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高盛谈“中国高股息策略”:仍然被低估

高盛談“中國高股息策略”:仍然被低估

華爾街見聞 ·  06/25 15:58

來源:華爾街見聞

高盛分析師認爲,中國紅利資產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在政策、自由現金流、降息等因素的催化下,高股息概念有望繼續衝高,紅利資產受追捧可能成爲一個結構性的長期趨勢。

去年年中以來,中國股票持續弱勢震盪,紅利資產在行情輪動中始終保持相對出色的表現,尤其是能源、公用事業等高股息概念受到投資者熱捧,由於央國企盈利穩定性和盈利能力突出,派息力度大,股價得到的支撐也更強。

高盛分析師Kinger Lau等在6月24日發佈的報告中指出,中國紅利資產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在政策、自由現金流、降息等因素的催化下,高股息概念有望繼續衝高,紅利資產受追捧可能成爲一個結構性的長期趨勢。

紅利資產——中國資本市場的新興主題

在過去3年裏,中國上市公司每年通過派息和回購向股東返還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現金。

高盛指出,自2021年以來,由於海外利率處於高位,因此A股的紅利主題一直是一個回報豐厚的策略,高股息相對於低股息策略的超額收益高達70%,高股息收益率總回報相對於MSCI中國指數產生了22%的超額收益。

高盛認爲,高股息概念的出色表現有望延續,原因有五點:

a)與《國九條》和新一輪國企改革的目標一致,改善股東回報的政策推動和實施力度強勁;

b)47%的上市國企市值由政府相關實體持有,派息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可增加230億人民幣的財政收入;

c)上市公司向股東返還現金的能力前景好——派息率較低(30%以上),但現金餘額(1800億人民幣)和自由現金流(23財年:260億人民幣)均創歷史新高;

d)中國國內利率正在下降,提高了即時現金回報的吸引力;

e)在投資組合中股票比重偏低的國內機構投資者可能對穩定收入有結構性需求。

根據高盛的最佳情景假設,如果中國公司在股東回報政策、公司治理和機構投資者參與度等方面能夠顯著改善,並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中國股市可能會獲得顯著的估值提升,平均重估收益可能達到38%左右。

中國企業具備提高派息率的能力

2023年,中國企業通過分紅向投資者返還2.4萬億人民幣現金,雖然這個數字看起來很高,但事實上,中國企業的派息率在全球排名極低,分別落後於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和20個百分點(按過去10年的中位數計算)。

高盛強調,中國企業實際有充裕的資本派發股息:

與人們的普遍看法略有不同的是,在資本支出下降和融資渠道仍然寬鬆(尤其是國有企業)的幫助下,中國企業去年的自由現金流(FCF)創下了歷史新高(2.6萬億人民幣,不含金融企業)。

中國上市公司(除金融業外)的資產負債表上坐擁18萬億人民幣現金,佔市值的23%。換句話說,企業優化資產負債表、爲股東釋放價值的空間很大。

此外,分析師還認爲,隨着房地產去槓桿、利率下行等因素影響,機構投資者需要更穩定的收益,保險等長期資金對高股息股票的配置需求有望提升。

總的來說,高盛認爲高股息主題在中國正處於起步階段,未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隨着相關政策推進和市場機制完善,這一主題有望成爲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投資方向。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