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鏖战奥运经济,阿里的AI电商从海外开始

鏖戰奧運經濟,阿里的AI電商從海外開始

時代週報 ·  07/26 19:29

編者按:體育大年開啓,超級賽事陸續揭幕。 這是一場屬於“運動迷”的狂歡,也將是商業品牌的競技場。時代週報社將推出《以“冠軍”之名》系列專題報道,一方面關注體育大年中的大賽經濟,另一方面呈現企業爲健康中國、追求冠軍精神所做的點滴。

巴黎奧運會開幕進入倒計時,阿里巴巴(BABA.N,09988.HK)作爲頂級贊助商之一,也是14家頂級贊助商中的唯一一家中國企業。

時間回溯到2017年,阿里與國際奧委會簽約12年,成爲奧運會全球雲基礎設施、雲服務、票務以及電商服務平台四個類別的獨家TOP贊助商。

其中,電商是阿里的主戰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借力奧運賽事爲自家電商平台帶來流量和生意,擴張業務版圖,或許才是阿里牽手國際奧委會的主要目的。

2020年,時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在致股東信中提到,“希望到2036年能夠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隨着國內用戶規模邁過10億大關,阿里的用戶增長主戰場切換到國際業務。

7月以來,作爲阿里與國際奧委會TOP頂級合作伙伴計劃的一部分,阿里國際站在奧運前夕全面加碼海外投入,廣告鋪滿巴黎的大街小巷、地鐵機場,同時簽下曾4奪NBA總冠軍的法國籃球傳奇託尼·帕克作爲代言人,向全球推廣阿里國際站上的中國商家。

“體育大賽對我們這種專注於運動服飾的企業,可以說是潑天的富貴。”近日,把生意主陣地放在阿里國際站的廣州希利服飾有限公司創始人林志烈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他的店鋪到店人數較日常提升了30%-50%。

在這背後,業績顯示,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2024年一季度收入爲274億元,同比增長45%,海外業務連續7個季度雙位數增長,成爲阿里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

另外,阿里創始人馬雲暢想的“AI電商”也率先在海外落地應用。據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副總裁張凱夫介紹,目前阿里國際已在40多個場景中應用AI能力,有大約50萬中小商家不同程度地使用這些功能,1億款商品得到優化。

在國內電商陷入增長瓶頸之後,國際業務是否已經成爲阿里新的增長引擎?賽事經濟能否幫阿里打開巨量海外市場,AI電商對業務的貢獻又有多大?

海外電商增長強勁

“在巴黎奧運會的帶動下,不到半年時間,歐洲市場的營業額就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累計有2000多萬元。”近日,泉州振躍工藝品負責人餘重陽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餘重陽接到的第一筆奧運訂單要從去年年底算起,當時客戶通過阿里國際站聯繫上他,要求生產2024年奧運會禮品訂單,共計十幾萬件,還要求在今年3月份之後完工並陸續交貨。

“前期我們已經交付幾批訂單,保質保量完成了訂單任務,近期,新返單的鑰匙扣等產品,要求在7月中旬交付。”餘重陽說道。

同時,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也通過阿里國際站找到他們,前後定製了2萬多件聯名的水晶球擺件,目前已交付完成。“賽事經濟對工藝禮品帶來的拉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餘重陽表示,今年,賽事訂單大概佔該公司全部訂單的30%~40%。

奧運期間,阿里國際站的半托管、AI外貿等服務在海外快速鋪開,藉助奧運熱點,進一步助推商家的生意增長。這也是阿里加快海外佈局的一個縮影。作爲阿里當前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年度活躍消費者破3億,囊括AliExpress、Lazada、Trendyol及Daraz在內的國際零售業務,以及國際站的批發業務。

業績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季度,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爲274億元,同比增長45%,連續7個季度雙位數增長;經調整 EBITA爲虧損41億元,去年同一季度爲虧損 22億元。

“我們在一些新興市場還是有比較激進的投入,尤其是在中東,像 Trendyol 剛開始在海灣地區拓展業務,會有比較大規模的投入。”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蔣凡在業績電話會上表示,除此之外,AE Choice的商業模式佔比在爬升,這個商業模式在切換過程中,其盈利能力還需要時間。

而放眼整個行業,近年中國企業以星火燎原之勢開拓全球電商版圖。舉例來看,TikTok憑藉流量優勢強勢入局,SHEIN暗自蓄力成長爲千億獨角獸,Temu進軍美國市場不到兩年用戶增長300%。阿里要面對的外部壓力不小。

AI工具貢獻幾何?

“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去年11月,阿里創始人馬雲做出這一判斷。此前數月,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佈全員信,確立兩大戰略重心:用戶爲先、AI驅動。

更早之前的2023年4月,阿里國際已經成立AI Business團隊,由阿里國際數字商業副總裁張凱夫帶隊,主要負責AI在阿里國際的落地和應用,目前團隊人數已達百人以上。

在蔣凡掌控大淘寶期間,張凱夫就是其麾下“大淘寶四大金剛”之一,曾長期負責淘寶商家與行業線,是阿里中典型的懂技術、懂商業、有過一線實戰經驗的高管。由張凱夫帶隊阿里國際AI項目,可以看出阿里國際決策層對迅速AI化的重視度。

從阿里國際披露的進度來看,AI電商步伐走得相對較快:截至目前,阿里國際已在40多個場景中應用AI能力,有大約50萬中小商家不同程度地使用這些功能,1億款商品得到優化。

“AI可以幫你發品,可以幫你接單,甚至有客戶第二天起來的時候單已經到手了,AI自動回覆跟進。”近日,阿里巴巴國際站南粵大區總經理邱宗冰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說到。

比如,AI客服機器人不僅可以“倒時差”適應7*24小時及時響應,還能依據商品詳情頁的信息,突破語言難題,精準回答大部分關於商品本身的諮詢。

據悉,目前阿里國際在AI佈局和分工上的情況是:在GPU等算力底座上,採用以阿里云爲主的雲計算平台;在多模態大模型和基礎AI能力方面,阿里國際的AI Business團隊提供Ovis、MarcoPolo、翻譯、虛擬試衣等工具;而AE、Lazada等子公司,可以根據具體場景,直接調用這些工具,或選用這些工具做二次定製。

AI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即便是阿里這樣的巨頭,也需要在效益和成本之間尋找平衡。據張凱夫透露,整個阿里國際AI Business團隊,在每個AI工具研發過程中,都會去具體測算工具給業務帶來的具體價值。“一個目標是通過AI給整個業務帶來多少降本增效,錢的價值,我們會真的去算給轉化帶來多少增長,這個轉化又能帶來多少GMV。”

目前,在整個阿里國際的商家後臺,AI工具對內部客戶都是免費的,之後,阿里國際是否會將這些AI工具進行商業化運營?此前,有媒體報道,阿里國際團隊已經對於AI工具向外部客戶付費開放有所考量。時代週報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繫阿里國際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具體答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