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海尔大健康新棋局:125亿收购上海莱士想做什么?

海爾大健康新棋局:125億收購上海萊士想做什麼?

節點財經 ·  06/26 20:1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文 / 九才

在一般人看來,家電巨頭海爾與血製品行業似乎完全搭不上界。所以,當近日海爾以125億元人民幣的大手筆,完成收購基立福所持有的上海萊士20%股份,正式成爲上海萊士的新實控人後,很多人才恍然發現,原來,海爾在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已經走了如此之遠。

其實,海爾對大健康產業的佈局由來已久,而且已經取得了相當引人注目的成績。就在幾天前,其旗下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在世界品牌實驗室(World Brand Lab) 主辦的第21 屆世界品牌大會上,以405.26 億元的品牌價值再度上榜,成爲連續4年唯一上榜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品牌”。    

此次,隨着入主上海萊士塵埃落定,海爾在大健康產業的佈局又落下重要一子。而據節點財經了解,最近一個時期,不只上海萊士,整個血製品行業併購頻頻,比如派林生物博雅生物等先後被國資收購。

那麼,海爾爲什麼要選擇此時入局,又打算如何將上海萊士帶出困境呢?

“海爾系”125億投入值得看好?

節點財經認爲,對已經組建起龐大產業陣營的海爾來說,這似乎沒有太大問題。

之所以有這個判斷,首先在於海爾集團作爲世界500強企業,從管理能力到資金實力,從影響力到信用力,整體實力已經無需多說。而節點財經認爲更爲重要的是,海爾擁有豐富的通過外延併購拓展能力圈的成功經驗,被證明有能力盤活資產。

其中,最爲典型的案例就是海爾收購美國GEA。在併入海爾後,這家公司連續4年保持雙位數增長,一舉成爲美國增長最快的家電公司。

目前,據節點財經統計,海爾集團持股比例超過5%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達到6家,除上海萊士以外,還有海爾智家海爾生物盈康生命雷神科技青島銀行。從面向未來的戰略佈局上,海爾有能力帶給上海萊士更高的維度和更多的資源。

而且,在上海萊士之前,海爾在血製品行業也並非新手,旗下海爾生物已經涉足血液產業鏈。

早在2021年,海爾生物就落地了首個智慧城市血液網“青島血液網”,實現從採血、製備、存儲、發血、配送到臨床用血的全流程追溯,並快速在湖北、浙江等地複製推廣。

此外,據節點財經了解,從原料採集到生產銷售,血製品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期間,其必須滿足血漿管理制度以保障血製品安全。在這個過程中,血製品必須進行低溫存儲,要求達到零下30℃,且過程管理必須嚴謹精確,需要很高的技術含量。

衆所周知,低溫存儲是海爾的看家本領,在這方面其擁有雄厚的技術和豐富的經驗。而且,近年來,海爾生物圍繞血製品產業,已經做了一系列的延伸佈局。在節點財經看來,正是擁有這樣的資源和實力,才給了海爾豪擲125億拿下上海萊士的底氣。

爲什麼是上海萊士?

另一方面,上海萊士作爲被收購方,確實也有着獲得海爾青睞的資本。

這裏有必要先介紹一下什麼是血製品,其是指由健康人血漿或特異免疫人血漿分離、提純或由重組DNA技術製成的血漿蛋白組份或血細胞組份製品,可以分爲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微量蛋白製品等不同種類,主要用於診斷、治療或被動免疫預防。    

從行業整體來看,血製品屬於剛需性藥品,整個行業是持牌業務,具有天然的高政策壁壘特點。而隨着國內政策的支持重視,“十四五”等漿站規劃逐步落地,我國採漿規模將持續提升,2023年採漿量超12079噸,相比2022年增長超過18.6%。

目前,國內正常經營的血液製品企業不足30家,而上海萊士創立於1988年,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其目前擁有44家漿站,數量位居全國第二。2023年其採漿量創下歷史新高,突破1500噸,全年自產血製品收入達到43.17億元,增長率達14.5%。

所以,從整體規模看,上海萊士在國內位居行業頭部。具體業績上,2023年業績顯示,上海萊士的血液製品生產及銷售實現收入78.21億元,核心產品白蛋白實現營收49.35億元,佔營收比重61.97%。

其中,其獨家代銷基立福的進口白蛋白實現收入35.04億元,佔總營收比重分別爲44%,是支撐上海萊士營業收入規模的核心產品。    

與基立福的合作能否持續,是決定上海萊士業績的關鍵因素。而據節點財經了解,此次股權轉讓協議明確規定,上海萊士將鎖定基立福現有進口白蛋白獨家代理權十年,十年後仍擁有優先續約權。

節點財經認爲,這一協議保證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上海萊士的業績基本盤都不會出現較大波動,確保了標的資產的價值不受損。而另一方面,基立福在股權上並未完全退出,大家仍是利益共同體,其仍將繼續扶持上海萊士。

講到這裏,也許有人就好奇,既然上海萊士如此優質,爲什麼會被出售股權。其實這也無須諱言,這主要在於原控股股東在資本運作中多次進行股權質押融資,又因違約被動平倉,導致逐步失去了對上海萊士的控制權。

客觀上來說,在這期間,上海萊士的經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那麼,海爾又能祭出哪些具體的舉措,將上海萊士重新走上發展快車道?

雙贏,海爾打算怎麼做?

這裏要先了解清楚,海爾在大健康行業的戰略方向和具體佈局都是什麼。對此,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雲傑表示,戰略入股上海萊士,充分彰顯了海爾堅定發展大健康產業盈康一生,培育醫療科技新質生產力的決心。    

所以,從戰略上觀察,入主上海萊士後,與旗下海爾生物、盈康生命等上市公司的業務將形成協同,繼續推進在大健康行業的發展,提高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整體競爭力。

在“海爾系”的六家上市公司中,大健康行業落子超過一半,足以體現海爾在戰略上的重視。

此外,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執行副總裁譚麗霞指出,目前,海爾盈康一生有三大領域佈局,一是生命科學,主要基於海爾在超低溫領域的競爭優勢;二是臨床醫學領域,解決臨床上人的健康需求問題;三是生物科技領域,主要解決人們在免疫方面的需求,在海爾大健康的版圖中,就定位在這一領域。

對此,節點財經認爲,這一板塊佈局下,上海萊士的經營範圍在立足血製品的同時,有望對外擴張,在非血源性藥品等領域實現全面升級發展。    

具體舉措上,海爾明確表示將與上海萊士全面共享其五個方面的能力,包括與用戶交互的能力、人單合一管理模式、全球化網絡能力、全球製造能力及品牌資源,全力支持其實施“拓漿”與“脫漿”齊步走戰略。

而在非血源性及更廣泛的生物科技領域,雙方將共同圍繞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展開創新,比如預防和治療早期阿爾茨海默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療、心血管損傷修復等領域。

綜合來看,節點財經認爲,海爾將爲上海萊士全面“賦能”,125億元投入也將物有所值。而上海萊士加入“海爾系”後,不僅可以擺脫過去幾年的煩惱,更重要的是跨上一個更高的平台,無論是血製品基本盤還是其它業務,都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所以,對於海爾與上海萊士,此次牽手將有望是一場“雙贏”。當然,未來能否達到這樣的預期,還需要時間的考驗,值得保持期待。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