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查理·芒格思想精华摘录:“我的鱼钩不是卖给鱼的”

查理·芒格思想精華摘錄:“我的魚鉤不是賣給魚的”

期樂會 ·  06/25 23:03

來源:期樂會

芒格1988年的股東會講話,其中比較經典的是五彩魚鉤的故事,即任何人在提出建議的時候,都會帶有自己的立場,所以要對任何銷售保持懷疑,時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

——《芒格之道》,1988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摘錄及感想

一、五彩魚鉤的故事

多年以前,我在帕薩迪納市有個朋友,是做漁具生意的。他出售的魚鉤五顏六色的。我以前從沒見過色彩這麼豐富的魚鉤,就問他說:“你這魚鉤五顏六色的,是不是能讓魚更容易上鉤啊?” 

他回答道:“查理,我這魚鉤又不是賣給魚的。” 

你們笑歸笑,所有人都有這個傾向。每個人的潛意識裏都有這樣的偏見:當給別人提建議的時候,自認爲是在替對方考慮,其實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的。

查理·芒格,《1988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因爲魚鉤是賣給釣魚的人的,所以五顏六色的魚鉤是否會讓魚更容易上鉤,並不是漁具老闆直接關心的事情,他關心的是釣魚的人是否更願意買這樣的魚鉤。

做銷售的人都是這樣的,他們的立場主要是銷售手頭的產品,而不是這個產品是否能給你帶來很高的使用價值。社會的分工會帶來了某種程度的利益的分離。這種情況尤其適用於服務類活動,投資諮詢類的服務是其中的典型,券商們因爲你的交易而獲得佣金,而不是從你的盈利中獲得收入。

這個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以下幾點啓發:

一是真正的同理心很難做到,人們往往是出於自身立場而不自知。

二是嚴格意義上講,任何人都無法基於別人的利益提出建議,所以我們務必學會獨立思考。

第三個啓發則是對於銷售而言,有時候人們購買產品看重的並不是產品的實際用途,比如有些人買書可能不是爲了看書,而是爲了擺設;買衣服可能不是爲了穿得舒服,而是爲了炫耀等等。

二、所羅門兄弟公司的懷疑主義

在所羅門兄弟公司的高層合夥人中,古弗蘭作爲首席執行官,歷來非常看重信用質量。他對人性持懷疑態度。由於所羅門是一家授出信用的公司,這種懷疑態度,可以幫助他做好監控信用風險的工作。 

對於大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而言,信用質量是根本,如果不能嚴格把控授出信用,一旦市場環境發生風險事件,只能自己去收拾爛攤子。1987年10月的股市大跌導致許多券商破產,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向很多信用差的客戶授出了信用。

查理·芒格,《1988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對人性的懷疑主義,有點像荀子的“性惡說”,當然對於性善還是性惡的辯論,那是學者們的事情,不是我們要弄清楚的領域。

但是總的而言,在生意場上,跟人打交道的時候,更應該相信人性規律,而不是具體的人,人性的弱點常常會具有持續的效力,不會讓我們失望;而如果是天真地依賴對方的誠信、善良、美德等,常常會讓自己在失去某種風險防範能力、授人以柄。

所以我們在分析公司的時候,也不能只看管理層的誠信,這具有特殊性,只適合於特定的人;還需要看公司的制度設計和企業文化,能夠讓不誠信行爲付出高額的成本。

三、標準有,但公式沒有

在長期的投資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一些標準。不是說我們發明創造了什麼投資公式。標準有,但公式沒有。 

最理想的公司,每年創造的現金高於淨利潤,能爲所有者提供大量可支配的現金。這些資金可以供所有者再投資。

查理·芒格,《1988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標準和公式有很大的區別。標準是一種評價的依據。而對於公式,我們在數學中,解題的時候利用某個公式,就能夠直接算出答案,從定義上講,公式具有普遍性,適用於同類的所有問題。

顯然,投資中沒有這樣的公式,投資環境瞬息萬變,不同的時期看似相同,卻又有不同,自然就沒有一套可以持續套用的公式。事實上,萬能公式本身是一種自身矛盾的存在,如果它真的一直有效,並且一直不變,那麼肯定會有越來越多人發現這套公式,那麼就越來越難賺錢,不再是萬能了。

而對於芒格提出的“標準”,字面意思看起來很簡單,但是條件實際上十分苛刻,主要是三點:

一是“每年”,一兩年的好光景並不能說明這是家好公司。

二是創造的現金高於淨利潤,這要求公司資產的創造現金的能力高於其本身的成本。

三是能夠提供大量的可支配現金流,這個“大量”和“可支配”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可支配意味着實打實能夠給股東,也不需要另外通過融資來支付運營所需的資金。

顯然,高額資本開支的行業,常常就與這幾條無緣,賺到的利潤有大部分需要用於增加、更新和維護設備。

四、西科的收益率,無法因爲它規模小就超過伯克希爾

有股東是這麼想的:控股西科的巴菲特和芒格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把伯克希爾發展壯大了,現在伯克希爾已經成爲了龐然大物,但西科還很小,那麼西科未來的複合收益率將遠遠超過伯克希爾,因此西科具有極高的投資價值。 

我可以明確地告訴在座的各位,這種想法不對。

查理·芒格,《1988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這段話的啓發就在於,即便是同樣都是有巴菲特和芒格控股,由於一些原因,西科公司的收益率可能都無法達到伯克希爾的水平。

而對於不是相同的控股人的兩家公司,就更不能因爲其中一家公司規模很小,就覺得它的收益率會更高。這種想法,確實在初學者中會存在。

市場上,有很多大象還在起舞。

五、西科的股東因爲信任管理層而買入

在今年的伯克希爾年報中,禾倫寫道,回顧過去,他感到後悔,有些公司生意非常好,但是他因爲不看好公司的管理層,而沒有大量買入。

與之形成對照的是,西科不是好生意,但我們的股東因爲信任管理層而買入。

查理·芒格,《1988年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巴菲特的後悔是,他覺得生意非常好的公司,沒有“大量”買入,也就是說他還是參與了的,但是沒有持有很多。可見他們的決策方式是多麼的穩健,進行多重的篩選,只有滿足了好生意、優秀的管理層等條件,才有大量持有的可能性(實際買入,還需要考慮價格)。

芒格這兩段話,說明了管理層的好壞對於投資決策的重要性。

當然,對於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理解管理層的難度往往會高於理解生意的難度,實際上,對管理層的“信任”並不容易建立。所以好生意是安全性的基礎。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