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华东重机甩卖“包袱”资产收款难,跨界“追光”产品亏本卖,多名高管来自即将退市的ST爱康

華東重機甩賣“包袱”資產收款難,跨界“追光”產品虧本賣,多名高管來自即將退市的ST愛康

證券之星 ·  06/26 10:42

6月24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會議提出,針對集成電路、機牀等瓶頸制約,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爲確保重要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撐。受益於重磅利好政策以及工業母機概念股大漲,6月25日,華東重機(002685.SZ)開盤後迅速拉升,走出一波漲停行情,收盤報2.45元/股。

然而股價漲停難以掩蓋華東重機的煩惱。2023年底,華東重機將斥資30億元買來的廣東潤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星科技”)以7億元價格甩賣,然而接盤方資金實力不足,支付進度幾經拖延,時至今日僅完成第一期價款的支付。

證券之星注意到,華東重機欲通過潤星科技切入高端數控機牀領域,但潤星科技接連虧損,嚴重拖累華東重機的業績,致其四年(2020-2023年)累虧超34億元。因此,華東重機選擇斥資80億元加碼TOPCon電池及組件,以此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但光伏生意並不好做,在產業鏈跌價影響下,光伏業務毛利率爲-63%。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名核心人員曾供職於即將退市的ST愛康(002610.SZ),此前是HJT的擁躉者。

接盤方多方籌措資金,款項支付幾度延遲

去年12月,華東重機向股東周文元控制的廣東元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元元”)出售其持有的潤星科技100%股權,交易對價爲7億元。

潤星科技是2017年華東重機從包括周文元在內的股東手中,通過發行股份+現金收購的方式斥資29.5億元購入,如今出售價不到當初購買價的三成。

證券之星注意到,爲出讓潤星科技,華東重機曾三次掛牌轉讓。首次掛牌轉讓時,華東重機以9.37億元作爲掛牌底價,但公示期內無意向受讓方報名申購。後續,華東重機接連下調掛牌底價,但仍無人問津。

事實上,在第三次掛牌時,因考慮到廣東元元提出有意以7億元收購潤星科技,華東重機將第三次掛牌價調整爲該價格,並與周文元、廣東元元簽署《股權轉讓協議》,若第三次掛牌未能徵集到意向受讓方,華東重機就以7億元向廣東元元出售潤星科技。

根據協議,交易價款由廣東元元以貨幣方式分三期支付給華東重機。《股權轉讓協議》簽署後10日內,廣東元元向華東重機支付2000萬元按金;生效後的10個工作日內支付總價款的20%(即1.4億元),按金將全額轉爲第一期股權轉讓價款;生效後的30個工作日內支付總價款的31%(即2.17億元);於資產交割日後的12個月內將剩餘的49%(即3.43億元)支付完畢。

根據華東重機6月21日披露的最新支付進展,廣東元元已累計支付股權轉讓款1.4億元。也就是說,廣東元元目前僅支付了第一期轉讓價款。公告顯示,廣東元元籌集資金進度有所延遲,經確認周文元及廣東元元將遵守相關約定,繼續積極通過減持股票、個人及金融機構融資等多種方式籌集資金,儘快推進款項支付。

事實上,廣東元元首筆轉讓價款就曾延期支付。2月20日,華東重機收到周文元及廣東元元出具的《關於儘快支付股權轉讓款的告知函》,計劃在2024年3月20日前繼續支付股權轉讓款1.2億元。後續,廣東元元在3月20日前支付了5000萬元,另外7000萬元至3月26日才公告披露稱支付完成。

證券之星了解到,接盤方此前兩次啓動賣股籌錢計劃,資金實力堪憂。2023年12月5日,周文元向重慶和諧志成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轉讓其持有的華東重機5038.45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5%,交易金額爲2.12億元。

今年3月14日,華東重機公告稱,周文元繼續向蘇州天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天琛金艇1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轉讓其持有的5038.45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5%,交易金額爲1.81億元。

如今廣東元元繼續爲資金所困,本應在第一筆轉讓款支付後的20天內支付第二筆價款,但時隔近3個月,仍遲遲未有動靜。

四年虧掉“一個自己”,光伏產品虧本賣

出讓潤星科技前,華東重機主要經營以集裝箱裝卸設備和智能數控機牀爲主的高端裝備製造業務,其中數控機牀業務主要通過潤星科技開展。此次置出數控機牀業務資產,目的是專注於集裝箱裝卸設備業務和拓展光伏電池組件業務板塊。

證券之星注意到,2019年如約完成業績承諾後,潤星科技業績火速“變臉”,2020-2023年,其淨利潤分別爲-2.36億元、-1.58億元、-1.4億元和-3.31億元。

潤星科技業績變臉,直接拖累了母公司整體利潤。2020-2023年,華東重機分別虧損10.73億元、14.08億元、1.79億元、8.11億元。四年下來,合計虧損34.71億元,趕超當前總市值24.69億元。

而信用減值及資產減值成爲2023年華東重機虧幅擴大的“元兇”。其計提信用減值準備和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共7.73億元,其中資產減值損失約4.88億元,信用減值損失2.85億元。

資產減值損失中,華東重機對潤星科技計提商譽減值準備3.66億元。華東重機表示,數控機牀板塊業務收縮,延續了虧損態勢,產銷量、毛利率水平同比下降,應收賬款回籠不及預期。2020及2021年,華東重機已對潤星科技計提商譽減值合計18.78億元。本次商譽減值後,公司賬面商譽清零。

今年一季度,華東重機業績仍未“回暖”,分別實現營收、歸母淨利潤1.52億元、2087.48萬元,同比下滑43.81%、16.93%。

證券之星注意到,未來將要聚焦的兩大板塊表現不盡人意。2023年,集裝箱裝卸設備實現營收3.71億元,佔比55.25%,同比下滑62.95%,系第一大收入來源;電池片及其他業務作爲新切入的板塊,實現收入7720.25萬元。然而,光伏業務營業成本1.26億元,遠高於收入,毛利率爲-63.74%。

華東重機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主要處於新基地建設及產能爬坡階段,進入2023年四季度,光伏產業鏈價格整體下滑嚴重,電池片價格快速下降,該業務板塊尚未對報告期提供業績支持,盈利能力短期承壓。

產業鏈價格僅預期效益三成

去年年初,華東重機將目光瞄向光伏賽道,先後投入80億元加碼擴產。公司主要產品是M10及M10R的大尺寸N型TOPCon高效太陽能電池及組件。

2023年3月29日,華東重機在江蘇沛縣經濟開發區投資建設“10GW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20億元,新上3.5+6.5GW 182/210mm大尺寸TOPCon、HJT電池片。該項目於去年8月正式投產,首期產能由預期的3.5GW提升至4GW。

同年7月11日,華東重機公告稱,公司擬在安徽省亳州市投資建設“年產10GWN型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基地項目”並設立項目公司。項目計劃總投資約60億元,目前正在推進中。

證券之星注意到,上述兩個項目的預期效益都是實現年開票收入不低於100億元,年繳納稅收2億元。換言之,每個項目投產後預計每GW電池片帶來10億元收入,最終折算成電池片價格爲1元/W。

但隨着光伏全鏈跌價,產品效益大打折扣。根據InfoLink最新價格數據,N型電池片部分,M10TOPCon電池片均價維持每瓦0.3元,低價甚至出現跌破每瓦0.29元。至於G12R,G12TOPCon電池片當前價格落在每瓦0.32、0.33元不等。可見,當前電池片價格已跌至預期效益的約三成。

證券之星了解到,爲打造光伏業務,華東重機還挖來了一名重量級高管—朱治國。資料顯示,朱治國,1963年1月出生,碩士學歷,曾在天合光能(688599.SH)任職7年,擔任首席運營官兼任組件事業部總裁,後任騰暉光伏總裁,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擔任ST愛康常務副總裁,有着多年的光伏行業項目運作及管理經驗。離開ST愛康後,朱治國跳槽到華東重機擔任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朱治國2022及2023年從ST愛康獲得的稅前報酬爲309.66萬元、103萬元,2023年從華東重機獲取的稅前報酬爲182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ST愛康是HJT路線的擁躉,如今已鎖定“1元退市”。據媒體報道,對於爲什麼會選擇加盟ST愛康的原因,朱治國曾回應:“我必須找到一家願意全面佈局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的公司。”然而,入職ST愛康不到一年,朱治國便轉身投向了TOPCon。

證券之星注意到,朱治國目前的薪酬似乎並不比ST愛康來得高,但作爲華東重機新能源業務板塊的負責人,其不僅擔任核心子公司華東光能總經理,還持有一定股份。股權穿透顯示,華東光能由華東重機持股75%,無錫宇傑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股25%,朱治國持有該合夥企業50%的股份。

無獨有偶,華東重機另一核心人員沈龍強也來自於ST愛康。資料顯示,沈龍強,1978年8月出生,法學和會計學雙本科學歷。先後就職於中國外運江蘇公司、中國證監局江蘇監管局、大亞聖象(000910.SZ)。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任ST愛康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離職當月,沈龍強火速入職華東重機,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沈龍強2022及2023年從ST愛康獲得的稅前報酬分別爲171.5萬元、103萬元,2023年從華東重機獲得的稅前報酬爲36.35萬元。(本文首發證券之星,作者|陸雯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