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金:Robotaxi历久弥新,商业落地正当时

中金:Robotaxi歷久彌新,商業落地正當時

中金研究 ·  07/25 10:01

Robotaxi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10年前後,於2018年左右正式步入當前的0-1落地階段。近期,武漢蘿蔔快跑Robotaxi展露出的商業化進展超出市場預期,也再一次將Robotaxi帶回到市場的聚光燈下。我們在此之前的報告中曾指出央地政府大力推動L3/L4級自動駕駛的測試和標準制定,有望加速高階自動駕駛落地進程。藉此機會,我們再次梳理了當下Robotaxi進展,以及建議讀者關注相應的投資機會。

摘要

Robotaxi落地正當時:中央/地方法規逐一出臺,無人商業化運營不斷擴大。中美自動駕駛的法規體系相似,由中央提出整體監管框架,地方則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相應法規設立和試點,從小範圍有人到大範圍無人演進。目前國內包括北深重武等多個城市已開始無人商業化運營試點。同時,中美多家Robotaxi公司開展了無人商業化運營,包括百度Apollo、文遠知行、小馬智行、Waymo等,車隊規模從數百台到上千台不等。我們認爲,支持Robotaxi開放的城市增多和單城允許投放Robotaxi的數量增多,或將是影響Robotaxi落地0-1向1-10轉變的最直接的兩個觀測性指標。

前裝量產成Robotaxi優選;算法趨向數據驅動,但規則模塊仍需兜底。Robotaxi硬件呈現由工業級向車規級部件,安裝方式由零散佈局向平台化套件轉變。隨着車規硬件量產和降本,且配置收斂和商業落地曙光初現,前裝量產成爲可能,各Robotaxi公司爲了支持鋪車上量紛紛與不同整車廠達成合作。算法方面,Robotaxi追隨數據驅動趨勢,使用大模型優化感知能力,但爲了能確保安全兜底,規則模塊在規控算法中仍較難被替代。

我們測算Robotaxi遠期有望達成超45%毛利率,產業鏈上下游可因此受益。營收端,Robotaxi與出租車同爲乘客的付費,但Robotaxi勝在可以有更長的運營時間。成本端,從運營角度免去了駕駛員工資,但同時增加了車輛折舊和遠程安全員費用,此處差價則爲Robotaxi業務可獲取的增額收益。Robotaxi業務鏈條可以分爲技術-製造-運營-平台-艙娛,利潤分配取決於各環節競爭格局和對鏈條的話語權,我們認爲掌握To-C端消費者入口和To-B智駕技術或是關鍵,有望獲取超額收益。

風險

法規出臺不及預期,智駕技術發展不如預期,Robotaxi推廣不及預期。

正文

Robotaxi政策法規和商業化落地:全球進展如何?

全球自動駕駛政策法規到了哪一步?

截至2024年6月,中、美、德、日等國已頒佈政策法規支持L4級別自動駕駛上路。其中,德國、日本、英國通過頒佈全國性法律,對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產品標準、資質要求、安全員配置、行駛範圍、事故責任分配等提供法律支持。中國、美國國家層面立法進程中,地方作爲“試驗田”在政策法規制定與施行上具有領先性。我們認爲國家層面的自動駕駛法律的確立有助於地方政策及法規的規範化發展,有利於減少Robotaxi部署過程中因適應不同地區差異化政策法規而產生的摩擦成本,對Robotaxi全國性大規模落地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因此我們建議關注中美全國性法律的制定進程,以及地方與全國性政策法規的協同調整情況。

中國:央地協同推進自動駕駛政策法規體系建設

全國性立法進行中。2021年3月《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訂建議稿)》發佈,其中第一百五十五條首次在法律層面明確了自動駕駛車輛路測、通行、違法及事故責任認定等方面要求。然而責任主體僅涉及駕駛人、自動駕駛系統,且L4/L5級別自動駕駛車輛上路通行、違法及事故責任認定等尚無明確規定,我們認爲,責任主體認定、責任分擔規則以及L4/L5級別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法律支持仍有一定完善空間。

強化標準體系建設。2023年發佈的《國家車輛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年版)》(以下簡稱“《體系建設指南》”),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通用規範、核心技術於關鍵產品應用構建了包括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產品、試驗標準等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通過整理《體系建設指南》內容,我們認爲第一階段至2025年自動駕駛標準完善重點方向爲關鍵系統、功能安全及預期功能安全等方面,目的是基本滿足落地需求;第二階段至2030年標準體系將與國際標準法規高度協調,能滿足自動駕駛全場景及創新應用需求。

圖表1: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階段及目標

資料來源:《國家車輛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年版)》,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國家車輛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2023年版)》,中金公司研究部

自動駕駛產品准入、道路測試、示範應用、商業化運營相關指導性政策和規範性文件逐步豐富。車輛產品標準方面,工信部於2021年8月發佈《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規定了自動駕駛汽車及其生產企業准入要求,爲L3/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量產提供標準參考。車輛路測和示範應用方面,2023年11月發佈的《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明確L3/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准入規範、使用主體、上路通行、暫停與退出、數據安全與網絡安全、事故責任認定。商業化運營方面,2023年12月發佈的《自動駕駛汽車運輸安全服務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服務指南》”)對自動駕駛汽車定義、適用範圍、應用場景、人員配備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

地方層面:通過試點機制分階段推進自動駕駛落地,北京市、深圳市、重慶市、武漢市已允許車內無人商業化運營試點。以北京爲例,北京市於2021年4月成立“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陸續經歷“車內有人”“主駕無人”的道路測試、示範應用、商業化運營試點後於2023年7月正式開放“車內無人”商業化運營試點[1]。

圖表2: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應用進程

資料來源: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地方立法有序推進,深圳市於2022年6月發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系國內首部智能網聯汽車法規[2],對自動駕駛汽車產品設計、准入登記、道路測試和示範應用、事故權責認定等作出明確規定。2024年5月1日起《杭州市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促進條例》生效,以地方立法方式明確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具體流程。我們認爲前述地方法規的頒佈將爲全國層面立法以及其他省市提供重要參考。

美國:聯邦層面持續完善自動駕駛監管框架,州層面政策法規大力支持路測及商業化。

聯邦層面:全國性立法一度受阻,監管政策框架持續完善。美國國會作爲立法機構曾開展自動駕駛立法行動以防止監管碎片化,於2017年第115屆國會期間衆議院口頭表決通過SELF DRIVE ACT,參議院商業、科學和運輸委員會報告了AV START ACT,但由於安全安保等關鍵問題分歧未獲正式通過。2023年7月,美國國會召開以“自動駕駛車輛立法框架:提高安全性、改善生活和機動性”爲題的聽證會,被路透社認爲是美國重啓聯邦層次立法的舉措[3]。以美國交通部爲主導,聯合其下屬機構從機動車監管角度制定政策,自2016年以來曾陸續發佈AV1.0/2.0/3.0/4.0等指導性文件,對自動駕駛汽車研發、設計、測試及應用等方面提供指導意見,近年針對自動駕駛車輛設計、政策框架等進行完善。

州層面:立法政策多點開花,愈發重視安全性。據美國全國州議會聯合會(NCSL)的統計數據[4],截至2024年5月共有42個州擁有與自動駕駛汽車相關的已生效立法(包括自動駕駛術語定義、商業化落地、保險及責任認定等方面),其中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等地已允許Robotaxi商業化運營。在加州,加州機動車管理局(DMV)和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PUC)分別負責自動駕駛汽車上路許可頒發和商業運營授權,完善對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和商業化運營的監管。在Robotaxi測試及商業化運營規模增長、事故頻發的情況下,加州政府愈發重視安全問題,於2024年1月頒佈一項法規(SB-915)授權地方政府規定車輛規模及服務時間,並要求企業所開發系統能保障安全員對車輛的控制。

圖表3:美國各州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情況(截至2024年4月)

資料來源:Autonomous Vehicle Industry Association, 2024 State of AV, 2024.04,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Autonomous Vehicle Industry Association, 2024 State of AV, 2024.04,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球Robotaxi商業化落地到了哪一步?

多國已開啓Robotaxi商業化(試)運營。截至2023年,中美多個城市開啓無人Robotaxi收費(試)運營,其中美國舊金山已批准城區範圍不受限制、全天候、全無人商業化運營,中國已出現車內無安全員的商業化運營試點(北京市、武漢市、重慶市、深圳市)。據羅蘭貝格報告,法國、韓國、德國、阿聯酋正式開啓有主駕安全員的小規模商業化試驗,英國、新加坡、日本等國處於道路測試階段。

圖表4:中國各城市Robotaxi投放情況(截至2023年2月)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路線圖 Robotaxi產業評估》,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應用路線圖 Robotaxi產業評估》,中金公司研究部

全天車內無人Robotaxi商業化運營在美國首發落地。根據美國自動駕駛汽車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 State of AV》,截至2024年4月,美國共有9個城市開展自動駕駛車輛運營(舊金山、洛杉磯、拉斯維加斯、奧斯汀、休斯頓、鳳凰城等),自動駕駛車輛公共道路累計行駛里程達到7000萬公里(相比2023年7月增長59%)。2023年8月加州政府同意Waymo和Cruise在舊金山市開展Robotaxi全天商業化運營[5](Cruise後因交通事故頻發被吊銷加州運營牌照),我們認爲該項決議對美國Robotaxi規模化部署具有突破性意義。

美國Robotaxi商業化落地經2023年的失衡後有所放緩。由於技術成熟度不足,Cruise在被批准於舊金山開展全天無人Robotaxi服務後,事故頻發且致行人重傷,其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和部署許可證於2023年11月遭吊銷[6],Cruise亦暫停在美Robotaxi業務以挽回公衆信任[7]。雖然Cruise於2024年5月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重新上路Robotaxi,但主駕設有安全員以保障安全[8]。我們認爲Robotaxi商業化落地開放進程應以Robotaxi安全可靠水平爲鑑,政府動態監管使得更優質的方案獲得更大的資源傾斜。

圖表5:美國部分州獲部署許可自動駕駛部分企業(截至2024年5月)

資料來源:加利福尼亞州車輛管理局(DMV)官網,各公司官網,舊金山紀事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加利福尼亞州車輛管理局(DMV)官網,各公司官網,舊金山紀事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國Robotaxi企業頗具“後起反超”之勢。雖然我國首批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發放於2018年3月[9],且許多Robotaxi企業開始起始時間較晚,但是我國Robotaxi企業1)商業化落地規模更大,我國Robotaxi企業在測試和運營里程、訂單數量、車隊規模等方面更具優勢;2)自動駕駛系統可靠性較強,實現車內有人MPI超過20000英里和車內無人工干預。

圖表6:國內外主要Robotaxi企業運營情況一覽

注:1)公司MPI(每次人工干預間隔英里數)與公司所選擇的路測線路、低點及路測車輛車型有關;2)“/”表示該公司2023年度未在美國加州開展該項測試或運營;3)“2023年度”具體時間區間爲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2023年度加州車輛管理局(DMV)自動駕駛路測報告,賽博汽車,Verge,低速無人駕駛產業聯盟,中金公司研究部

Robotaxi軟硬件技術及量產近況

硬件端:複用車規級部件,可靠性、性價比雙提升

傳感器:進一步支持前裝量產

傳感器數量增加、成本優化。通過分別比較百度Apollo Moon和RT6、小馬智行第五代和第六代Robotaxi中傳感器的數量,我們發現激光雷達系主要增量。我們認爲傳感器數量增加主要系1)傳感器配置優化及成本下降,以激光雷達爲例,配置端由機械式轉向半固態主雷達+純固態補盲雷達組合(如百度Apollo RT6),價格端有明顯降本趨勢,以速騰聚創爲例,公司在其一季度公開業績會上表示ADAS激光雷達ASP由1Q23的4000元下降至1Q24的2600元;2)Robotaxi商業化對安全/可靠性要求提高,因此需提升傳感器冗餘性,實現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360°覆蓋;3)Robotaxi的前裝量產可以有更多空間集成各類傳感器配置。根據Wayve官網,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的單車傳感器方案通常包括15-30個車載攝像頭、5-20個毫米波雷達、5-7個激光雷達。我們認爲在大多數傳感器方案已經實現多傳感器360°冗餘覆蓋的情況下,傳感器數量未來或將較爲穩定。

圖表7:百度Apollo Moon、RT6傳感器增量拆分

資料來源:蓋世汽車微信公衆號,2022百度世界大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蓋世汽車微信公衆號,2022百度世界大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8:小馬智行第五代、第六代L4自動駕駛軟硬件系統傳感器增量拆分

資料來源:百度有駕,36氪,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百度有駕,36氪,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主要自動駕駛企業傳感器和算力配置(截至2024年6月)

注:“/”表示尚未獲得公開信息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百度有駕,汽車之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表示尚未獲得公開信息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百度有駕,汽車之心,中金公司研究部

算力平台:

從工控機向車規級算力平台演進。目前處於測試驗證階段的Robotaxi普遍採用工控機作爲車端算力,即工業級的算力平台。通常工控機採用的是工業級CPU和GPU,工作溫度區間比室溫寬,但比車規級窄。工控機的劣勢在於可靠性不如車規硬件,同時集成度較低,出貨量較少,導致佈置難度較高,降本空間有限。隨着車端大算力芯片的趨於成熟,例如英偉達Orin-X、Thor,L4自動駕駛公司或將逐步轉變硬件方案,將工控機轉變爲車規級域控,提升可靠性、壽命的同時,也爲後續大規模量產降本打下基礎。

圖表10:算力平台從工業級向車規級演進

資料來源:英偉達官網,圖森未來官網,宸聯科技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英偉達官網,圖森未來官網,宸聯科技官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線控底盤:

汽車邁向智能化時代,線控底盤技術不可或缺。高級別自動駕駛依賴於感知層、決策層和執行層的高效配合,高精度、快響應、安全穩定的執行系統是實現高級別智能駕駛的必要條件,傳統機械、液壓控制技術難以滿足需求。我們認爲,線控底盤是量產自動駕駛的核心革命技術之一,在提升L2、L3級智能駕駛車性能的同時,爲L4及以上自動駕駛做準備。

Robotaxi整車成本持續下探

整車成本下探至主流乘用車價格級別,根據百度Apollo Day 2024,百度第六代無人車RT6售價僅爲20.46萬元,相較第五代無人車的48萬元下降60%。經過梳理歸納百度Apollo六代無人車單車成本演進歷史,我們認爲這主要得益於Robotaxi前裝量產、自動駕駛零部件向車規級產品演進、及我國電動車產能充沛等三大方面的規模效應。

圖表11:Robotaxi降本路徑——以百度Apollo Robotaxi爲例

注:價格列Gen1~Gen4數據根據Apollo Day 2021關於百度Apollo Robotaxi歷代車型“性能提升十倍,成本降低一半”的公開資料進行推算
資料來源:百度Apollo官網,MEMS,電科技,汽車之心,智駕網,中金公司研究部

軟件端:模塊化架構佔主流,端到端架構前景廣闊

我們認爲從規則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化仍需一定時間,未來或仍需規則兜底。Robotaxi商業化落地對自動駕駛系統應對各種未知、極端場景的安全可靠性要求極高,需要大量實地及模擬測試並對模型行爲進行分析,因此模型應當可驗證、可解釋。然而現階段端到端模型是一個“黑盒”,我們難以了解其所作決策依照哪些數據、基於何種方法和理由,出現錯誤或需求變更時難以進行鍼對性修改。數據和算力決定端到端模型天花板,然而模型優化需要大量優質數據,但是數據如何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地獲取仍有待L4自動駕駛解決;在算力等數據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的情況下,數據驅動算法結果未必優於規則驅動。綜上,我們認爲數據驅動算法更多適用於提升感知性能,而規控與安全更加緊密相關仍需規則算法兜底。

生態、技術、政策到位推動Robotaxi前裝量產

Robotaxi前裝量產是自動駕駛技術公司與整車廠的雙向奔赴。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需要一定規模車隊作爲載體開展道路測試、示範應用以及商業化(試)運營,從而積累數據、優化模型、推動商業模式改進調整,但昂貴的後裝車輛將加重其資金壓力。整車廠短期通過製造銷售Robotaxi提高產銷,長期看則期望切入L4級別自動駕駛賽道。因此,自動駕駛公司、整車廠在整車架構、芯片選型、網絡架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共同開發可用於Robotaxi的新車型。我們認爲,這一合作的過程與成果將有助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Robotaxi商業化落地、整車廠積累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

圖表12:自動駕駛企業量產進展(截至2024年4月)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及官方微信公衆號,TechCrunch,Yahoo Finance,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及官方微信公衆號,TechCrunch,Yahoo Finance,中金公司研究部

Robotaxi盈利模型與價值鏈

Robotaxi盈利模型:單車投入40萬元爲界,以下盈虧或可平衡

我們基於全Robotaxi價值鏈構建單車單年經濟模型以估算Robotaxi盈利能力。Robotaxi價值鏈參與者衆多,合作模式多樣,成本承擔、利潤分配因具體合作模式產生差異,各環節由於稀缺性、產生價值大小對ROE的訴求也不盡相同。現階段Robotaxi商業化運營尚起步,各方合作細節未完全成型。因此,我們站在全價值鏈角度構建Robotaxi單車單年經濟模型,嘗試建立對Robotaxi盈利能力的整體性理解。

我們通過“Robotaxi客單均價×Robotaxi日均單數×365”計算Robotaxi單車單年營收:

► 假設#1:Robotaxi客單均價相比傳統網約車設有一定折扣,以彌補技術尚未完善帶來的體驗弊端。我們假設傳統網約車平台客單價將以CPI增速約3%增長。此外,我們認爲,初期Robotaxi體驗仍有優化空間,爲此願意爲C端顧客將設置較低客單價,令其成爲更具經濟性的出行方式;後期隨着Robotaxi乘坐體驗與網約車相近,網約車提供的相對摺扣將有所回收。

► 假設#2:相比傳統網約車,Robotaxi單日總運營時間更長、單位時間內接單量數量隨技術成熟、生產接納程度提升而提高。我們合理假設日均網約車客單數爲20單。據清華大學團隊發佈的《2021年中國一線城市出行平台調研報告》,2021年我國網約車平均每日運行時間約爲11小時;以北京亦莊爲例,2023年7月蘿蔔快跑在此地運營時間爲每日7:00~22:00(15小時)。我們認爲伴隨技術成熟、監管政策放開,未來Robotaxi單日運行時長或將達到20小時(剩餘時間用於充電和清潔)。運行時長更長意即覆蓋非出行高峰時段,出現運行的邊際效應因爲我們預計Robotaxi單位時間內接單量相較傳統網約車較低,因此結合技術成熟度和邊際效應導致的接單效率不及人類司機,我們設以運行效率折扣,以計算Robotaxi單日可接單數量。

我們通過“車輛折舊+遠程安全員成本+動力成本+平台成本+保險成本+運維成本”計算Robotaxi單車單年成本。

► 假設#3:Robotaxi單車成本先下降後保持穩定,生命週期爲5年。中短期內,隨着自動駕駛套件價格下降以及Robotaxi前裝量產規模化,我們認爲Robotaxi成本將逐步下降。從長期看,我們預計Robotaxi規模化生產預計在2030年前後達到穩定水平,且自動駕駛技術發展進入成熟期,因此成本將保持穩定。假設Robotaxi平均每月行駛1萬公里,據《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推斷Robotaxi全生命週期行駛里程爲60萬公里,因此我們預計其生命週期應爲5年左右,線性折舊且殘值爲0。

► 假設#4:Robotaxi遠程安全員監管車輛數量將增加,遠期將保持穩定。以北京亦莊爲例,Robotaxi已實現遠程安全員人車比1:1,部分領先運營服務主體已獲准按1:5的人車比開展L4級別測試(信息來源:羅蘭貝格)。隨着自動駕駛技術不斷成熟,Robotaxi安全性及可靠性或將進一步提升,因此我們假設未來Robotaxi安全員人車比將逐步降低,即單個安全員監督車輛數量提升,遠期技術成熟時將步入穩態。

► 假設#5:Robotaxi動力成本、平台成本、保險成本、運維成本佔收比將保持穩定。我們假設,Robotaxi動力成本、保險成本、運維成本佔收比與傳統網約車平台相似且基本保持穩定,平台成本佔收比將下降。動力成本主要爲用電成本,系Robotaxi基本爲新能源汽車;運維成本主要包括車輛維修保養成本(如車輛生命週期內零部件更換)、停車費用等;對於保險成本,在前期定價模型未明晰的情況下可參照乘用車定價,但隨着Robotaxi安全性逐漸被驗證,其佔營收比例或逐年微降。平台成本主要包括自建及第三方平台抽成、數據存儲及服務器運營維護等IT成本,抽成上限多在18%~30%[10];但考慮自建平台興起及話語權逐步增強,我們假設未來平台成本佔收比將下降。

基於上述假設,我們預計Robotaxi 2027年毛利率將轉正,遠期毛利率可達45%以上。營收端,Robotaxi運行時間更長,因此單日訂單量可高於傳統網約車,從而在遠期實現更高營收。成本端,隨着自動駕駛套件及Robotaxi前裝量產帶來的整車成本下降、遠程安全員人車比降低,車輛折舊及安全員成本佔營收比重將在2030年左右分別接近28%及10%,釋放更大毛利空間。

圖表13:國內Robotaxi中期單車經濟模型UE拆解

注:更多假設詳解和遠期測算,歡迎聯繫中金公司研究部汽車組
資料來源:中金公司研究部

Robotaxi價值鏈拆分

Robotaxi價值鏈可分爲五層,其中自動駕駛技術、調度平台與服務構成價值鏈的核心層次。第一層的自動駕駛技術包括實現自動駕駛的算法軟件及核心算力芯片,是實現自動駕駛的技術基礎,同時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第二層即自動駕駛車輛整車設計及生產製造,以及相應零部件。第三層是車隊運營及投保,主要提供運力、運營及保險。第四層是調度平台與服務,提供Robotaxi To-C端入口,在車輛調度上具有較高話語權,其資源導向和需求對接效率關係着Robotaxi的盈利能力。第五層是乘坐需求與體驗,搭建智能座艙,提升乘客乘坐體驗。我們認爲,自動駕駛技術(特別是算法軟件提供商)、調度平台與服務分別掌握技術、顧客兩大核心資源,且皆門檻較高,因此在價值鏈中地位較高,對產業利益分配具有較高話語權。

圖表14:Robotaxi價值鏈分層、主要參與者及主要價值貢獻

注:“23年毛利率水平評估”數據通過計算代表公司2023年毛利率或淨利率均值得出
資料來源:Mobileye招股說明書,各代表公司2023年年報,中金公司研究部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整車廠、出行服務平台構成的“鐵三角”模式推動Robotaxi商業化落地。“鐵三角”模式中各方在技術、生產、運營上各司其職,協同提升Robotaxi技術、量產製造、運營及服務、市場接受度,加速Robotaxi商業化落地。

► 自動駕駛技術公司:“鐵三角”模式下專注L4級別自動駕駛方案技術,基於現有出行服務平台自行或通過第三方公司部署車輛,獲取行駛數據反哺算法;與整車廠達成前裝量產合作有助於節省車輛生產成本,同時提高可靠性。

► 整車廠:我們認爲整車廠利益驅動短期是賣車、長期是前瞻性佈局Robotaxi巨大市場,但自動駕駛技術相對落後。“鐵三角”模式下提供整車設計、製造從而支持車輛鋪設,通過賣車獲利並積攢高階自動駕駛系統經驗。

► 出行服務平台:我們認爲Robotaxi之於出行服務平台爲一項可發揮用戶基礎優勢、遠期有助於提升營收規模的業務。“鐵三角”模式下專門負責車隊調度、車輛維護等事務和C端用戶引流及教育。同時,平台可以根據Robotaxi鋪設數量,靈活穿插網約車和Robotaxi以確保等車時間可控,保障自動駕駛車輛保障乘坐體驗和接起率,從而增強用戶粘性,進而保障訂單量及營收。

在“鐵三角”模式之外,我們認爲Robotaxi商業還可能以C2C模式落地。當自動駕駛技術及Robotaxi整車生產製造達到一定水平後,在政策法規允許之下,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或將面向普通消費者銷售。據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於2024年股東大會的發言,特斯拉Robotaxi運營模式將是“Uber與AirBnB的結合”:特斯拉自有車隊運營模式類似Uber,車主閒置車輛運營方式類似Airbnb:車主可將閒置車輛隨時納入Tesla Network(特斯拉出行平台)車隊,與特斯拉自有Robotaxi共同爲用戶提供打車服務,並可根據需求退出。車主可從打車服務賺取收入,特斯拉作爲運營平台將對收入進行極低比例抽成。由此,Robotaxi車隊部分保險費用、能源費用、車輛折舊等成本將轉移至車主,同時Robotaxi運力得以豐富,有助於提升平台運營效率及盈利能力。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