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重磅!英伟达CEO黄仁勋:下一波AI浪潮将是重工业自动化,Blackwell芯片或成计算史里程碑【附全球人工智能芯片行业现状分析】

重磅!英偉達CEO黃仁勳:下一波AI浪潮將是重工業自動化,Blackwell芯片或成計算史里程碑【附全球人工智能芯片行業現狀分析】

前瞻網 ·  06/27 14:18

6月26日,英偉達CEO黃仁勳在英偉達股東大會上表示,在該公司的先進芯片推動下,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將使價值50萬億美元的重工業實現自動化。

黃仁勳指出,雖然人工智能已經在科技、醫療健康等多個行業展現出巨大的潛力和價值,但全球經濟中仍有許多領域尚未廣泛採用AI技術,這將帶來巨大的增長機會。

黃仁勳表示,客戶對英偉達代號爲Blackwell的下一代芯片架構需求強勁。他預計基於Blackwell的芯片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推出,並認爲這將是“公司歷史上,甚至是計算史上最成功的產品”

黃仁勳談到了英偉達的前景,表示,“英偉達加速計算,已經達到了一個臨界點,實現了一個良性循環”即隨着用戶基數的增加,平台能夠進行更多必要的改進,從而吸引更多用戶的加入。

儘管此次股東大會英偉達並未發佈新產品,但股東們對公司的表現表示了高度的滿意。他們批准了一項“股東決定薪酬”的非約束性高管薪酬投票。英偉達高管的薪酬包括薪金和各種類型的限制性股票單位的組合。根據公司的年度申報文件,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公司2024財年的薪酬包約爲3400萬美元,比2023年增加了60%。

6月18日,英偉達的市值達到了驚人的3.34萬億美元,成功超越了微軟和蘋果,登頂全球市值第一。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的信息,黃仁勳在6月13日至21日的7個交易日內,累計減持了72萬股股票,套現金額高達946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億元。

作爲全球AI算力龍頭企業,英偉達自199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GPU的研發與製造。隨着技術的不斷髮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英偉達已經成功地從傳統GPU供應商轉型升級爲平台化企業,成爲人工智能時代軟硬件一體化AI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相比傳統的中央處理器(CPU),人工智能芯片能夠更高效地進行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大規模數據處理,加速模型訓練和推理過程。這些芯片能夠處理複雜的算法和大規模數據,用於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人工智能應用。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市場呈現出競爭激烈的態勢,英偉達在該領域佔據着主導地位,擁有80%以上的市場份額。除了英偉達,像英特爾、AMD、谷歌等公司也在不斷投入研發,競相推出更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產品。

回看AI芯片行業:

AI芯片分類及特點

AI芯片可以分爲傳統芯片、智能芯片和類腦仿生芯片。傳統芯片能夠執行人工智能程序的基本運算操作,但在芯片架構和性能方面無法滿足人工智能技術與應用的快速發展。智能芯片專門設計用於人工智能領域,包括通用和專用兩種類型。通用型智能芯片具有普適性,而專用型智能芯片則是爲特定應用場景需求而設計的。此外,還有受生物腦啓發設計的類腦仿生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應用於多種場景

人工智能芯片涉及計算機科學和半導體芯片領域。計算機科學領域涉及高效率的智能算法(軟件),而半導體芯片領域涉及將算法有效地實現在硅片上,並最終轉化爲能夠與配套軟件結合的實體產品。目前,人工智能芯片根據技術架構可分爲CPU、GPU、FPGA、ASIC和類腦芯片;根據在網絡中的位置可分爲雲端AI芯片、邊緣AI芯片和終端AI芯片;根據在實踐中的目標可分爲訓練芯片和推理芯片。

人工智能芯片以其強大的算法承載力和超高的處理速度,在多種場景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在智能人臉識別和語音識別方面,處理大型數據庫進行服務器大數據分析,自動駕駛領域中處理變化的交通信息和各類傳感器信息,以及機器人的智能化等方面。

2021年,全球GPU芯片出貨量超過4.6億片/年

近年來,全球GPU技術迅速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圖形應用的範疇。除了滿足目前大多數圖形應用需求外,在科學計算、人工智能和新型圖形渲染技術方面的技術應用也日益成熟,進而推動了全球GPU芯片市場的持續高速發展。根據全球知名調研機構JPR的數據,2021年各個季度全球GPU芯片的季度出貨量維持在1-1.3億片之間,全年出貨總量超過4.6億片。

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預測

隨着全球人工智能終端設備數量的增長和邊緣計算需求的提升,全球對人工智能芯片的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Tractica公佈的數據,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達到110億美元,預計2020年將增加至175億美元,而到2025年,預計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場規模將突破720億美元。

根據TechInsights的最新預測,數據中心AI芯片和加速器將持續主導全球半導體市場,預計從2023年到2029年,其出貨量將以33%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300萬。其中,生成式AI用例被視爲芯片市場的最大驅動力,而GPU則成爲需求量最大的加速器。AI ASIC的出貨量預計主要由超大規模企業和雲服務提供商(CSP)所驅動,而merchant供應商則將在市場中佔據較小的份額。總體而言,我們預計這一市場將保持健康增長的態勢。然而,這種增長也伴隨着一系列挑戰,特別是在電力消耗方面。一些初步的計算顯示,AI所需的電力將在全球電力消耗中佔據相當大的份額,這成爲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IDC亞太區半導體研究高級研究經理Galen Zeng指出,內存芯片製造商對供應和產量的嚴格控制導致芯片價格自去年11月初開始上漲。預計人工智能的需求將推動2024年整體半導體銷售市場的復甦。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人工智能芯片(AI芯片)行業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