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没有无懈可击的投资策略,教条主义只能让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陷阱

沒有無懈可擊的投資策略,教條主義只能讓我們走入一個又一個陷阱

紅與綠 ·  08/13 22:56

節選自《投資哲學》
作者:阿斯沃斯·達摩達蘭(注:阿斯沃斯·達摩達蘭是全球知名的估值專家之一,達摩達蘭提出了對價值投資和成長投資的洞見,對我們的影響依然深遠)

任何一種策略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沒有無懈可擊的最佳策略。對於任何一個投資者而言,可能沒有存在所謂的「最優項」。如果生搬硬套,就無法取得成功。教條主義只能讓我們走入一個又一個陷阱。因此,我們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策略以適應這個無常的市場,然後才有可能活着長久。

一、價值投資的不同策略

價值投資者是尋找便宜貨的人。有的價值投資者使用具體標準來篩選他們認爲定價低於實際價值的股票,並進行長期投資。有的價值投資者認爲在股價暴跌後可以找到便宜股票。有的價值投資者採取積極的手段,大批購買定價低於實際價值且管理不善的上市公司股票,然後努力推動可釋放股票實際價值的變化。價值投資既有金融理論的實證證據,也有現實案例證據的支持,如本傑明·格雷厄姆和禾倫·巴菲特傳奇的故事構成了投資神話。但是,價值投資的成功經驗並非對所有的價值投資者都是靈驗的。

價值投資者與其他投資者的區別在於他們期望購買公司現有資產的價值高於其價格的公司股票。因此,價值投資者一般對市場因增長機會而支付大額溢價的股票比較小心,他們在已經失寵、比較成熟的公司中努力尋找最廉價的股票。據此,達摩達蘭發現價值投資中有兩個顯著不同的類別:被動篩選和反向價值投資。

1、被動篩選者的偉大實踐

被動篩選者通過對公司進行一些投資篩選,如按照低市盈率、市值以及極低風險進行篩選,那些通過了篩選的投資被劃分爲好的投資。被動篩選者認爲具有某些特徵的股票——管理有方、低風險、高質量收益——要比其他股票表現得好。投資成功的關鍵是找出這些具體的特徵。他們總是在尋找這些特徵,格雷厄姆在他的《證券分析》的經典著作中把這些定性轉變爲可以用來尋找有前途的投資的定量篩選。

格雷厄姆曾提出10項篩選標準。他認爲,任何通過了這10項篩選的股票都值得投資。之後,研究者們從這些篩選中得到的股票投資組合得出的結論是,投資者確實可以獲得遠遠超出市場的年收益率。但唯一不和諧的音符是把格雷厄姆篩選轉化成提供高收益率的共同基金的嘗試失敗了。20世紀70年代,一個叫做詹姆斯·雷的人充分相信這些篩選的價值,他創建了一個基金。該基金根據格雷厄姆篩選對股票進行投資。雖然一些初期投資成功了,但是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該基金陷入了困境。

對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最大支持來自他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教過的學生。雖然這些學生選擇的道路多種多樣,但大多數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這其中,最傑出的學生就是禾倫·巴菲特。達摩達蘭認爲,巴菲特連續不斷的成功不能簡單地歸因於幸運。雖然他也經歷了困難的時候,但在隨後的幾年內他馬上反敗爲勝。他成功的秘訣在於他的長期發展眼光,以及他的戒律——不因短期失利而改變投資原則。

實際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要比格雷厄姆最初的被動篩選方法複雜得多。不同於格雷厄姆的保守主義投資原則,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延伸到更加多元化的公司,從藍籌印花到可口可樂再到蘋果。雖然格雷厄姆和巴菲特都採用篩選法尋找股票,但主要不同點是格雷厄姆嚴格按照定量的篩選方法,而巴菲特更願意考慮定性的篩選方法。

有意思的是,巴菲特的投資方法其實並不複雜。但我們卻看不到其他投資者使用它的方法重複他的成功,這是因爲:

①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巴菲特最大的成功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達摩達蘭認爲,如果巴菲特在今天的市場狀況下重新開始,恐怕他也很難複製自己過去的成功。

②近年來,巴菲特採取了較爲積極的投資風格並取得了成功。但做爲一個投資者以此風格取得成功,需要大量的資源以及成功投資所需要的可信度。

③如果宏觀經濟的特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麼採取巴菲特的策略,在低價時買入好公司並長揸的做法,未必能帶來過去那樣的理想結果。

④耐心。巴菲特買的是從長遠利益考慮有利的公司,他經常願意持有那些他認爲是不好的年景使得其價值被低估了的股票,並忍受多年的價格低迷。

簡言之,看到巴菲特如何成功很容易,但是讓一個投資者複製他的成功卻很難。

2、反向價值投資的兩種形式

反向價值投資購買的是,那些因爲過去業績不佳或由於壞消息其他投資者沒有動過的資產。它建立在市場對好壞消息反應過度的基礎上。從長期看,一個階段表現特別好或特別差的股票在下一個階段一般會出現相反的情況,但階段週期不能被定爲周或月,而應是年。反向投資有很多形式,其中最主要的有購買輸家和期望值博弈。

① 購買輸家而非贏家

達摩達蘭以負序列相關的形式證明了股票本身經過較長時間後會出現逆轉情況。過去5年下降幅度最大的股票比其他股票上漲的可能性要大。1985年,理查德·泰勒和沃納·德·邦特在《股市是否反應過度》的論文中,提出了行爲金融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以3~5年爲週期,原來表現不佳的股票開始擺脫困境,而原來的贏家股票則開始走下坡路。

研究顯示,這些發現可能很有意義,但可能誇大了輸家投資組合的潛在收益率,其原因如下:第一,輸家投資組合容易產生分佈不均的收益率,即超額收益來自幾個收益率特別好的股票,而不是投資組合普遍的業績情況。第二,當不能控制穩定的規模時,輸家股票要比贏家股票表現得好;當兩者市場價值比例相當時,前者比後者表現好的唯一月份是1月。第三,雖然在長時期價格可能出現逆轉,但如果考慮的是較短時間的話,存在輸家股票往往持續虧本、贏家股票持續盈利的價格態勢。

在他們的研究中還有兩個有趣的發現。在第一個12個月裏,贏家投資組合實際上比輸家投資組合表現的要好;雖然12個月後輸家股票開始追上贏家股票,但是在1941~1964年,它們用了28個月才超過贏家股票。在1965~1989年,輸家股票甚至用了36個月還沒有開始超過贏家股票。購買虧損公司的好處主要取決於,你是否具備長揸這種股票的能力。

② 甄別期望值博弈

購買運轉良好的公司,希望這些公司收益的增長會使其價格上揚的任何投資策略都可能是危險的,因爲它忽略了公司目前的價格已經反映了該公司的管理和資產質量這一可能性。如果當前價格是正確的,最大的危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司將失去光彩,市場給予的獎勵將耗盡。如果市場誇大了該公司的價值,就算公司在增長,該投資策略也將導致差的收益率。只有在市場低估了該公司的質量的時候,該策略才有可能賺取超額收益率。

投資於管理良好的公司並不總能賺錢。湯姆·彼得斯在他的《追求卓越》中,概括了使業績卓越的公司從市場上所有公司中脫穎而出的一些特質。業績卓越的公司的財務狀況可能好於業績不突出的公司,但業績不突出的公司至少在考察期間與業績卓越的公司相比而言是更好的投資。雖然該研究沒有考慮風險因素,投資期限也不足,但它提供了好公司不一定是好的投資,差公司也可能成爲好的投資的證據。這也是霍華德·馬克斯所說的「買得好而不是買好的」的意思。

績效不好的公司不一定都是管理不善的公司。很多處於長期以來不景氣、見不到轉機的行業,這些公司完全有可能在將來仍舊績效不佳。但是,如果購買績效不佳的公司所在行業的其他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的話,那麼成功的幾率就可能會更高。公司有改進的潛力,才有可能看到股價上漲。因此,那些等待價格落到最低點再投資的風險規避型的投資者不能採用該策略,因爲確定合適時機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即一些管理差的公司在好轉之前有時或經常會變得更差,而這種情景可能在短期內會給投資組合帶來損害。因此,購買輸家股票或管理不善的公司股票並不能保證會成功,這種策略也可能被證明是不切實際的。除非投資者具有長期投資的期限,並且進行多元化投資,再加上個人良好的素質,那又另當別論。

二、策略皆有優勢和劣勢

與價值投資者一樣,成長型投資者同樣重視價值,但他們關鍵的區別在於從何處尋找價值。價值型投資者相信更有可能找到市場定價低了的資產,而且更願意投資於擁有大量現存資產但績效不佳的成熟公司。而成長型投資者認爲,他們更有可能在增長型投資下發現廉價的股票。建立一個投資組合的最有效方法就是篩選,挑選那些通過特定篩選指標的股票。成長型投資有三種篩選策略:高增長率的股票策略;高市盈率的高風險策略;以合理價格增長的策略。

1、高收益增長策略的不確定性

這是多數成長型投資者購買收益增長率高的股票所遵循的最合理策略,但過去的增長率不一定就能正確代表未來的增長率。過去的增長率有助於預測未來的增長率,但過去的增長率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對許多公司來說,如果過去的增長率不是未來增長的可靠指標,那麼就不可能依靠它來預測未來。並且,小公司的增長率比市場上其他公司的增長率更爲變化不定。因此,應當謹慎使用過去的收益增長率來預測公司的未來收益增長。

其次,今天快速發展的公司,其發展速度將緩慢下降,接近市場平均發展水平;而那些低於市場平均發展水平的公司的增長率將上升。雖然在投資組合形成的那一年,收益增長最高的公司的平均增長率可能比收益增長最低的公司的平均增長率高,但5年後這種差別可以忽略不計。

一般來說,收入增長率比收益增長率更持久,而且更具預測性。但過去的收益增長不是預測未來增長的可靠依據。投資於過去高增長的公司不能產生高的收益率。如果存在均值回歸,而且投資者溢價購買了高增長公司的股票,到後來就會發現其投資組合是賠錢的。股票的內在價值最終受到未來增長而不是過去增長的影響。

因此,投資於預期未來增長價值高的股票而不是投資於過去增長幅度大的股票是有道理的。但在證券市場,我們無法估計市場上每一種股票的價格。如果要使該策略獲得成功,那麼,必須擅長於預測長期收益增長;市場價格不應該已經反映了這種增長或對增長定價偏高。

2、高市盈率策略的侷限性

達摩達蘭指出,購買高市盈率股票的總證據是殘酷的。購買低市盈率的股票比購買高市盈率的股票績效結果似乎要好得多。之所以投資者採用高市盈率策略,是因爲投資週期。在市場的收益增長處於低潮時,成長型投資似乎表現得就好得多,而在收益增長率高時,價值投資往往表現得要好。在收益增長率低的年月,成長型投資表現得最好,這可能是因爲在收益增長率低的期間,投資成長型股票更理想,因爲這個時候成長型股票稀少。成長型投資的最有意思的證據是擊敗他們自己各自指數的資金經理的百分比。當根據各自指數進行衡量的時候,積極的成長型投資者擊敗成長指數的次數似乎比積極的價值投資者擊敗價值指數的次數要多。

3、合理價格增長策略未必最優

對於購買高市盈率股票恐懼的投資者,他們的宗旨是購買對增長定價低的高增長股票。這其中涉及了兩種策略:購買市盈率低於預期增長率的股票或購買市盈率與增長率比率(PEG)低的股票。

① 市盈率低於增長率。該策略明顯的優點是簡單,但也存在潛在危險。一是利率影響。利率低時,任何增長率創造的價值都大於利率高時創造的價值。二是增長率估計值。鑑於估計的增長率最多是5年的這一事實,如果僅集中於5年的增長率,對那些預期的5年期長得多的增長率的公司來說是不利的。在低利率情況下,很少公司可以通過篩選,結果是能夠投資的股票幾乎沒有。

② 市盈率與增長率比率(PEG)。研究發現,運用購買PEG低的股票策略所得收益大大高於對標準普爾500投資所獲收益。但PEG會導致我們將高增長率風險較大的股票誤認爲是定價偏低的股票。PEG比率是通過用市盈率除以預期增長率計算得出的,預期增長率的不確定性沒有作爲因子平均到PEG比率中去。因此,根據PEG比率看上去便宜的股票,事實上卻可能定價正確或定價偏高。

當我們使用PEG比率時,我們有一個不明確的假設,即增長率加倍,市盈率也隨之加倍;如果增長率減半,市盈率也隨之減半。假設市盈率與增長率呈線性關係,這是不對的。當預期增長率低時,PEG比率最高,但當預期增長率提高,PEG比率降低了。在對高增長公司和低增長公司進行比較時,問題最爲嚴重,這是因爲高增長公司的PEG比率低報了,而低增長公司的PEG比率卻高報了。

由此,成長型投資者必須對增長做出更加精確的估計。成長投資的成功最終取決於預測增長率和定價正確與否的能力。如果在這方面勝過市場一籌,就能提高成功的幾率。從歷史上看,在市場收益增長低、投資者對未來悲觀失望時,成長型投資表現得最好。然而,要成爲一個成長型投資者就必須短期接受偏態的收益率(即收益率或大於衆數或小於衆數),並對合適的公司進行投資。

任何一種策略都有它的優勢和劣勢,沒有無懈可擊的最佳策略。對於任何一個投資者而言,可能沒有存在所謂的「最優項」。如果生搬硬套,就無法取得成功。教條主義只能讓我們走入一個又一個陷阱。因此,我們需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策略以適應這個無常的市場,然後才有可能活着長久。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