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金价涨得越凶,谢瑞麟亏得越惨

金價漲得越兇,謝瑞麟虧得越慘

摩爾金融 ·  06/25 08:05

金價漲得這麼狠,金店應該都賺翻了吧?謝瑞麟告訴你,並不是。

6月24日,謝瑞麟(00417.HK)披露詳細盈利預警,因業務虧損、零售店鋪相關資產及其他資產減值、存貨撥備等原因,公司截至3月31日最新財年,虧損3.7-3.8億港元。

這一創紀錄的虧損,只是謝瑞麟近年業績下滑趨勢的延續。截至2023年3月31日財年,公司營業收入略降,由盈轉虧、淨利潤-7143.5萬港元;2023年4月1日-2023年9月30日,公司營業收入微增,同樣由盈轉虧,淨利潤-5818.9萬港元。

實際上,最近幾年,謝瑞麟的業績表現一直萎靡不振,收入連下臺階,淨利潤大虧小賺。截至2023年3月31日財年的5個會計年度,公司收入分別爲40.65億港元、29.14億港元、26.49億港元、27.68億港元、25.91億港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416.1萬港元、-8967.0萬港元、-4398.0萬港元、-1554.6萬港元、-7143.5萬港元。

近年金價飆升,據謝瑞麟官網,截至6月24日,中國大陸足金飾品單價爲715元/克,足金金條單價爲705元/克。

黃金產業鏈上下游公司,整體業績回暖;其中的扛把子之一,同樣起源於香港、業務結構類似的周大福(01929.HK),截至3月31日最新財年,收入、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8%和20.7%。

爲什麼謝瑞麟越虧越多,幾乎創下上市三十幾年來的虧損紀錄?

上世紀50年代,小學都沒讀完的謝瑞麟,在香港油麻地的一間金鋪當學徒,幾年後設立工廠,1971年正式創立謝瑞麟公司。

上世紀80年代,作爲“香港版”水貝的創始人,謝瑞麟擁有當時全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最大的黃金珠寶首飾廠房,爲最大的珠寶出口商。1987年,公司登陸港交所。90年代,成爲首家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香港珠寶商。

早期,公司主營鑲嵌類產品,主打高端市場,擁有相當數量的直營店。在其核心市場中國大陸,幾乎只在一二線城市佈局,極少進入低線市場。

這些,在黃金珠寶行業的上升期,全是優點——儘管,在珠寶行情甚好的那些年,謝瑞麟也沒有掙到多少錢。

但是,當行業進入下行週期,這些,全部轉換成了劣勢。

人造鑽石對鑽石價值體系的終結,以及近年金價上漲,保值心理催生的黃金消費浪潮,對鑲嵌類市場的影響,可謂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在此背景下,謝瑞麟爲了拉動銷量,大規模促銷。在其官網熱銷商品列表中,部分爆款甚至低於五折。

如此一來,謝瑞麟的高端定位何在?最終,便形成了一條價格體系崩潰影響銷量的惡性循環鏈。

謝瑞麟直營渠道較重,截至2023年3月31日,內地471家門店中有172家爲直營店,高於其他同行業公司。門店租金和員工薪酬對業績的侵蝕,也遠甚於其他競爭對手。

500家左右的門店,產品倒是賣了不少,但業績卻每況愈下,直到最新這一年,創下虧損紀錄。

面對內憂外患,謝瑞麟並未坐以待斃,而是推出了多項業務優化策略。整體上,從鑲嵌類轉向金飾類;業態上,擁抱情侶、婚戀場景,推出定製服務,通過國潮、時尚等系列產品,擁抱年輕消費者。

連主打“一生只送一人”的DR迪阿股份都遭遇業務壓力,謝瑞麟在這些場景上,哪裏還有什麼優勢?

這些業務轉型讓公司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黃金業務導致毛利率下降,關閉部分門店產生減值損失等等,成爲最新財年虧損加劇的主要原因。然而,轉型的效果,暫時並不明顯。

這一年多,算是謝瑞麟創立幾十年來,最艱難的時刻。業務持續承壓,業績下降、虧損破紀錄,財務壓力增長,人事持續動盪。5月底,在公司任職多年的兩大執行董事之一,副董事長、首席策略兼財務官伍綺琴離任。

經營頹勢直接傳導至資本市場,謝瑞麟股價再度跌至仙股。

最近1年多時間,公司股價下跌超過4成。6月24日收於0.79港元/股,市值僅剩1.97億港元。當日,只成交了1.2萬股,它基本已被主流市場拋棄。同爲港資黃金珠寶巨頭的周大福,市值861.94億港元,相當於435個謝瑞麟。

謝瑞麟老爺子及其謝氏家族,已不在公司任職;他們看到此種場景,不知該作何感想。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