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股价不及预期、上市优势未充分体现......医药巨头复星医药拟54亿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

JRJ Finance ·  Jun 25 21:32

6月24日晚间,复星医药一则公告的发布,证实了此前流传的复宏汉霖私有化传闻。此消息一出,二级市场反映热烈。6月25日,复宏汉霖开盘涨逾20%,截至收盘,股价报22.55港元,涨幅为19.69%。今日复星医药A股股价也以0.78%的涨幅收盘,总市值为590亿元。

针对私有化复宏汉霖的目的,复星医药表示,自复宏汉霖于香港联交所上市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医疗行业、港股整体趋势等因素影响,其H股股价水平未达预期且交易量较小,复宏汉霖自上市后亦未通过股权融资筹集资金,其作为上市公司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

近年来港股市场遭遇寒流,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各寻出路。此前,亚盛医药就计划筹备赴美IPO。就复宏汉霖而言,该公司也曾计划登陆A股。

2020年3月30日,复宏汉霖发布联合公告,建议向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申请配发及发行A股,以及在科创板上市及买卖。随后该公司分别于2020年6月12 日、2021年5月25日及2022年5月13日,分别延长A股发行上市的有效期。不过,在2023年7月3日,该公司董事会决定不再继续推进相关适宜。

此次,若复宏汉霖私有化成功,其未来是否会再次寻求其他市场上市?此次私有化又将对复宏汉霖产生哪些影响?

复星医药:拟溢价30%吸收合并复宏汉霖

据复星医药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复星新药拟以现金及/或换股方式收购并注销复宏汉霖其他现有股东持有的全部复宏汉霖股份(包括H股及非上市股份)并私有化复宏汉霖。

其中,现金对价方面,复星医药拟现金出资港币24.60元/H股收购并注销共计不超过1.31亿股复宏汉霖H股,拟现金出资人民币22.444794元/非上市股份收购及注销共计不超过8870.09万股复宏汉霖非上市股份。

前述现金对价合计不超过54.07亿港元或等值人民币。复星新药计划以并购贷款(预计不超过等值港币37亿元)及自有资金支付本次吸收合并涉及的现金对价。

值得注意的是,就现金对价部分,每股注销价格相较于复宏汉霖H股于最后交易日(即2024年5月22日)于香港联交所收市价每股H股18.84港元溢价30.57%。

复宏汉霖曾被誉为“创新药二哥”,但其二级市场的表现令人堪忧。该公司自上市后股价一路震荡走低且早已破发。当前,其股价在20港元/股左右徘徊,较发行价已经缩水超一半。

复宏汉霖:扭亏却难获市场青睐?

2010年2月复宏汉霖成立,2019年9月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主要从事单克隆抗体(mAb)药物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人类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除外),以及转让自有技术及提供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复宏汉霖虽在资本市场中处境尴尬、股价表现较为低迷,但在业绩方面,其成功在2023年扭亏为盈,为为数不多的实现盈利的18A上市企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超60家以18A规则上市的企业中,仅有复宏汉霖、康方生物、和铂医药三家创新药企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具体看,去年复宏汉霖实现收入53.9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年内盈利为5.46亿元。与之相比,该公司2022年年内亏损还高达6.95亿元。

二级市场表现除受到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外,公司业务的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盈利能力也是投资者的主要考量之一。

金融界注意到,复宏汉霖虽以创新著称,且其59个在研分子管线中的48种为创新药,但其当前收入仍主要依靠生物类似药产品。

据复宏汉霖2023年年报,该公司收入主要来自汉曲优(注射用曲妥珠单抗)、汉贝泰(贝伐珠单抗)等,其中汉曲优贡献了26.44亿元的销售收入,而其自主研发的生物创新药汉斯状销售收入为11.2亿元,暂难以取代生物类似药产品在复宏汉霖营收中的地位。

复宏汉霖的创新属性要得以体现并持续强化,需要更多创新药物的成功上市作为支撑。

此外,创新药具有巨大盈利潜力的同时,也存在着极高的研发风险,可谓是“九死一生”。将研发重点放在创新药上的复宏汉霖,面临着资金、技术、市场等多重考验。

The above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or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related to Futu. Although we strive to ensur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and originality of all such content, we cannot guarantee it.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