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能辉科技董事长罗传奎:做新能源产业中的"实干家"

能輝科技董事長羅傳奎:做新能源產業中的"實幹家"

證券時報 ·  06/26 16:25

近日,被業界美譽爲光伏“春晚”的第十七屆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大會暨展覽會(簡稱“SNEC 2024”)在上海隆重召開。在人聲鼎沸的展會中,人們無不關心着光伏新產品、新場景的誕生,更爲重要的是在2024年光伏產業鏈歷經磨礪之時,企業又該如何通過新技術、新模式破“卷”?

衆所周知,中國擁有自硅料到組件再到終端應用綿長且強大的光伏產業鏈。除了光伏產品本身,能夠建造擁有集安全、效率、效益於一體的光伏電站也是光伏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光伏系統集成作爲光伏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同樣實現了高速發展。

據了解,光伏電站系統集成是公司爲投資方或客戶提供的主要服務,根據他們的需求,具體爲光伏電站建設項目提供方案設計、物料採購、方案實施等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技術服務。早期,大型集中式光伏電站主要集中在光照條件好的西北沙漠平原地區,但2013年後,逐步移向內陸省份,並開始建設山地光伏,因此需要企業具備對複雜地形設計及施工的能力。而形成這以技術爲核心爲客戶提供價值服務系統集成的企業非常不易,所以在A股中,以光伏系統集成爲主業的企業就更爲少見,在資本市場上關注度遠低於組件及硅料等企業。有專業人士認爲,我國光伏系統集成爲主業的企業是常年被A股低估的一批企業。

光伏系統集成的市場有多大、競爭格局究竟如何?企業作爲產業的縮影,見證了行業的潮起潮落。今天,A股首家以“光伏設計+系統集成”業務上市的能輝科技(股票代碼:301046)的掌舵人——董事長羅傳奎先生,將帶我們走入光伏系統集成的世界,了解在能源轉型的大潮下,光伏系統集成企業是如何誕生的,未來又將如何突圍。

逆境中崛起的光伏系統集成行業先鋒

據統計,2023年我國光伏新增裝機規模高達216.3GW,超兩倍於2022年水平,隨之而來的,是2024年上千億元人民幣的光伏系統集成市場規模。目前我國光伏系統集成的競爭格局較爲分散,參與主體較爲多元,前十名以央國企爲主,其中中國電建和中國能建規模大幅領先。有專業人士認爲,企業的商業模式及專業化程度是決定規模和盈利能力的關鍵。

那麼,能輝科技是緣何創立的?又是如何通過光伏系統集成業務站穩腳跟的呢?

2008年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個困難的寒冬,當時保持高速增長的中國光伏產業也感受到陣陣寒意。但隨着全球對可再生、清潔和安全能源需求的日益提升,薄膜、硅片切割等新技術的創新和成本的逐步降低,依舊叫人對光伏產業的未來翹首以盼。

彼時,師從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的羅傳奎已在浙江省電力設計院做出了一番事業。或許是英雄間的惺惺相惜,亦或許是對實業報國的共同渴望,羅傳奎與其他兩位創始人志同道合,把在電力設計和電力環保領域積累的先進技術和經驗注入能輝科技,並很快在光伏產業中嶄露頭角。

光伏產業鏈下游的特點是業務量大,參與者較多,但像能輝科技一樣有核心技術和較強設計能力、以設計爲主線進行全過程管控的技術型公司較少。

“我們最初是以電力、電網、綜合能源設計爲主起家,很快我們錨定了新能源行業,也是第一個關鍵點,就是做光伏電站的系統集成業務,隨後這項業務越做越大。”回憶起能輝科技在2009年創立初期從0到1的艱苦,羅傳奎董事長表示彷彿歷歷在目。在2012年,能輝科技便憑藉領先的光伏電站設計技術優勢,在珠海連續三次獲批並建成25MWp國家“金太陽”示範工程,是當時廣東省最大的分佈式光伏電站之一,至今運行良好。

我國光伏產業受金融危機、歐美“雙反”制裁以及2018年“531光伏新政”退補影響,歷經了三次退潮。能輝科技也在這三次錘打中愈發堅韌,從全國第一家以“光伏設計+系統集成”業務上市的光伏企業開始,到成爲我國“山地光伏設計引領者”,能輝科技陸續承接了貴州省第一個和第二個山地光伏電站項目——102MWp地面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以及廣州發展在粵北地區投資開發的首個平價大型光伏發電地面電站等多個省級標杆項目。

在光伏系統集成業務的道路上,能輝科技走得準,也走得穩。

“光伏新政那年也是我們第一次IPO申報材料被撤,能輝科技經歷了非常艱難的時刻。但好在我們公司經營一直很穩健,到今天也是如此。我們錨定上市這一條路不變,所以我們對項目質量、客戶選擇、資金週轉率和現金流管理都非常好,算是比較平穩地渡過了難關。”羅傳奎董事長認爲,是穩健的經營風格,讓能輝科技能夠跨過一道道坎,走到現在。

“唯繼續前行,求實創新”,15年的腳踏實地和穩紮穩打,能輝科技未忘初心,在助力“雙碳”戰略達成的道路上一路前行。羅傳奎董事長用“深”“誠”“精”“遠”四個字形容能輝科技,寓意着能輝科技依靠深厚的電力、能源技術積累的優勢,期盼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對於現階段的機遇與挑戰,羅傳奎董事長認爲:“光伏的賽道寬闊又擁擠,大家都向往着2030、2060年雙碳目標下低碳事業的深刻變革,在這樣的環境下,唯有差異化路線能夠帶領我們走向勝利。”

佈局儲能微電網、商用車充換電

在過去的兩年間,光伏行業同質化問題突出、供需嚴重失調,特別是原材料硅料價格的劇烈波動,成爲光伏產業的一大痛點。

在此背景下,企業如何破局,在“逆流”中站穩腳跟,成爲資本市場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對此,技術出身的羅傳奎表現出了充足的信心,他表示,能輝科技第一就是堅定地走光伏、風電、充換電和儲能的多元化、差異化業務道路;第二,公司要將新產品研發放在首位,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第三,能輝科技將加快佈局海外業務,內外兼修。

如何實現業務差異化?羅傳奎表示,在重點發展光伏系統集成的基礎上,能輝科技緊抓可再生能源不連續、不穩定、消納困難的痛點,積極佈局儲能微電網、商用車充換電業務。

羅傳奎介紹道:“技術迭代加快、可再生能源裝機量激增爲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潛在問題。由於電網配套建設不足、供需失衡等原因,局部地區出現消納困難,棄風棄光現象在西部地區尤爲嚴重。”據國家能源局統計,2023年11月,全國共有兩省棄光率超過10%,其中西藏棄光率達到了22.9%。

爲解決風光消納難點,儲能微電網技術也應運而生。“儲能技術的發展可以提高新能源的消納量,微電網則可協調大電網與分佈式電源間的矛盾,二者的結合可以充分利用分佈式電源爲電網和用戶帶來的價值和效益。”2015年,羅傳奎看到這一機遇和背後龐大的需求量,毅然帶領團隊着手佈局儲能微電網領域。

2017年,依託在新能源領域多年的技術積累,能輝科技在濟南市經開區成功自主開發設計新能源微電網,該項目也被列入國家發改委首批新能源微電網28個示範項目之一。此外,爲達成“互聯網+”智慧能源網絡建設這一目標,公司自主研發EMS能量管理系統,與浙江大學合作研發重卡儲能電池包,集成並運營了儲能示範電站。

提起佈局商用車充換電業務,羅傳奎表示:“首先,電能替代市場並不像光伏風電這麼集中,玩家較少。其次,電動商用車自身具有經濟性,比柴油車要便宜,是新能源少有的不需要國家補貼就能成長的一棵苗。再者,商用車所需的移動電池實際上解決了部分消納問題,因此它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目前,能輝科技研發的“小蟻”無軌智能換電機器人(AGV 2.20)、重卡儲能動力電池系統、重卡電池支架等產品已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構成一整套電動重卡換電系統解決方案。對比行業內現有的其它換電技術方案,“小蟻”換電機器人(AGV 2.20)創新性地應用了無軌智能、SLAM激光定位、OTA空中升級、伺服液壓舉升等多項技術,實現了遠距離(25M)定位導航、路徑規劃、自動規避、智能搬運、側向取放技術等功能,可以在3分鐘內輕鬆更換重達三噸的重卡電池,是能輝科技在差異化道路上的成功嘗試。

2023年,新能源重卡共銷售34,560輛,同比增長35.65%。在“雙碳”政策的引導下,解決消納難題和重卡電動化已成爲新能源行業的兩大突破口,能輝科技憑藉前瞻性佈局和技術優勢有望在儲能微電網和商用車充換電領域大展宏圖,構建第二、第三業績增長曲線。

蓄勢謀遠 靜待花開

是什麼讓能輝科技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完成佈局?羅傳奎認爲,首先是深厚的“電力設計院+新能源與常規能源融合”的公司背景,讓能輝科技能夠站在較高的起點出發;其次,爲保障能輝科技的技術和市場優勢,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將新產品的研發放在首位,僅2023年,能輝科技研發費用投入達2,058萬元。公司擁有電力行業(新能源發電專業)乙級、火力發電專業(含核電站常規島設計)乙級、電力行業(變電工程專業)乙級等資質,是新能源行業的技術領先者。

除此之外,爲了充分抓住海外儲能市場開始爆發的歷史機遇,能輝科技優化了儲能事業部和海外事業部的市場和技術架構,商談了諸多海外大型儲能、工商業和家用儲能項目。“我們成功獨立開發了海外版家儲的加強款、輕薄款和纖薄一體機,具有高效率、高性能、高安全的技術特點,可以適合不同容量需求的新能源家庭客戶。”羅傳奎表示,公司團隊已多次赴歐洲進行業務拜訪和品牌宣傳,爲2024年的業務拓展鋪墊基礎。

“在今年三季報或者年報,我們都將看到能輝科技除光伏系統集成業務增長之外的營銷收入和利潤釋放,能輝科技將多點開花,迎接未來的挑戰。”談及公司在新業務上的成果,羅傳奎流露出了自豪的表情。

2023年,能輝科技營業收入達5.91億元,同比增長54.79%;歸母淨利潤達5,819萬元,同比增長122.60%,真正實現逆勢增長。良好的業績是上述發展戰略正確性的最好印證。

從2001年中國光伏產業萌芽至今,時光見證了光伏產業的瞬息萬變。能輝科技深耕光伏領域15餘載,歷經了光伏產業的潮起潮落。面對行業的嚴重內卷,羅傳奎表現出了“實幹家”的恒心與頑強意志。“我們新的能輝科技人、新的產品必須要能頂上來,其次,我們老的能輝科技人,要重新出發,要否定自我,然後再通過我們的實幹,以變應變,以快應變,對此,我充滿信心。”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