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阳光电源:身在国内 “意”在海外?

陽光電源:身在國內 “意”在海外?

GPLP犀牛財經 ·  06/25 16:50

作者:Molly

綠色低碳發展成爲共識,光伏和儲能已然成爲全球能源轉型重要力量,中國企業也正在快速崛起。在第十七屆(2024)國際太陽能光伏與智慧能源(上海)大會(SNEC)上,陽光電源宣佈完成全球首個儲能系統大規模燃燒測試實證。

同時,基於人工智能技術,陽光電源還推出了大功率工商業組串式逆變器技術創新平台。

技術創新固然引發了大量的關注,但與此同時,前段時間陽關電源宣佈退出國內儲能各大榜單的排名,面臨衆多爭議。

對此,身爲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兼光儲集團總裁顧亦磊給出的理由是,“國內公司尤其是非上市公司提供的相關數據水分很大,難以客觀公正,所以公司不願意參與”。

儘管對於顧亦磊給出的理由,業內人士持有不同態度,且有觀點直指,陽光電源退出背後,實則是國內市場份額降低所致。

如上述觀點所說,如果一個企業在國內市場的份額下降,那麼它可能會選擇退出排名,以避免在市場上傳遞出不利的信號。

亮眼的數據與曾“爆雷”的歷史

作爲儲能行業賽道上的頭部企業,陽光電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市場的神經。也因此,該公司在近期宣佈退出國內儲能榜單排名的消息,引發了業界的廣泛討論和猜測。

究其原因,或是陽光電源的這一決定,似乎與其在國內市場的領先地位形成了鮮明對比。

事實上,早在2006年,陽光電源就已經佈局了儲能業務,可以說是中國最早一批儲能拓荒者。

衆所周知,儲能行業並不好做,陽光電源所在的大儲就更爲難做,考驗的是企業多維的綜合實力。

但即便如此,陽光電源還是深扎行業二十餘年,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業績顯示,2021-2023年前三季度,陽光電源儲能業務營收從11.69億元躍升至137億元。2023年,陽光電源實現營業收入722.51億元,同比增長79.47%。

與此同時,在陽光電源陸續退出2024年GGII、CNESA、EESA三大榜單之前的2016-2022年,該公司曾連續7年位居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Top 5。

而根據尋熵研究院發佈的數據,2023年全國儲能系統集成商新增儲能併網、中標規模排行榜中,陽光電源分別位居第4名。

從在榜單中“呼風喚雨”到主動退出榜單,並直指國內榜單“由各公司自行提供數據,難以客觀公正”,也不怪被人質疑“陽光電源在國內市場份額上面臨挑戰”。

陽光電源曾在“爆雷”邊緣徘徊。

2021年,陽光電源的營業收入雖然同比增長了25.15%,但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降了19.01%。這一降幅迅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尤其是在該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的背景之下,這樣的淨利潤表現顯然與投資者的高預期形成了鮮明對比。

陽光電源淨利潤下跌的原因,從業績中可以窺視一二。

2021年,陽光電源的存貨賬面價值同比增長了177.98%,電站項目成本同比增長了407.15%。這表明該公司可能存在存貨積壓和應收賬款回收困難的問題。因此,不僅影響了該公司的現金流,也可能導致進一步的資產減值損失。

再者,銷售費用的異常增長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2021年第四季度,陽光電源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超過兩倍,而營收增長卻相對有限。

2021年,曾是資本市場寵兒的陽光電源光環暫時失色。

綜合來看,陽光電源退出國內榜單排名的決定,或是該公司對市場環境變化的一種戰略性回應。

出海也並不容易

與“逃離”國內排行榜不同,陽光電源表示,將繼續深耕全球市場,並積極參與國際權威機構的排名評選,以第三方認可的方式,彰顯中國企業的實力和擔當。

“海外儲能行業的市場化程度更高,相對更健康,陽光電源儲能業務也的確海外佈局更多。”陽光電源高層談到。

數據也對陽光電源高層的言論進行了佐證。

全球知名的新能源諮詢機構WoodMackenzie發佈的報告顯示,2022年,陽光電源以16%的市場份額登頂全球第一。緊隨其後的是Fluence、特斯拉、華爲、比亞迪等,佔比分別爲14%、14%、9%、9%。

高工產研儲能研究所(GGII)公佈的《2023年全球市場中國儲能系統企業出貨量榜單》顯示,陽光電源再度蟬聯第一。

陽光電源轉戰海外的動機並不難理解。在國內儲能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大背景下,企業之間的差異化和核心競爭力成爲關鍵因素,海外市場無疑爲中國的儲能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海外市場的需求增長爲中國儲能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戶儲新增裝機量達到7.1GW/15GWh,裝機容量較2021年增長134%。此外,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等成熟市場對家用儲能的需求持續增長,而新興市場如東南亞、非洲等地區也開始展現出對儲能技術的強烈需求。

其次,海外市場的經濟性和政策環境爲中國儲能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例如,美國通過《通脹削減法案》等政策,爲儲能項目提供了稅收減免和補貼激勵,大幅降低了配置成本。歐洲市場則通過電能量市場、容量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等多市場協調配合機制,爲儲能市場提供了較高的套戥空間。

然而,機會一向與挑戰並存。

尤其是海外市場的政策變幻莫測,企業需要建立有效的政策監測系統,以跟蹤和分析目標市場的政策變化,迅速調整業務策略以符合新的政策要求。與此同時,文化差異、本地化運營能力、國際品牌的競爭力等也是企業需要克服的難題。

但更爲關鍵的是,每個市場都會有本土的巨頭企業,想要從這些企業手中搶到市場份額,談何容易。

目前,全球儲能主要市場仍分佈在中國、歐洲、美國等主流市場。

分地區來看,在亞太地區(中國、印度、東南亞、澳大利亞等),陽光電源排在第一位。但在北美地區,2022年前五大廠商佔據該地區81%的市場份額。按出貨量計算,特斯拉以25%的市場份額領跑該地區,陽光電源以13%的市場份額位居北美市場第三位,排在Fluence(22%)之後。

但到了歐洲地區,陽光電源甚至已經被甩出前三。

數據顯示,歐洲市場戶儲2022實現高速增長,電網側儲能亦得到長足發展。其中,Fluence排名第一,排名第二的是日本企業Nidec,市場份額爲18%,比亞迪以17%的市場份額在歐洲儲能市場排名第三。

種種數據表明,儘管陽光電源在全球儲能市場中具有競爭力,但在不同地區的市場表現存在差異,想要真正實現海外市場的領跑,還需要針對性地制定策略以適應各個市場的特點和需求,以便更好地適應和把握海外市場的機遇,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