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逸仙电商,能否重新证明自己?

逸仙電商,能否重新證明自己?

藍鯨財經 ·  06/26 20:37

文|連線Insight王慧瑩

編輯|子夜

2021年,“國貨美妝第一股”逸仙電商創業四年上市,這在美妝品牌中幾乎是獨一份的存在。

分水嶺也就此出現。美妝大盤遇冷,狂奔的逸仙電商業績承壓,一度陷入增長困境。

這是很多互聯網美妝品牌無法擺脫的難題:不斷加劇的市場內卷下,總有價格更低、營銷更猛的品牌出現。只要不燒錢營銷,就會營收下滑,虧損換增長成了代價。

簡言之,品牌們缺乏核心競爭力和堅定的市場認同。

逸仙電商不想繼續走這條路,在燒錢換增長和重新尋找競爭力之間選擇了後者。

2022年,逸仙電商創始人黃錦峯提出新五年轉型計劃,將其拆解爲“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利潤;第二步,持續投入產品研發和品牌建設;第三步,公司全面進入新的增長階段。

從那之後,逸仙電商開啓了重營銷到重研發的關鍵轉型期,並加碼更容易建立用戶忠誠度的護膚業務,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目前,逸仙電商聚焦彩妝、護膚兩大細分賽道,通過內部孵化和投資併購等方式,擁有完美日記、小奧汀、皮可熊、科蘭黎、達爾膚、伊芙瓏等多個品牌。逸仙電商2024年一季度業績顯示,營收增長至7.73億元,彩妝與護膚兩大主營業務兩條腿走路。

不過,逸仙電商目前尚未盈利,它還需要加快腳步,重新證明自己,給資本市場一個答案。01 靠“妝養一體”策略,完美日記能否再突圍?

說起逸仙電商,就不得不提完美日記。

完美日記就像是國貨美妝的見證者,從KOL到素人的地毯式營銷,完美日記抓住了平台流量紅利後實現高速擴張,業績一度撐起逸仙電商的半邊天。

從創立到營收30億,完美日記只用了三年。不僅成爲同行們爭相學習的對象,也是消費者眼中的“國貨之光”,更助力其母公司逸仙電商成爲在美上市的“國貨美妝第一股”。

網紅效應讓完美日記快速地攻城略地,“國貨之光”的名號也越來越響亮。追根溯源,是完美日記地毯式的營銷方式發揮了作用。

彼時,完美日記的出現恰好踩中了新消費品牌浪潮,並用典型的互聯網打法佔領市場。2020年9月,逸仙電商在招股書中描述自己爲“中國最早在所有主要社交平台上大規模使用KOL的美容平台之一”,甚至簽下了女明星周迅做代言人。

2019-2021年,從中腰部KOL到國際明星,完美日記一直在真金白銀地爲市場推廣掏錢。起初,完美日記背後有資本的不斷輸血,但當登陸資本市場後,完美日記不再是資本的寵兒。

2022年開始,完美日記及母公司逸仙電商意識到問題,開始五年的轉型計劃,終極目的就是“省錢”。但一年過後,逸仙電商還處於轉型的陣痛期,2023年年報中,雖然營銷費用減少、但逸仙電商仍未能實現盈利、整體營收下滑。

好消息在於,逸仙電商淨虧損在逐年穩步縮減,從2020年的巨額虧損26.88億元,已收窄至2023年的7.50億元虧損,總降幅達到72.1%,離盈利也越來越近。

除了在成本端的把控,產品端想重塑“完美日記”。

去年9月,完美日記發佈全新品牌定位“新一代專業美妝”,更新了全新品牌LOGO,給外界釋放出“從頭再來”的信號。

在產品端,完美日記在逸仙電商發力護膚品的思路下開啓“妝養一體”的理念,相繼推出了“仿生膜”精華口紅系列、“精萃”系列、“千肽”精華素顏霜等彩妝產品;同時,完美日記還升級了線下店,2024年1月全新一代的完美日記首家“完美時刻”體驗店在廣州開店。

據連線Insight獲悉,仿生膜精華口紅系列在各大平台連續多日位居榜首。根據2024年3月的一項彩妝品牌調研,完美日記品牌與迪奧品牌並列第一。

從美妝賽道爆發,到增長放緩,再到重造自己,完美日記還在摸索前進。

彩妝產品“妝養一體”成爲趨勢,賽道群狼環伺,彩妝產品千人千面,完美日記能搶到多少蛋糕,能受到多少消費者的認可,還要拿產品本身說話。02 護膚品業務,能幫逸仙電商打硬仗嗎?

距離逸仙電商提出“二次創業”,已有近兩年。二次創業最大的戰略方向就是護膚品業務,這被逸仙電商看作是第二曲線。

這背後,伴隨美妝市場的成熟,消費者更加理性,對國貨美妝的要求越來越苛刻,品牌早已不是靠故事就能賺得盆滿鉢滿的時代。

2022年開始,美妝行業開始承壓,據Euromonitor數據,2022年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達到5318億元,同比下降6.4%,是自2017年以後首次出現負增長。

不止是完美日記,像是花西子、珂拉琪等國產美妝品牌的日子都不好過。

這時候,對逸仙電商而言,彩妝遭遇困境的情況下,想要突圍,就要找到第二曲線——護膚品是逸仙電商押注的方向。

早在2020年3月,逸仙電商孵化護膚品牌完子心選;同年10月,逸仙電商又買下高端護膚品牌Galenic;2021年1月,DR.WU達爾膚(中國大陸業務)加入逸仙電商;2021年3月其又收購了高端護膚品牌EVE LOM。

此後,逸仙電商收購+孵化兩條腿走路,針對不同產品品類主打大單品策略,在高端及功效市場尋找機遇,成爲逸仙電商轉型護膚業務的解法。

需要區分的是,雖然彩妝和護膚都是做女人的生意,但護膚品門檻高、毛利高,能更快建立品牌忠誠度。

反映到逸仙電商業績上,護膚品已經帶來了穩定增長。逸仙電商業績顯示,2024年一季度護膚品類保持穩健增長態勢,Q1護膚板塊實現營收2.45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爲31.7%。截至目前,護膚業務已經實現了連續8個季度保持在總營收30%以上的水平,營收結構持續優化。

受益於護膚品戰略轉型的推進,逸仙電商造血能力持續提升。2024年第一季度毛利率達到77.7%,同比提升了3.4個百分點。

不過另一方面,護膚品對品牌的技術要求也很高,意味着要在研發投入更多,經過反覆測試,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

逸仙集團2023年年報顯示,其全年研發投入超1.12億元,研發費用佔比爲3.3%。從2020年至今,其在研發費用上累計投入超過4.5億,主要聚焦生物科技、科學護膚、情緒護膚、中國人肌膚專家等四大領域。

對比之前美妝業務鼎盛時期,2021、2022年逸仙電商全年研發投入分別爲1.42億元、1.3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2023年其研發投入規模有所減少。

從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站位來看,逸仙電商的護膚業務還是處在轉型期中,並未達到完美日記的巔峯時期,想要靠護膚業務轉型,逸仙電商還要繼續投入。

這條路上註定沒有捷徑,需要逸仙電商的長期主義。03 加大投入,逸仙電商等待“回暖”

完美日記“妝養一體”,逸仙電商轉型護膚,所有的轉變都在釋放一個信號:逸仙電商告別重營銷,走向重研發的道路。

這其實是逸仙電商必須要做的選擇。受內外部環境、消費需求放緩等因素的影響,化妝品行業業績增長承壓,需求端偏弱,整體處於微增長階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化妝品零售總額爲1086億元,同比增長3.4%。

市場大盤增長勢頭不明顯,更需要各大品牌開始“卷配方”,拿出自己的品牌力和產品力,來搶奪市場蛋糕。

更重要的是,資本已經不再認同消費品牌的互聯網打法,關鍵還是要看硬實力。

過往的互聯網打法讓逸仙電商陷入虧損之中,反映到資本市場,業績的持續疲軟,無疑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

今年4月,逸仙電商2023年年報發出後,其股價接連下跌,一度跌至0.5美元/股,甚至收到了來自紐交所簽發的交易價格溝通函。截至發稿,逸仙電商總市值爲2.94億美元。

無論從哪點上看,逸仙電商加大研發投入都是一條必經之路,甚至是“重生”的唯一出路。

去年11月,逸仙集團官宣了“逸仙科技之路”的研發戰略。目前,逸仙集團已形成“1-3-4-6-20”體系化的全球研發戰略佈局,即1座全球先進美妝工廠,3個全球自主研發中心、4大領域賦能佈局、6個共建實驗室、20+聯合項目。

今年5月28日,逸仙電商向外界揭下了其重磅打造的全球創新研發中心的神祕面紗,它將與法國圖盧茲研發中心、廣州研發中心共同構築逸仙集團的全球研發版圖。

另一方面,逸仙電商也在極力吸納頂級研發人才的加入。

比如新加入的首席科學官承靜,在美妝研發領域有着超25年的經驗,早先在雅詩蘭黛供職17年,擔任亞太研發部的副總裁。

正如上文提到,從2024年一季度業績來看,逸仙電商各個業務有回暖的跡象,但品牌和產品力的提升還需要更快,在當下的嚴峻形勢下,才能真正讓投資者恢復對它的信心。

如今逸仙電商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這並非一朝一夕,想要撕掉曾經的標籤,只能在長期主義下專注自身。

早在二次創業轉型初期,逸仙電商創始人黃錦峯就明確了逸仙電商的目標不是“小而美”。他認爲盈利是爲了長期生存,是轉型的第一步,以持續研發產品、建設品牌。

要做“中國歐萊雅”,是逸仙電商故事的開端。大起大落之下,想要重生,逸仙電商或許應該找到全新的自己,讓資本市場恢復對它的信心。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