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海机电53亿天价关联并购遭中小股东否决 营收盈利连续三季度下跌

上海機電53億天價關聯併購遭中小股東否決 營收盈利連續三季度下跌

經濟觀察報 ·  06/27 16:06

經觀能源

編輯/樊昭

6月24日晚間,上海機電公告稱,關於公司收購上海集優銘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審議結果爲不通過。

散戶的勝利

5月14日,上海機電發佈公告計劃通過現金收購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電氣”)、上海電氣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香港”)以及上海電氣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集團香港”)共同持有的上海集優100%股權,該股權的評估價值爲53.18億元人民幣。

根據本網此前報道,上海機電該項公告發出後,上交所對此次關聯交易的合理性表示質疑,並迅速下發問詢函。要求對以下幾方面進行回應:

  1. 1、交易必要性:此次交易中,上海機電以公司自有資金一次性全部支付53.18億元,而上海機電一季度末貨幣資金爲128.22億元,此次交易將直接佔用41.48%的貨幣資金,這種支付方式顯然並不常見。此外,上海機電與上海集優的主營業務並不具有明顯協同性,需要說明此次收購是否存在必要性。
  2. 2、業績承諾缺失:在本次交易中,上海機電並未對股權收購事項設置業績承諾與補償機制,這在資本市場尤其是在關聯交易中較爲罕見,會直接影響小股東權益。
  3. 標的公司經營情況:上海集優2023年的營業收入雖有增長,但淨利潤卻下降了32.09%。上交所要求上海機電說明標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業績下滑的原因及風險,以及本次投資回報的可實現性。

3、交易估值公允性:上交所對上海集優100%股權的評估價值、高增值率及評估方法提出質疑。本次交易中採用了資產基礎法評估,資產增值率爲22.31%。具體在不同業務板塊評估時,四個主要板塊使用了資產基礎法進行評估。但在汽車緊固件板塊則採取了收益法,導致增值率較高,達到40.31%。

6月5日,上海機電對問詢函進行了回覆,補充說明上海集優作爲其拓展“第二主業”的合理性。此外,更加值得關注的是,上海機電對資產出售方向併購方作出了標的公司未來三年業績承諾,2024年至2026年分別爲2.5477億元、3.523億元、4.517億元,合計逾10億元。

然而,在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諸多挑戰的背景下,承諾業績上升並未得到中小股東的認可。

6月24日,上海機電召開2024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此次會議審議的《關於公司收購上海集優銘宇機械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審議結果爲“不通過”。

此次交易由於涉及關聯方,構成關聯交易。上海電氣作爲上海機電的控股股東,電氣香港爲其全資子公司,電氣集團香港爲上海機電實際控制人上海電氣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因此,上海電氣在此次表決中進行了迴避。

表決結果顯示,參與投票的股東主要是中小股東。在A股中小股東中,同意票數爲3207.85萬股,反對票數爲5466.22萬股;B股股東中,同意票數爲2732.35萬股,反對票數爲548.11萬股。整體來看,同意票佔比49.69%,反對票佔比50.31%,最終以“散戶的勝利”爲結果,否決了此次交易。

“第二主業”何去何從

上海機電此前公開表示,其主要收入來源一直依賴於其控股子公司上海三菱電梯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電梯的生產、銷售及維護保養業務,對上海機電的總收入貢獻超過90%。然而,隨着近年來電梯市場增長速度的減緩,上海機電面臨了新的挑戰。因此,探索新的盈利增長點,並尋求發展第二大主營業務,是應對當前市場環境變化的必要舉措。

在2023年的第三季度至2024年第一季度期間,上海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的營業收入呈現連續下降趨勢。具體來看,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3.6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0.53%;第四季度營業收入爲50.5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3.79%;而2024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進一步降至43.11億元人民幣,同比減少5.01%。

同時,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也呈現下降態勢。2023年第三季度淨利潤爲2.5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4.45%;第四季度淨利潤爲1.87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34%;2024年第一季度淨利潤回升至2.12億元人民幣,但同比仍下降8.08%。

在此背景下,上海機電計劃通過現金收購上海集優的方式,打造“第二主業”,解決盈利下滑問題。

但管理層的計劃並未得到中小股東的廣泛認可,即便在遭到上交所問詢後給出了業績承諾,依舊未能打消投資者的質疑。

從二級市場股票來看,自5月14日上海機電發佈收購公告以來,截止到6月26日收盤,其股價已累計下跌約22%。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