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财报深度解读】京东阿里和拼多多,谁最想干掉618?

【業績深度解讀】京東阿里和拼多多,誰最想幹掉618?

BT財經 ·  06/26 06:00

作 者 | 夢蕭

正文共計5008字,預計閱讀時長13分鐘

今年的618顯得格外安靜,但電商三巨頭公佈618的數據都還不錯。

618沒有以往的狂轟濫炸、鋪天蓋地的廣告,身邊的人對618的期待也不明顯,樓下快遞驛站的包裹數量也沒有明顯增加,老闆說“有增加,但不算太明顯”。

京東今年618公佈的數據還不錯,下單用戶超過5億,有83個品牌累計成交額過10億元,超15萬個中小商家銷售增長超50%。阿里的戰報是,365個品牌在天貓618成交破億,超3.6萬個品牌成交翻倍。直播帶貨作爲淘寶的強項,必然公佈了相關情況。今年直播帶貨表現不俗,在市值被拼多多遠遠超過之後,京東、阿里在今年這場大促中找回了點“場子”,淘寶在618期間,達人直播間破億元的達34個,同比增長53%,店鋪破億元的有47個。京東同期直播訂單量同比增長超200%。

市值最高的拼多多則略顯低調,數據幾乎沒有公佈,只發布了一些單品數據。比如家電品牌在618創下品類銷售規模同比增長103%的戰績。直播帶貨並非拼多多的強項,這方面拼多多也未披露相關數據。

電商三強都在說自己表現怎麼怎麼好,但綜合電商平台、直播平台累積銷售額爲7428億元。去年這一數據是7987億元,同比下降7%。分渠道來看,綜合電商平台銷售總額達5717億元,同比下降6.9%。因爲三家都沒有公佈具體銷售額。據星圖數據顯示,天貓佔據綜合電商平台榜首位置,京東緊隨其後,拼多多位居第三。這就或有一種可能,三家的訂單可能都增加了,但價格更低了,才造成總銷售額的下滑。

需要注意的是,這份618成績單,看似合格,其實和以往相比“水分”十足,因爲這是有史以來618統計時間最長的一次,拼多多從5月19日進入618,天貓從5月20日進入618,京東從5月31日進入618,這意味着618統計的數據比去年最少多統計了10天的銷售情況。以天貓和拼多多爲例,整個618大促持續了一個月。用時一個月的銷售和去年20天的銷售相比,整體還出現約7%的下滑。

這樣的情況造成了資本的不買賬。618後的兩個交易日,電商三強的股價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截至6月20日收盤,京東股價下跌1.27%,拼多多下跌0.03%,阿里下跌0.15%,上一個交易日分別下跌0.65%、2.78%和0.12%。京東市值僅爲437.9億美元,相比1614億美元的高點蒸發了1176億美元,阿里的總市值爲1798億美元,相比高峰值7658億美元的市值,蒸發了5860億美元。目前市值最高的拼多多爲2002億美元,卻同樣比高峰值下跌了950億美元,相比京東和阿里,拼多多跌幅最低,以至於現在成爲電商三強中市值最高的一家。

可見618這樣的“大促”或已走下神壇,也無法成爲電商三強的救命稻草。

1

16年來首次下滑的618

618對京東和劉強東都有特殊的意義。

據報道1998年6月18日劉強東和初戀女友龔曉京在中關村創業成立京東公司。京東官網也介紹這一天,劉強東用12000元的初始資金創辦京東公司。京東在港交所上市的日期也是6月18日,甚至股票代碼都是09618.HK。

同時618還是京東商城成立的紀念日,2008年京東開啓第一屆618購物節,當時京東首次在網站上推出“618”年中促銷活動,當時還是以預售制呈現,同時輔以秒殺形式吸引消費者,從秒殺到團購,從品牌特惠到全場滿減。成爲京東全年最重要的促銷節點之一。這時候的618,成爲很多消費者必須關注的真正購物狂歡節。

2011年後,京東618開始逐漸演變爲電商行業的購物節,其他電商平台開始參與進來,618不再只是京東一家的“大促”,而是電商行業的整體“大促”。618已經從一個簡單的促銷活動,成長爲京東乃至整個電商行業的標誌性事件。

2017年京東首次公佈了618的銷售額,行業口徑下爲1199億元。做到了真正的“秀肌肉”,一夜千億的神話開始出現。618也成爲電商比拼的主擂臺,越來越多的電商開始參與,披露自己的業績。此時各大主流電商的銷售額基本都處在增長狀態,也樂意讓投資人看到自身的實力。但從2022年開始,增速放緩已經是各大電商的普遍現狀,電商們基於增速不高或者下滑,開始不再公佈具體銷售額。

經過16年的發展,今年618其實有所創新,各家平台紛紛捨棄原先廣爲詬病的“套路”,取消了此前一直使用的預售制。但截至6月20日,各大電商平台依舊沒有公佈具體的GMV數據,取而代之的是更爲模糊的增長比率。給人直觀的感覺就是今年618比較“慘淡”。一個直觀的數據,5月19日,天貓李佳琦美妝專場直播開始預售,美妝類目實現GMV約27億元,較去年同期近50億元的數值下滑了46%。

相比往年,今年618“大促”的時間更長,公開資料顯示,7家主流電商618平均時長超過30天,其中以快手跨度最大,達42天。用時最少的爲京東的21天。阿里和拼多多均爲33天,其中阿里相比去年延長了7天,拼多多延長了4天,只有京東縮短了8天。

但即便是延長了數日的618,整體銷售情況卻出現618成立以來的首次下滑,無論是全網還是綜合平台均出現7%的下滑,這是16年的618首次下滑。基於消費者目前的消費習慣來看,今年618的下滑,或只是一個開始。在這種背景下電商大促好像正在失去意義,一夜千億的神話正在褪去,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逐漸趨於理性。

2

消費反彈和“大促”無關

受疫情影響的三年,以及剛放開後的不確定,造成前幾年消費環境較爲動盪。但和前幾年相比,今年整體消費環境已經好轉,消費處於強勢反彈期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5月,國內全網零售額高達20313億元,同比增長15%。2024年前5月,吃類、穿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9.6%、9.0%、10.8%,均處於快速增長階段。

同時,根據《“618”消費洞察報告(2024)》數據顯示,5月31日-6月18日整體網絡零售額達11491.2億元,同比增長10.5%。其中,實物網絡零售額9949.9億元,同比增長7.8%。而各大電商平台的總銷售反而出現了7%的下滑,這意味着消費環境變好了,消費意願也在增強,只是這波消費紅利和電商無關。

以前618是個全民狂歡的購物節,甚至因爲預售制,還有消費者徹夜蹲守,爲了限時秒殺,但如今隨着拼多多等低價平台的湧現,消費者已經不需要只有等到618才有618的特價,幾乎是每天都是618,自然消費者對618的期待感就降低很多。經過10多年的發展,618已經從傳統的電商節日轉變爲全民狂歡,滲透進各行各業。線下商超、本地生活等領域逐漸開始線上化的嘗試。過去電商玩的那一套“限時秒殺”已經失去吸引力。

根據高通運輸部的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的包裹量其實增長明顯。5月20日—5月26日也就是618大促的第一週,全國快遞攬收量約35.93億件,環比增長7.29%,日均業務量達5.13億件。但在618活動第三週,郵政快遞累計攬收量環比下降3.31%,累計投遞量環比下降0.73%。不過包裹量即便出現了環比下降也相比去年同期有不小的增長,2023年同期,日均包裹量爲4億件,相比去年同期包裹數量增長達25%。

包裹量增幅巨大,但總體銷售額卻出現下滑,這意味着各大電商的客單價在大幅下滑,平台直接不約而同地大打價格戰。比如在《“618”消費洞察報告(2024)》中顯示,男鞋、女裝、男裝、女鞋在活動期間平均價格分別下降了18.4%、9.6%、9.5%、2.8%。其中男鞋的平均價格下滑最爲驚人。而這只是部分商品的價格同比下滑,整體上看,價格下降的產品居多,漲價的卻寥寥無幾。

電商從業者王報今年沒有參加618大促,本來計劃參加,但平台要他強制降價5%,這讓他難以接受。“本來我們就是走的量,薄利多銷,利潤也就在3%左右,如果再降價5%,那我是賠錢賺吆喝了,與其這樣,不如不參加。”對於消費者不再熱衷618這樣的大促,王報認爲日常各電商已經在打價格戰,價格已經被壓到極致,“其實對消費者來說,現在已經每天都是618,消費者對這樣所謂的大促銷興趣正在減弱。”而像王報這樣不做618的商家並非個例,很多商家覺得無利可圖,又耗時耗心耗力,直接不再參加。

事實上,低價策略正在侵蝕商家的利益,不少商家在低價策略的裹挾下,壓力倍增,甚至有出現賠本的可能。有商家反映,平台通過壟斷資源、強制降價等手段來擾亂市場,導致商家無法自主定價,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加上平台要求的滿減、包郵等促銷優惠,平台獲利了,但商家的運營成本會激增。有網友在網上吐槽爆料稱,自己朋友的女裝網店,在618 期間銷售額將近 1000 萬元,看似銷售額不錯,但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扣掉僅退款的 350 萬元、退貨退款的 380 萬元,加上其他各項成本開支,最後預計虧損約60萬元。

3

電商三國殺,誰最受傷?

目前主流電商主要以阿里、京東和拼多多三家爲主,其中有兩家高層出現變動,京東在2023年雙十一後京東零售CEO辛利軍退隱,京東集團CEO許冉兼任該職位,不久阿里也和京東類似,阿里集團CEO吳泳銘接替戴珊成爲淘天集團CEO。兩家都是集團CEO親自掌管電商業務,可見對該業務的重視。

兩位CEO掌舵電商業務,其實也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比拼價格成了俗套又無奈之舉。價格暗戰是了明面的事實。有媒體報道,6月初,在淘寶App搜索“比京東便宜”後,將跳轉至一個頂部醒目位置寫着“怎麼比價都低”的比價頁面,下方是具體商品類目的價格對比。同樣京東也“不甘落後”,搜索“比天貓便宜”會跳轉至“比天貓便宜 買貴雙倍賠”的比價頁面,不過上述淘寶和京東的頁面跳轉均已下線。

比價格當然也少不了2023年GMV達2.6萬億元的新興電商抖音,5月,抖音官宣小範圍內測電商改價系統,這個系統就是根據全網定價通過智能分析給出改價範圍,成爲電商比價的又一里程碑,接着拼多多跟進,推出自動跟價系統,在電商用戶觸及天花板,高增長時代一去不返,以阿里爲例,近三年的營收增長分別爲18.93%、1.72%和8.34%。而2019年至2021年的增幅分別爲50.58%、35.26%和40.72%,下滑明顯。京東同樣,近三年的營收增幅爲18.29%、13.95%和8.59%,呈不斷下滑趨勢。而再往前三年,增幅最低的也達28%。

營收放緩,用戶觸及天花板。無論是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傳統三強,還是抖音、快手、小紅書這樣的新興電商,都主動或被動地加入“價格戰”。

上海某品牌網店負責人張飛對價格戰表示了擔憂,“目前價格已經處於低位,很快將降無可降,這對一些實力不夠雄厚的品牌來說,打價格戰自身利益將受到損害。陷入不打價格戰沒有流量,打價格戰陷入不賺錢或者賠錢的怪圈,這是不健康的,也無法長久持續進行。”對於阿里、拼多多、京東三強之間的比拼,張飛則認爲這對拼多多更有利,而對阿里來說最受傷。“拼多多本身就是主打低價,京東主打購物體驗的及時性,阿里論價格可能無法和拼多多相比,論購物體驗的及時性也無法和京東媲美,儘管阿里在今年618表現不俗排名第一,但長期來看,最受傷的可能就會是阿里。當然京東也面臨挑戰,畢竟美團等新興電商的興起,他們的及時性優勢也被逐漸蠶食。”

或許正如張飛所言,阿里目前是電商三強美股市值蒸發最多的電商,較高點已經蒸發了5860億美元,而以低價著稱的拼多多一躍成爲市值最高的一家,在中概股集體遇冷的大環境下,拼多多的市值下跌爲電商類最少的一家。

618已經收官,總體來說有喜有憂。喜的是各電商已經砍掉了“先漲價再降價”以及各種隱藏算法的套路,開始進行最直接的價格“拼刺刀”,這讓消費者不用耗費腦力來計算買哪個更划算,簡單明瞭。憂的是,儘管已經將“低價”進行到底,卻依然出現總銷售額下滑的尷尬局面,消費者對618的激情或已散去,這是過去16年最差的一年618,卻有可能是未來最好的一屆618。在觸及衆多商家利益的情況下,未來還有多少商家願意參與618,都是未知數,而商場比拼除了價格上的短兵相接,是否還有別的路徑?都將是阿里們不得不重視和解決的難題。

金融行業網絡輿情分析師職業崗位能力培訓班招募

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

如有疑問及任何意見反饋

可直接在評論區留言或發送郵件到

btimescaijing@163.com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