016年至2019年4年間,路暢科技的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11.92%、39.86%、30.89%、2177.22%。截至目前,路暢科技僅有2020年的淨利潤同比獲得增長(122.49%),但2021年和2022年淨利潤再次同比下滑93.38%、37.28%,2023年甚至陷入虧損。

另外,路暢科技的扣非淨利潤自2018年開始也一直處於虧損的局面。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路暢科技的扣非淨利潤虧損分別爲1.82億元、3.83億元、9041萬元、581萬元和728.51萬元、3118萬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虧損,其連續6年半累計虧損7.24億元。

4t3qwhtrnh3.png

鈦媒體APP注意到,去年開始,路暢科技就在謀劃重大的資產重組,除了欲用股份支付94.24億元收購「兄弟」公司中聯高機外,還想募集配套融資33.5億元,用於墨西哥生產基地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債務。路暢科技表示,重組完成後,公司將形成高機業務和汽車電子業務雙主業的發展模式。

截至8月27日,路暢科技的總市值不足30億元,公司總資產僅爲4.68億元。而本次交易的標的資產中聯高機100%股權作價則超過了94億元。

這場「蛇吞象」式的併購重組多次引發監管問詢,目前相關交易仍在審核之後,另外根據相關媒體測算,即使審核通過,路暢科技還將迎來53億元的資金缺口。從當前的業績情況看,路暢科技的壓力不小。(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於瑩)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