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人工智能第一股旷视,在等待最合适的时间

人工智能第一股曠視,在等待最合適的時間

独角兽早知道 ·  2019/12/13 11:08  · IPO

作者 | Arti

本文僅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建議

曠視科技於8月25日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以來備受關注,不出意外,在其成功上市後,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人工智能企業。

市傳曠視科技已基本完成所有流程,拿到「船票」,在等待最合適的時機。能拿到「船票」的企業,可以説半隻腳已經踏入交易所,而後續的節奏掌控要看企業自身的選擇。

結合目前市面上的消息,從節奏上來看曠視將選擇2020年成為新的上市窗口,讓我們來分析一下箇中緣由。

一個更好的大環境

實際上,企業在通過港交所聆訊後放慢上市節奏,屬於正常情況,很多公司都會在行業環境、企業發展和市場狀況等方面進行考量,暫緩上市是企業對於市場判斷的重要決策。比如,早在今年8月阿里巴巴就計劃於香港上市,在馬雲卸任前重回香港市場,而通過對市場的考量阿里選擇推遲至11月登陸港交所。

再如百威亞太曾於7月啟動招股,但市場情況令其一度中止上市計劃;在線教育巨頭新東方在線也曾在去年11月通過聆訊後暫緩至今年3月登陸港交所。

因此我們不難看出,企業在對二級市場情況有所考量時,自然而然會選擇最佳的上市推進節奏,這樣的選擇可以讓企業、員工、投資人利益得到保障,讓企業真正價值可以被體現。

而坐擁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聯想與創新工場等豪華股東陣容的曠視科技,無疑會更加重視在上述幾個方面的考量。

而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的三位創始人均畢業於清華姚班,這是什麼概念呢?清華姚班由姚期智院士——唯一華人圖靈獎獲得者創辦,培養出的人才與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同等、甚至擁有更高競爭力。作為是一家由技術驅動的公司,如此硬核的創始人陣容也給曠視帶來了世界級領先的核心技術競爭力。

一個更完整的財務週期

據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在2016年、2017年與2018年的收入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與14.27億元,2016年至2018年的複合增長率達到358.8%,2019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為9.49億元,同比增長210.3%。

logo

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在2018年即扭虧為盈,經調整淨利潤為0.322億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其經調整淨利潤為0.327億元。在人工智能這類研發投入極高且技術週期偏長的行業中,曠視科技創業八年即實現盈利的成績相當難得。

曠視科技也在持續加大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在2016年、2017年與2018年,曠視在研發方面開支分別為7820萬元、2.05億元與6.13億元,這在2016年、2017年與2018年總收入中的佔比為115.3%、65.6%和43.0%。

在人工智能公司中,未實現盈利的公司普遍存在,而曠視在早期就能獲得來自聯想創投與創新工場的投資,其能力可見一斑。特別是創新工場CEO李開復,他曾表示很青睞曠視的項目。

據瞭解,國內大部分的人工智能公司目前的技術佈局僅僅在於平臺層和應用層,而曠視擁有最底層核心自助研發的深度學習框架Brain++,這使得曠視全體研究員與軟件工程師可直接使用Brain++來搭建深度學習模型與訓練算法,從而脱離第三方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這保證了曠視科技的技術自主性,同時也體現了曠視全球領先的技術能力。

由此可見,不論是技術方向還是商業模式方面,曠視科技均得到了市場的一致認可,用創始人及CEO印奇的話來説,曠視科技執行越做越聚焦的大商業化戰略,並且在每一步背後,管理團隊都擁有完整且清晰的思考。而一個新的財務週期會更能證明企業在整個戰略落地的自信。

第一股的野心

通過近期的報道我們也能看出,5G正在飛速佈局與發展中,物聯網作為其中的代表,其所擁有的垂直市場是不可限量的,在以硬科技實力驅動的行業中,馬太效應將會愈發明顯,曠視利用技術打造硬性壁壘,這使得許多試圖依靠行業紅利投機發展的公司難以形成有效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説,在曠視科技登陸資本市場後,人工智能行業的競爭也將正式拉開下半場的序幕。

對於曠視科技來説,上市還遠遠談不上結束:AI在2019年躥升為全球第一科技熱詞,其中所藴含的市場以及機會不言而喻。而曠視作為當下的腰部企業,突圍成為整個科技領域的頭部,才是其選擇目前上市的野心所在。

「曠視的使命是用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初心是探求人類的根本性問題:運用機器和技術,解密人類智慧,破解人類認知、學習和決策等過程的奧祕,堅定地認為物聯網是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主要場景。」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