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硬件缺乏创新的苹果,比以前更需要人工智能

硬件缺乏創新的蘋果,比以前更需要人工智能

華爾街見聞 ·  07/01 21:48

來源:華爾街見聞

缺乏創新,是$蘋果 (AAPL.US)$在過去幾年裏面臨的最常見的批評。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硬件層面,自從2017年iPhone X取消沿用10年的Home鍵後,蘋果唯一看得見的創新差不多就是2022年的靈動島了。最近的兩年裏,除了貴得驚人、不太可能成爲大衆消費設備的Vision Pro,蘋果幾乎沒有交出任何讓人耳目一新的工業設計成果。

隨着每年更新的iPhone越來越缺乏新意,消費者換機的週期也越來越長。著名科技作者Mark Gurman在最新專欄中評論稱,硬件創新步伐放緩之後,蘋果就更依賴軟件和AI來帶動收入增長。

硬件更新缺乏亮點

Mark Gurman指出,蘋果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定期創新其產品的硬件和工業設計取得的,設備全新外觀、更強大的攝像頭、新材料等都是吸引消費者升級的關鍵。

然而,從最近幾年的產品線來看,蘋果的硬件創新步伐有所放緩

以去年發佈的新品爲例,儘管iPhone 15 Pro採用了新的鈦合金外殼,但整體設計與四年前的iPhone 12並沒有太大不同。第三代Apple Watch Ultra外觀幾乎沒有變化,其他型號的蘋果手錶仍然外觀相比2018年的Series 4也沒有什麼變化。搭載地表最強芯片M4的iPad Pro,外觀跟六年前的第一代iPad Pro基本一致,唯一的賣點是變薄了一些。MacBook Pro系列也已經三年沒有過大的外形更新。

缺少硬件創新,讓普通消費者升級到新機型比以前更難了。雪上加霜的是,歐美的高通脹仍然在限制着消費電子行業,許多消費者更願意把錢留在手裏。

蘋果似乎也已經適應了這一點。在近日發佈的一份關於其產品壽命的報告中,蘋果表示——新的製造技術、軟件支持和維修服務可以讓蘋果設備的使用壽命變得更加長久——賣不出去新品但能給蘋果帶來ESG加分,沒人比庫克更懂PR。

當然,設備使用壽命變長不是一件壞事,蘋果設備是消費電子品牌中最保值的,對消費者和企業形象都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不過,從業績來看,消費者換機頻率降低,讓蘋果的硬件銷售收入增長開始大幅放緩甚至下滑——過去的六個財季裏,蘋果有五個季度銷售額出現了下滑

找到新的收入來源,對蘋果而言至關重要。

新的增長動能:AI和軟件

雖然硬件銷售增長乏力,但Mark Gurman強調,軟件和AI能夠接棒硬件,持續未蘋果創造收入。

在今年的WWDC大會上,蘋果剛剛發佈了“蘋果智能”,允許消費者在其設備上使用端側+私有云+外部AI的一系列大模型組合。但要用上蘋果智能,可是代價不菲——至少需要8GB RAM——滿足這個性能要求的iPhone寥寥無幾。

從現有的產品序列來看,蘋果智能預計僅支持最新一代旗艦機型iPhone 15 Pro、iPhone 15 Pro Max以及搭載M1或後續芯片的iPad和Mac設備。也就是說,要想體驗最新的AI功能,持有舊款機型的消費者就必須買新機。

Mark Gurman認爲,即將發佈的iPhone 16系列不會有太多硬件變化,其銷量可以驗證消費者對蘋果智能到底有多熱情。他認爲,包括升級版的Siri等一系列AI功能,將是軟件能否推動硬件銷售增加的最大考驗。AI功能很可能成爲蘋果iPhone 16營銷的核心,就像2011年第一代Siri的廣告推動了iPhone 4S的銷售一樣。

此外,Mac和iPad用戶也可能會被新系統的特色功能吸引而選擇換機。雖然7年前的Mac也可以運行最新的macOS Sequoia系統,但新系統特有的iPhone鏡像和遊戲模式等功能需要新硬件才能使用,蘋果的AI功能同樣硬性要求更新的機型上才會搭載的M系芯片。

硬件升級速度的放緩也將迫使蘋果更多地依賴服務費和訂閱費來推動銷售。Mark Gurman相信,蘋果和監管機構圍繞App Store的抗爭,是因爲軟件銷售關乎公司以後的收入增長曲線。

他還預測稱,雖然目前蘋果智能是免費的,但蘋果以後可以通過這些功能收取費用。他認爲蘋果最終可能會推出類似“Apple Intelligence+”的產品,像iCloud+、Apple TV+一樣,提供付費訂閱才能使用的額外功能。

最重要的是,蘋果還可以從人工智能合作伙伴那裏獲得訂閱收入的分成。除了上個月WWDC大會上官宣的與OpenAI的合作,9月份,谷歌的Gemini,以及另一家明星創企Anthropic的Claude,都可能會成爲蘋果智能的合作伙伴。

如果他的預測能成真,那麼在火爆的AIGC賽道里,蘋果可能會成爲英偉達等上游基礎設施廠商之外,第一批賺到錢的應用層公司。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