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马斯克“战胜”中国激烈价格竞争,多家国内企业却沦为牺牲品?

馬斯克“戰勝”中國激烈價格競爭,多家國內企業卻淪爲犧牲品?

FX168 ·  07/11 16:25

FX168財經報社(歐洲)訊 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領導下,特斯拉採取了降價應對中國市場競爭,刺激今年第二季交付量超出預期。但在這場電動車激烈角逐戰中,中國國內多家企業似乎淪爲犧牲品。截至2020年底,中國只有不到20個電動汽車品牌實現盈利。

據諮詢公司Alixpartners稱,在中國現有的137個電動汽車品牌中,到2020年底,只有19個品牌能夠實現盈利,其餘品牌要麼退出該行業,要麼進行整合,要麼爭奪較小的市場份額。

(來源:Bloomberg)

持續近兩年的價格戰給一些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利潤率帶來了壓力,而且隨着比亞迪和特斯拉等主導企業尋求鞏固其主導地位,這種價格戰可能會持續下去。

Alixpartners駐上海董事總經理Stephen Dyer在週三(7月10日)吹風會上表示:“只要比亞迪這樣的大公司仍然有毛利率,就還有進一步價格戰的空間。”

Alixpartners數據顯示,儘管中國汽車的平均售價在過去一年下跌了13.4%,但汽車製造商的平均利潤率將從2022年的6.3%,上升至2023年的7.8%。製造商通過壓榨供應商和快速將新車型推向市場來降低成本。

該機構指出,到2030年底,中國汽車製造商將佔據全球汽車市場的33%,以及新能源汽車銷量的45%。不過,鑑於歐盟徵收額外的臨時關稅,該諮詢公司將中國在歐洲汽車市場的份額預測從15%下調至12%。

Alixpartners從簡報中得出的其他結論是,中國汽車製造商佔據優勢的方式包括承擔風險並快速行動,在升級之前先滿足最低安全和監管要求,大部分升級可以在交付後通過軟件更新完成。

此外,中國製造商可以分離硬件和軟件開發,建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並獲得融資和地方政府支持。還有是國家層面對電池和材料技術的投資,早期讓供應商參與,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利用垂直整合。

最後則是通過組織結構和加班文化提高效率,傳統汽車製造商的工人每月最多加班20小時,而中國新能源汽車製造商的員工每月加班時間最多可達140小時。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道,中國與西方的電動汽車貿易戰升溫,但馬斯克領導下的特斯拉卻以某種方式逃脫了最糟糕的情況。

(來源:The Economist)

今年5月,作爲針對中國科技廣泛攻擊的一部分,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了100%的關稅。7月2日,加拿大就其所謂的中國在電動汽車行業的“不公平貿易行爲”展開磋商。兩天後,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37.6%的臨時關稅生效。

7月10日,在對歐洲白蘭地發起反傾銷調查的象徵性舉措幾天後,中國商務部稱不會坐以待斃。中國商務部表示,將研究歐盟的關稅是否對自由貿易構成壁壘。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