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公司披露2024 年一季報及2023 年年報,2024Q1 實現營業收入0.44 億元,同比增長71.79%,主要系航空工藝裝備收入增加;歸母淨利潤0.04 億元,同比降低27.27%;主要系產品價格及結構變化,毛利率下降,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增加。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4.56 億元,同比增長12.65%;歸母淨利潤1.34 億元,同比增長9.63%。公司主營業務覆蓋航空航天領域,專注宇航產品、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等的研發製造。隨着我國探月工程、新一代運載火箭、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火星探測、太陽探測、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一批行業重大項目的穩步推進,疊加國產大飛機、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戰略領域發展,公司業績有望持續釋放。
事件
公司披露2024 年一季報,2024Q1 實現營業收入0.44 億元,同比增長71.79%,主要系航空工藝裝備收入增加;歸母淨利潤0. 04 億元,同比降低27.27%;扣非歸母淨利潤-210.07 萬元,同比下降613.90%,主要系產品價格及結構變化,毛利率下降,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增加。
公司披露2023 年年報,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4.56 億元,同比增長12.65%;歸母淨利潤1.34 億元,同比增長9.63%;扣非歸母淨利潤0.98 億元,同比下降14.47%。
簡評
1、航空航天領域維持高景氣,公司業績持續釋
放整體來看,公司訂單穩定,航空航天領域維持高景氣,短期產品價格及結構變化,營業收入持續增長,盈利能力有所降低,中長期業績持續釋放可期。2024Q1 實現營業收入0.44 億元,同比增長71.79%,主要系航空工藝裝備收入增加;歸母淨利潤0. 04億元,同比降低27.27%;扣非歸母淨利潤-210.07 萬元, 同比下降613.90%,主要系產品價格及結構變化,毛利率下降, 管理費用、研發費用增加。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4.56 億元,同比增長12.65%;歸母淨利潤1.34 億元,同比增長9.63%;扣非歸母淨利潤0.98 億元,同比下降14.47%。
分版塊看,2023 年,航空航天和其他通信設備製造業爲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較上年增長14. 24%,產品綜合毛利率爲51.19%,同比下降8.47pcts,主要是受產品結構變化,下游主機或總體客戶價格下降的影響,產品綜合毛利率有所下降。2023 年,宇航及通信產品、航空產品及航空航天工藝裝備的營業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4.06%、下降33.70%、增長6.05%;毛利率分別爲56.13%、43.50%、42.69%,同比分別下降8.56pcts、6.46pct s 、13.47pcts。
2、航空航天領域雙輪驅動,疊加國產大飛機、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增長點隨着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現代化新興產業被列爲我國重點發展方向,公司緊跟國家政策指引積極拓展產品應用及業務板塊,在原有核心技術能力的基礎上針對國產大飛機、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的需求,加大力度圍繞新興產業核心產品進行高質量、低成本的研發攻關工作。
宇航產品方面,公司立足自身優勢,重點建設航天微波通信、星載結構機構、慣性器件、太陽翼等產品的設計、製造、裝配、調試、測試和環境試驗等綜合研製能力,形成智能化、批量化、極具競爭力的綜合研製優勢,滿足以載人航天、高通量衛星、軍用衛星以及低軌互聯網衛星爲代表的重大航天工程配套需求。航空航天工藝裝備方面,公司重點發展集成化、自動化、智能化等航空航天工藝裝備產品,提供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一體化工裝、自動化生產線、裝配生產線,成爲全壽命週期高端工藝裝備及整體方案解決提供商。目前已完成C919自動定位及移動定位系統、機翼壁板成型工裝及各型飛機、無人機機身結構成型工裝等產品。航空產品方面,公司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立足自主創新,建設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加大規模化批量化生產能力,爲航空及相關領域的高精度、輕量化、結構功能一體化的先進複合材料零部件以及金屬零部件產品的設計、製造與裝配提供全套解決方案。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方面,公司瞄準國防裝備建設、低軌衛星互聯網、商業航天等市場機遇,以“天伺饋”分系統產品的研發製造爲核心,立足自主開發,依託較爲齊全的產業鏈條, 努力發展成爲國內一流的衛星通信產品、地面測控產品及特種測試設備供應商。
3、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建設,聚焦新質生產力
加速環宇航空產業園建設,該產業園規劃了衛星通信天線、測控測試天線、數據鏈產品、高端複合材料零部件、大型高精度測試裝備的產業化能力。截至2023 年末,環宇航空產業園已經建設完成超8 萬平方米,相關高端研發、生產、檢測設備正加緊採購,部分設備已安裝調試到位,航空產業園在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裝備板塊、複合材料產品板塊的產業化能力提升已初見成效。
推進子公司自貢環宇產業園的建設,自貢環宇已購置132 畝土地用於建設無人機復材零部件及整機結構研製及產業化能力。主要建設複合材料零部件製造能力,無人機部組件、整機裝配及測試能力。子公司自貢環宇積極參與無人機產業鏈配套需求,加快航空產品產能建設,預計2024 年內部分投產。
4、加大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力度
在技術研發與創新方面,公司一直致力於爲航空航天領域客戶提供高新技術產品和服務,通過多年持續的研發投入、自主攻關與技術積累,形成了極具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業務板塊。2023 年,公司研發投入4,811.17萬元,同比增加6.55%;擁有研發人員148 人(同比+33.33%),佔公司總人數的19.27%。2023 年, 公司新增申請的7 項發明專利和15 項實用新型專利,主要爲進一步提升公司核心技術的優勢;公司累計取得已授權專利72 項,其中發明專利21 項,實用新型專利51 項。公司通過多年的技術攻關、生產實踐,不斷提升工藝設計、機加參數選擇、材料成型、工裝設計製造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形成了包括高精度、高頻段天線饋電部件設計仿真、製造、裝配及調試技術,星載高難度波導縫隙陣天線製造及焊接技術在內的等11 項核心技術。
5、公司開展股份回購,踐行“提質增效重回報”行動方案公司2024 年2 月公告,擬使用IPO 部分超募資金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不高於1 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人民幣30 元/股,並將回購股份在未來適宜時機全部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截至2024 年4 月底,已累計回購247.25 萬股(佔總股本0.61%)。截至2024 年6 月30 日,公司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已累計回購公司股份247.25 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0.61%,回購成交的最高價爲22.37 元/股,最低價爲17.94 元/股,支付的資金總額約爲人民幣4,999.63 萬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費用)。
6、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航空航天領域雙輪驅動,相關製造及配套行業後續可期,給予買入評級公司專注於宇航產品、航空航天工藝裝備、航空產品、衛星通信及測控測試設備等的研發製造,立足於高景氣發展階段的航空航天領域,同時卡位國產大飛機、商業航天、與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持續加大技術開發和自主創新力度,積極推進產業園區建設,產能持續擴充,聚焦新質生產力。
公司主要產品的銷售存在較明顯的季節性特徵,每年第一季度確認的收入佔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較低,2022-2023 年佔比均不足6%。每年第四季度確認的收入佔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較高。公司的主要客戶爲航天科技、中航工業、中國航發、中國電科、中國商飛的各下屬單位,受上述集團及企業結算方式和成本預決算管理的影響,其通常在下半年加快推進項目驗收結算進度,因此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存在明顯的季節性, 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收入佔全年收入比重較大,該等情況符合軍工行業整體收入的季節性特點。
2023 年末,公司存貨較同比增加48.39%,主要系原材料及在產品增加。公司目前主要採用“以銷定產,以產定採”的原則進行存貨採購,存貨主要系根據客戶訂單安排生產及發貨所需的各種原材料、在產品和發出商品,公司主要存貨有對應的銷售訂單;但公司也會存在爲保證產品及時交付而提前備貨,或根據預期訂單提前採購部分原材料的情況。綜合來看,公司2024 年業績有望維持快速增長。
我們看好公司未來前景,預計公司2024 年至2026 年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69、2.11 和2.66 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爲25.42%、25.45%和26.02%,相應24 年至26 年PE 分別爲38.89、31.00 和24.60 倍,首次覆蓋, 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分析
1、如果主營業務出現低於預期的情況則會出現盈利假設不成立的風險。
2、如果未來因市場競爭加劇、市場需求發生重大不利變化等因素導致公司產品銷售價格下降,或因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漲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公司毛利率空間可能被壓縮,公司將面臨毛利率下降的風險。若2024-2026 年公司毛利率整體下降2 個百分點、4 個百分點、6 個百分點,則2026 年預期歸母淨利潤將從2.66 億元,分別下滑至2.48 億元、2.29 億元、2.11 億元。
3、產業園區建設與研發成果不及預期:公司持續加大產業園區建設與研發投入,如果研發成果不及預期,將顯著影響未來市場拓展與產品更新換代,從而影響業績釋放。
4、市場競爭加劇:隨着軍民融合的進一步推進,軍工行業門檻逐漸降低,公司傳統優勢領域可能會被滲透,新興領域競爭會更加激烈,從而影響公司的營收與盈利能力。
5、軍品訂單不及預期:軍工產品涉及國防安全的特殊性,國家對軍品採購實行了嚴格的控制,軍品採購具有高度的計劃性,若型號裝備採購計劃不及預期,產業鏈中相關企業業績將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